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會計從業資格 > 會計從業資格政策法規 > 關于2010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結果

關于2010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結果

更新時間:2013-02-01 14:31:04 來源:|0 瀏覽0收藏0
摘要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了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受國務院委托所作的《關于2010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

  免費試聽】【試題下載】【在線測試】【復習方案】【報考指南】[報名匯總]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了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受國務院委托所作的《關于2010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要求國務院責成有關部門對審計查出的問題,認真研究處理,切實進行整改,并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落實結果。國務院高度重視整改工作,溫家寶總理7月6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作了專門部署,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把整改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掛帥督導,并按照“整改―規范―提高”的要求,對審計發現的問題緊盯不放,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屬于操作層面、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要迅速加以解決;屬于體制機制或者是歷史遺留性問題的,要盡快完善和出臺相關制度。各相關部門、單位和地區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要求,以及審計署依法下達的審計決定,認真進行了整改。據統計,截至2011年10月底,相關部門、單位和地區上繳、追回、歸還和補撥資金143.94億元,挽回和避免損失60.66億元,規范賬務處理997.09億元;根據審計意見和建議,制定和完善規章制度1581項;審計發現的139起違法犯罪案件線索及其他違法違規問題移送紀檢監察、司法機關和有關部門查處后,已有699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81人被依法逮捕、起訴或判刑。現將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報告如下:

  一、中央財政管理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

  (一)關于部分中央支出預算編制和執行中的問題。

  1.部分中央本級支出預算未落實到部門問題。財政部正在進一步細化預算編制,嚴格控制代編預算規模,切實加強代編預算執行管理,努力做到在規定時間內將代編預算落實到部門和單位。對2010年底未執行的代編預算,財政部報經國務院同意已全部作出安排;對抽查的“物資收儲支出”等3個項目預算,財政部2011年已不再代編“駐艱苦及污染地區人員回國工作醫藥費”預算,將于2012年停止代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應急反應機制老師津貼”預算,并督促有關單位準確編制和執行“物資收儲支出”預算。

  2.中央部門歸口管理的部分本級支出預算年初到位率低問題。財政部在組織編制今后基建支出預算過程中,將督促發展改革委做好預算細化工作,并確保中央本級支出年初預算資金落實到具體項目的比例不低于75%。發展改革委已于年初下發通知,要求各地區、各單位做好2012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草案編報工作,逐步提高年初預算到位率。

  3.中央轉移支付預算未及時細化落實到省(區、市)問題。財政部正在完善轉移支付預算編制方法,擬進一步擴大提前通知地方轉移支付的項目范圍和資金比例,將客觀條件允許的部分轉移支付預算及時細化落實到相關地區,并通過加快工作進度、完善資金管理辦法、研究簡化資金撥付流程等方式,進一步加快轉移支付下達進度,努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對養殖業保險保費補貼預算執行率較低的問題,財政部2011年已據實調減預算規模,并開展了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績效評價試點,進一步加強了保費補貼預算管理。

  (二)關于部分投資計劃下達不符合規定的問題。

  1.擴大投資專項范圍安排支出問題。發展改革委要求相關部門和地方編制以后年度投資計劃時,嚴格按照規劃申報和安排項目,防止再出現規劃外安排投資的現象。

  2.少數投資計劃下達程序不規范問題。發展改革委已會同旅游局、農業部、林業局修改完成了3個專項的“十二五”規劃;會同氣象局、財政部、農業部完成了5個項目的初步設計批復;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環境保護部編制了關于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方面的兩個“十二五”規劃,規范了相關投資計劃申報和下達程序。

  3.未按建設進度下達貼息補助問題。能源局正在制訂《煤炭產業升級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將進一步規范老師評審的內容和程序,加快項目前期工作和投資下達進度,并督促有關項目加快實施進度。

  4.少量投資計劃下達滯后問題。發展改革委今后將加快投資計劃下達進度,加強與地方政府、部門的協調配合,督促有關方面做好項目前期工作,盡快下達投資計劃。

  5.部分投資資金閑置問題。發展改革委加快了2011年度農網改造和無電地區電力建設投資計劃下達進度,并督促相關單位加快項目建設進度,確保按期完成投資計劃。

  (三)關于有些收支事項處理不夠規范、部分資金未及時清理安排使用的問題。

  1.中德財政合作伙伴基金未納入總預算會計核算體系問題。財政部正在研究采取措施妥善解決。

  2.以前年度結轉的出口退稅資金未及時清理問題。財政部正在根據經濟發展形勢逐步清理,統籌安排使用。

  3.年初批復部門預算時未全面反映上年度國庫集中支付結轉和結余問題。財政部已要求各部門編制預算時,對上年年底結轉資金情況作充分預計,并在預算編制中全面反映、統籌使用。

  4.無線電頻率占用費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后未統籌安排使用問題。為滿足無線電管理工作需要,財政部從2011年起將無線電頻率占用費納入了基金預算管理。

  5.部分商業銀行賬戶應予規范和清理問題。財政部已區分賬戶情況,分類予以清理,并撤銷3個專戶。

  (四)關于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不夠完善的問題。

  1.部分中央部門管理的企業尚未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問題。財政部正在與相關主管部門溝通協調,提出將其逐步納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具體意見。

  2.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年初預算未細化、部分支出專項交叉問題。財政部已對《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報試行辦法》進行修改,將預算編制時間提前,實現與公共預算編制基本同步,并督促和協調國資委等預算單位嚴格按照制度規定申報預算建議草案,避免支出分配交叉。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的撥付主要集中在11月和12月問題。財政部將采取措施積極協商解決國有資本收益入庫晚等制約因素,督促加快預算執行進度,提高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撥付的均衡性。

  (五)關于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不夠規范的問題。

  1.政府性基金預算部分支出預算未落實到具體項目問題。財政部研究調整了部門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批復方式,對未落實到具體項目的支出不再以“預留待批”的方式批復給部門,而是根據征收收入情況和部門申報情況追加部門預算。同時,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按照“當年收入當年使用”的原則分配,切實提高新增費支出預算的執行率;督促有關部門嚴格按照文化事業建設費管理辦法規定,及時向財政部提出資金分配建議方案,經審核下達預算后,組織項目實施,切實加快預算執行進度;會同水利部并商發展改革委,將水利建設基金年底結轉資金納入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并正在會同水利部修訂《水利工程維修養護定額標準》、完善中央水利建設基金管理及預算編制辦法,研究建立定額標準與物價水平變動等因素聯動調整的機制。

  2.在公共財政預算中安排與基金預算內容相近支出問題。財政部將嚴格按照有關基金使用方向和要求,統籌安排好公共財政預算和基金預算。同時,正在會同體育總局對《體育彩票公益金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修訂,合理確定彩票公益金使用范圍;將盡快制定旅游發展基金中央本級資金支出管理辦法,明確基金預算支出內容,避免與公共財政預算交叉重復安排。

  3.少數基金管理使用和設置不夠規范問題。財政部研究完善了相關制度,并加大了對應繳收入的催繳力度。交通運輸部未及時上繳的船舶港務費已繳入國庫。其余問題正在整改。

  (六)關于國債發行管理不夠嚴格的問題。

  1.記賬式國債招投標制度不完善問題。財政部采取了擴大招標現場管理措施適用范圍、加強進出招標現場人員及通訊工具管理、強化招投標數據管理等措施,已經制定了《記賬式國債發行遠程招標現場管理與監督辦法》和《記賬式國債發行管理崗位工作規范》等管理制度,建立周全縝密的制度體系。

  2.增補記賬式國債承銷團成員未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問題。財政部已采取措施,嚴格規范增補記賬式國債承銷團成員工作。

  3.電子式儲蓄國債面向個人投資者銷售的政策目標落實不到位問題。財政部正在研究完善相關管理制度,會同人民銀行督促儲蓄國債承銷銀行進一步加強銷售組織工作,盡力滿足投資者購買國債的需求,同時加大對國債市場的調研力度,努力提高國債發行方式方法的科學性。

  此外,對審計財政部編制中央決算草案情況發現的問題,財政部在審計期間已全部整改,將4.52億元結余反映在中央政府性基金決算草案中,將22.05億元轉列為公共財政支出。

  二、中央部門預算執行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

  中央部門高度重視整改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切實落實整改責任。此次審計的54個中央部門中,有34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和分管領導對整改工作提出要求;有31個部門專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整改工作,制定整改方案和具體措施。財政部等部門還成立了專門的核查小組,對預算執行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逐條跟蹤核查,督促各責任主體切實履行整改責任,確保按時完成整改任務。截至2011年10月底,審計查出的違反財經制度規定問題,有55.31億元已經整改到位,其余問題正在整改落實;還有26個部門及部分所屬單位結合整改工作,制定和修訂了69項內部規章制度,涉及財務預算、資金資產管理和內部監督等多個方面。

  (一)關于項目支出預算編制不夠完整和具體、一些部門本級預算未完全執行到位問題。對11個部門本級106.76億元項目支出預算未細化到具體單位和項目、5個部門本級自行調整2.74億元項目支出預算問題,相關部門采取措施,加強了預算編報基礎工作和預算管理,進一步嚴格了預算審批程序。對32個部門本級以撥作支、虛列支出、在項目或預算科目之間調劑使用資金5.81億元問題,各有關部門本級通過調整賬目和決算報表、歸還原資金渠道等方式整改5.25億元。對未按規定征繳非稅收入等4.51億元問題,17個部門本級通過停止違規收費等方式整改4.11億元。其余問題正在整改。

  (二)關于部分部門所屬單位違反財經制度問題。

  1.預算執行不夠嚴格和規范問題。對未經批準擴大開支范圍等10.26億元問題,187個所屬單位通過調整賬目和決算報表、歸還原資金渠道等方式整改7.18億元;對虛列支出、以撥作支等1.51億元問題,27個所屬單位通過調整賬目和決算報表、歸還原資金渠道等方式整改1.43億元;對多申領財政資金0.3億元問題,13個所屬單位通過調整賬目和決算報表、歸還原資金渠道、加強預算編報管理等方式,全部整改完畢。

  2.私存私放資金設立4.14億元“小金庫”問題。73個所屬單位通過調整賬目和決算報表、收回私存私放資金余額等方式,整改3.75億元。

  3.收入和資產管理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問題。對未按規定征繳非稅收入和違規收費6.77億元問題,79個所屬單位通過停止違規收費、調整賬目和決算報表等方式整改5.72億元;對違規出租出借資產、委托理財以及資產入賬不及時等18.75億元問題,46個所屬單位通過收回違規出租出借資產和委托理財資金、調整賬目和決算報表等方式,整改17.26億元;對未嚴格執行政府采購規定及采購程序不規范7.57億元問題,39個所屬單位采取了規范政府采購行為、嚴格執行政府采購管理有關規定、加強政府采購工作領導和監督等措施,全部整改完畢。

  (三)關于部分科技經費使用和管理不夠規范的問題。對重大科技專項存在的問題,財政部要求重大科技專項牽頭單位進一步加強對項目承擔單位用款計劃的審核,保證按項目進度撥款,防止資金大量沉淀;嚴格要求牽頭單位在申請財政部撥款時出具更為詳實的特設賬戶專款余額和具體用款要求,并加大監管力度,確保專款專用。對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成果審核等方面的問題,科技部專門發文要求項目組織單位落實整改措施,并且正在研究完善包括科技支撐計劃在內的科技計劃管理模式。

  (四)關于一些部門決算草案編報不夠準確的問題。對決算草案中收入、支出、結余和資產編報不夠準確等22.44億元問題,36個部門已調整賬目和報表20.58億元,整改率為91.71%。

  三、中央轉移支付資金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

  (一)關于轉移支付在財政支出中占比較高的問題。財政部正在研究加快地方稅收體系建設,提高地方財政收入自給能力,形成規范透明的轉移支付制度,并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分配辦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

  (二)關于專項轉移支付在轉移支付中占比較高的問題。財政部將推進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的清理歸并,嚴格控制新增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將部分按因素分配、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數額相對較大的專項轉移支付調整為一般性轉移支付,并結合財政體制改革進展,研究完善均衡性轉移支付等一般性轉移支付項目的規模確定機制,逐步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重。

  (三)關于部分專項資金設置交叉重復的問題。財政部將繼續推進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的清理整合,對政策目標已經實現、形勢發生變化或與公共財政要求不盡符合的,將及時予以清理;對政策目標相近、資金投入方向類同、資金管理方式相近的,將予以歸并;探索對涉農資金等做“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相結合的統籌整合。

  (四)關于上級轉移支付資金未完整納入地方預算的問題。財政部正在研究繼續改進轉移支付指標提前通知工作,為進一步提高地方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創造條件。

  四、國稅征管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

  (一)關于部分涉稅審批事項不合規的問題。對批準企業超過認證期限的增值稅發票進項稅款予以抵扣問題,經國務院批準,稅務總局發布公告,明確了因客觀原因逾期的增值稅進項稅款抵扣相關要求。對違規批準稅前扣除和減免稅優惠、流失稅款25.78億元問題,稅務總局和有關部門進一步明確了有關政策規定,相關國稅局積極補征稅款及滯納金,涉及稅款24.35億元。對不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享受26.65億元稅收優惠問題,科技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等部門完善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的相關措施,有關國稅局正在積極追繳稅款及滯納金,涉及稅款26.45億元。對尚未追繳入庫的稅款,相關國稅局也制定了繳款計劃。

  (二)關于納稅審核和發票管理不嚴格的問題。對違規代開發票問題,10個區縣級國稅局開展了代開發票業務的全面檢查,并完善了相關制度,強化了責任追究,對6名責任人員給予黨紀政紀處分;通過加強對受票企業的稽查,追繳入庫稅款534.12萬元。對15戶企業虛開發票及使用不規范發票問題,相關國稅局正在調查處理,已入庫稅款(含滯納金和罰款)6283.24萬元,個別情節較為嚴重的虛開、代開發票問題,公安部門正在立案查處。對納稅申報審核不嚴少征企業所得稅問題,相關國稅局對涉及的企業進行了專項檢查,已征繳入庫稅款及滯納金、罰款共計9.84億元。

  (三)關于人為調節稅收進度的問題。相關國稅局全部整改完畢,并結合整改下發了關于規范延期申報和延期繳納稅款審批、進一步加強稅收征收管理等規定。

  五、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

  國務院高度重視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工作,要求把“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作為各項整改工作的首要任務。2011年8月,國務院兩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有關問題。按照國務院部署,財政部會同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審計署、銀監會等部門進一步采取措施,加強對地方政府性債務的管理和監督。財政部實施了新的債務管理信息系統,實行債務信息月報制度,強化債務動態監管;審計署、教育部、財政部正組織地方政府對公辦普通高中債務情況進行深入和全面的調查研究,中央財政還設立了支持地方化解高校債務風險的獎補專項資金。

  地方各級政府積極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有13個省級政府專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工作,有的設立了整改工作領導小組;有7個省級政府制定和完善了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或融資平臺公司管理辦法。各地還采取落實償債責任、多渠道籌措償債資金、設立償債準備金等措施,妥善處理存量債務,積極糾正違規問題:一是違規為464.75億元債務提供擔保問題,有關地方和部門通過協商解除擔保協議、撤銷承諾函、被擔保單位籌集自有資金歸還等方式,整改到位220.27億元;二是融資平臺公司違規抵押或質押取得債務資金731.53億元問題,有關單位通過完善相關手續、充實抵押物、增加合法抵押物、完善貸款手續、加快土地征收和拍賣、變更土地收儲單位名稱、與銀行協商歸還貸款等方式,整改到位230.61億元;三是1319.80億元債務資金未及時安排使用問題,相關地方通過抓緊項目前期準備、合理加快工程進度、理順資金審批手續、及時歸還等措施,整改到位1017.47億元;四是351億元債務資金被投向資本市場、房地產和“兩高一剩”(高能耗、高污染、產能過剩)項目問題,相關單位通過清理催收被挪用債務資金、理順項目間資金關系、調整貸款債務人、以自有資金置換或由財政安排資金歸還原渠道等方式,整改到位140.35億元;五是融資平臺公司虛假出資、注冊資本未到位等2441.5億元問題,相關地方通過充實資本金、推進公司股權多元化、引進戰略投資者、變更登記、清理整合等措施,整改到位983.23億元。對其他問題,各地正在積極采取措施整改落實。

  六、重大投資項目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

  (一)關于部分項目在工程施工、材料采購等方面違背國家招投標規定的問題。相關部門和單位進一步完善了招標相關制度,規范了工程建設物資、設備和材料采購等工作。

  (二)關于部分項目投資控制不嚴、建設進度滯后的問題。對因物資采購和工程款結算審核不嚴等增加投資15.12億元問題,相關單位采取措施,加強了合同管理,按照國家規定調整了招標代理收費標準,并積極與物資供應商談判降低采購價格;對虛假申報、多頭申報、擠占挪用或違規使用建設資金11.63億元問題,相關單位已調整資金用途和歸還原資金渠道,有9名責任人員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對以假發票或“白條”入賬4.65億元問題,已全部糾正;對170個糧油倉儲設施項目未能如期建成問題,目前已建成35個,另有116個項目加快了建設進度,基本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其中48個已進入封頂階段。

  (三)關于部分地方征地拆遷和環境保護措施落實不到位的問題。違規占地的18個擴內需項目中,有10個完善了相關審批手續,涉及土地4125.68畝;30個擴內需項目、25個支線機場項目存在的未經環評審批即開工、未經環評驗收即運行或未按設計要求建設環保設施等問題,9個項目的建設單位通過購建環保設施消除了環境隱患,5個項目已被撤銷,20個項目補充完善了環評審批、驗收等程序。

  七、重大自然災害救災資金物資及災后重建跟蹤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

  (一)關于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項目跟蹤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對80個項目存在審批手續不齊全、未嚴格執行招投標規定、違規轉分包等問題,有關單位全部進行了整改;對21個單位和個人擠占挪用、轉移和套取重建資金14.16億元問題,相關地方和18個單位進行了整改,其余單位或個人正在籌措資金返還或通過司法途徑催收。截至10月底,已歸還原資金渠道4.80億元,減少財政撥款或補貼2.44億元,促進資金撥付到位和規范使用4.31億元,挽回損失和核減投資0.68億元。

  (二)關于玉樹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跟蹤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對24.92億元社會捐贈資金尚未明確到具體項目問題,青海省政府已責成相關單位健全完善了社會捐贈資金撥付機制和管理制度,明確24.92億元捐贈資金的具體項目,并撥付了部分資金。對95個重建項目存在可研報告或概算未及時批復、施工圖未及時審定等問題,青海省政府已責成相關部門對所有項目的前期手續進行完善,對已開工的項目進行了專項檢查,督促存在問題的監理單位限期整改,并建立監督檢查機制,確保監理工作有序開展,還制(修)訂《玉樹災后重建混凝土磚及建筑用砂石企業生產條件規定》等20多項工程建設管理制度。

  八、重大民生資金和項目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

  (一)關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5個縣有關部門挪用的2738.18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已全部歸還;6個縣有關經辦機構虛報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套取的財政補助37.30萬元,已整改29.12萬元;14個縣有關經辦機構因審核把關不嚴多支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487.80萬元問題,已整改84.11萬元;4個鄉鎮衛生院利用虛假病歷等獲取的56.78萬元補償資金,已全部收回。同時,相關地方還處理了13名責任人員。

  (二)關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對千億斤糧食專項376個項目未按期開工問題,相關地方采取措施加快了項目前期準備工作,積極推動項目實施,目前已開工341個、完工190個,完成中央專項投資計劃28.53億元。對籌資投勞不到位1.05億元問題,有關地方加大了財政投入力度,保障了大部分項目按計劃完工。對2.09億元專項資金用于出借、償還世行貸款等問題,相關地方和單位制定了詳細的專項資金追收和歸還計劃,目前已收回和歸還8098.72萬元,其余部分也明確了歸還時間。

  (三)關于政府投資保障性住房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建設用地供應存在的問題,相關地方通過調整建設用地供應結構和比例等方式,進行了整改。違規租售或另作他用以及分給不符合條件家庭的8654套廉租住房,已采取清退收回等方式整改8353套,并完善了相關審核制度;對長期空置的4428套保障性住房,已有3338套分配入住或列入了分配計劃。少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資金21.49億元問題,相關地方制定了分年度補提計劃,已補提11.19億元;多申報和挪用的0.9億元資金,已全部歸還或調整安排用于廉租房建設。

  (四)關于財政就業補助資金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對部分主管部門和單位違規使用財政就業資金8.89億元問題,已追回8.56億元;對部分單位騙取就業補貼1857.52萬元問題,已追回1600.3萬元;對部分不符合補貼條件的人員違規申領就業補貼865.04萬元問題,已整改863.41萬元。

  九、資源環境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

  (一)關于水資源開發利用不規范和違規用地問題。對用水單位無證取水、超許可量取水問題,黃河水利委員會和相關地方下發了4個文件,要求有關單位嚴格規范取水行為。對24個項目違規占用黃河河道建設永久性建筑問題,有關地方政府督促開展了專項整治,要求項目單位拆除影響行洪安全的建筑物。對違規供地和用地問題,相關地方補充完善了用地審批手續,涉及土地4800畝,其余問題正在整改中。

  (二)關于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措施落實不到位和“兩高一剩”行業擴張的問題。20個省(區、市)主管部門督促186戶違規建設和183戶未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補充完善了相關審批手續,并采取等量淘汰、關停或拆除等方式,糾正違規建設項目和淘汰落后產能不到位的問題。在114個因資金投入不足、前期工作不到位等未能按期開工或完工的污水和垃圾處理項目中,有95個已開工建設、試運行或調整建設規劃暫緩建設。少征、擠占、挪用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等專項資金24.89億元問題,相關地方已通過上繳財政、歸還原資金渠道和調賬糾正14.9億元;滯留、閑置或未納入預算管理等21.46億元問題,相關地方已將18.8億元撥付使用或納入預算管理。

  針對以上問題,有關地方和單位還出臺了59項加強內部管理等方面制度,并對138名責任人員作了黨紀政紀處分。

  十、金融機構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

  相關金融機構高度重視審計發現的問題,制定了具體整改方案。5家商業銀行對違規發放和挪用貸款等580億元問題,通過督促貸款人補充完成項目程序、補足項目資金及完善貸款手續等方式整改530億元,并將53名責任人員移交司法部門處理。中國人保和中國人壽對分支機構套取保險資金19.9億元、違規支付保險代理手續費7億多元問題,已追回資金和調賬處理6318萬元,補繳稅金1.01億元,并根據審計建議修訂完善規章制度297項,同時對394名責任人員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將47名責任人員移交司法部門處理。對小額擔保貸款政策作用發揮不明顯問題,相關部門按照國務院要求,組織召開了小額擔保貸款工作總結交流會,研究采取措施,切實推動小額擔保貸款健康發展。

  十一、企業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

  相關部門和企業針對審計指出的問題,逐項制定整改措施。重大決策方面的問題,相關企業采取補充完善可行性研究及審批手續、掛牌出讓有關項目資產止損等方式進行整改,挽回損失及潛在損失19.21億元,并對25名未履行或未正確履行職責的人員進行了責任追究。財務核算和內部控制方面的問題,相關企業按規定調整了會計賬目,并通過追回賬外資金、收回支付的不當款項等方式,挽回損失或潛在損失33.4億元,補繳稅費13.33億元,處理責任人員99人。同時,修訂完善了731項制度,涉及決策流程、投資管理、職務消費、資金管理及會計核算等方面。

  十二、加強財政管理意見的落實情況

  對本次審計提出的加強財政管理的意見,有關部門認真研究落實,完善了相關政策和制度。

  (一)關于積極推進財政體制改革、切實理順政府間財政分配關系意見的落實情況。財政部正在進一步研究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從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公共安全、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入手,配合增值稅擴圍等稅制改革,進一步理順政府間收入劃分,逐步健全財政體制。同時,明確各類預算的功能定位,推進各類預算之間的有機銜接,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宏觀調控的需要,加大對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統籌調配力度,通過預算編制形成資金合力,逐步建立健全統一完整的政府預算體系。

  (二)關于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注重支出績效意見的落實情況。根據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財政部正在研究進一步加大對教育、醫療、保障性住房、社會保障和就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時按照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的要求,增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準確性,加快預算執行進度。為提高預算支出績效,財政部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工作,2011年以來先后制定了《財政部關于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指導意見》(財預〔2011〕416號)、《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財預〔2011〕285號)等制度,健全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系,擴大部門預算支出績效評價試點范圍,創新運行機制,實施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提高支出績效,提高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質量。

  (三)關于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行為、繼續清理整頓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意見的落實情況。國務院正在研究制訂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切實防范化解財政金融風險的意見,擬對妥善處理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繼續規范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會計從業資格資格查詢

會計從業資格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會計從業資格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