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輔導:小兒腸旋轉不良發病機制


2014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輔導之小兒腸旋轉不良發病機制,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搜集整理供廣大考生參考,希望對大家備考有所幫助。
旋轉不良的解剖異常主要還是根據頭側段和尾側段來分型,固定異常通常只發生于盲結腸部。
1、完全不旋轉: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是中腸完全不旋轉。正常情況下,十二指腸旋轉至SMA后方,屈氏韌帶恰位于中線左側胃竇水平。如果中腸不旋轉,十二指腸長度變短,外觀呈螺旋狀,完全位于中線右側,導致十二指腸不全梗阻。而腸段不固定,使中腸易發生扭轉。十二指腸和結腸的腸系膜包繞SMA彼此融合成一系膜蒂,中腸即以此為軸發生扭轉。小腸系膜附著的基底部很寬,從左上腹屈氏韌帶直至右下腹回盲部,小腸及系膜一般不可能發生軸性扭轉;若近端空腸和遠端回腸均位于中腹部,系膜附著部相對較窄,則扭轉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2、頭側段旋轉異常:如果只是頭側段不旋轉,而尾側段旋轉和固定正常,亦可因結腸系膜束帶的壓迫,導致十二指腸梗阻。但由于十二指腸空腸連接部至回盲部之間的系膜附著部仍相對較寬廣,中腸扭轉的可能性較小。
3、頭側段反方向旋轉:導致十二指腸位于SMA前面(正常應位于后方),而尾側段的逆向旋轉則導致橫結腸位于SAM后方,出現結腸梗阻。若尾側段正常旋轉,隨著升結腸從左上腹旋轉至右下腹,其系膜跨越SMA前方,覆蓋頭側段發育而來的小腸,形成疝囊,稱十二指腸旁疝。
4、頭側段不完全旋轉:區分頭側段不旋轉或不完全旋轉,并無客觀標準,一般認為,只要屈氏韌帶位于腹部中線右側,即為不旋轉。
5、尾側段的旋轉異常:如果頭側段旋轉正常,但尾側段旋轉異常,亦可引起中腸扭轉。與完全不旋轉相同,此時屈氏韌帶與回盲部之間的腸系膜根部附著處很窄。
6、尾側段不完全旋轉:可能導致結腸固定異常,回盲部的不完全固定可致盲腸扭轉。而結腸肝曲固定不全時,則有結腸延伸至右上后腹壁的腹膜束帶形成,導致十二指腸部分梗阻。
相關推薦:小兒腸旋轉不良臨床表現 胎糞性腹膜炎病因與病理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2014年主治醫師類別考試保過輔導協議條款
最新資訊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子宮肌瘤需要切除的情況2020-02-25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婦產科手術輸卵管腹腔鏡手術不適宜人群2020-02-25
- 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高頻考點:外科手術學常見考點2018-11-21
- 皮片移植術適應證-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考點解析2018-06-1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常考點復習資料:麥膠性腸病檢查2018-05-12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皮質醇增多癥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晶體性關節炎的診治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洋地黃中毒的表現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血清病2018-03-20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肺曲霉病用藥原則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