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經濟師考試《初級商業》輔導5


101、宏觀調控的綜合協調體制要求:目標統一、政策協調、功能互補、適時適度
102、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生產力因素
103、跨國公司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導力量
104、經濟全球化可劃分為:貿易全球化、生產全球化、金融全球化
105、發展開放型經濟的意義:是保持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建立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特別是加入WTO后對外承諾的國際義務也是一致的
106、我國涉外經濟管理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必須有利于拉動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從整體上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必須有利于促進國際收支的總體平衡、必須有利于帶動國內經濟結構的合理調整和升級,提高科技含量,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和增強國際競爭力、必須有利于提高我國經濟的抗風險能力,保證國家經濟安全、必須有利于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重視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保護、必須有利于擴大就業和緩解國內結構性矛盾,維護城鄉社會穩定
107、公共物品的兩大特征:消費上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
108、消費上的非競爭性是指某種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個人的消費并不增加任何額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個人消費的邊際成本為零
109、消費上的非排他性是指一種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出來,要排除一個額外的消費者在技術上不可行,或者盡管技術上的排他性是可行的,然而這樣做的成本太高
110、非競爭性是主要特征,非排他性的派生特征
111、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通過政治機制顯示對公共物品的需要
112、公共物品的融資:政府融資(難以滿足多樣化需求)、私人融資(可能導致提供的數量不足和結構不不平衡)、聯合融資
113、公共物品的生產包括:政府生產和合同外包
114、決策問題是公共物品供給制度結構的核心
115、公共財政的基本特征:彌補市場失效、提供公平服務、非盈利性、法制性
116、公共財政具有資源配置、收入分配、經濟穩定和發展職能
117、公共財政經濟穩定和發展職能,是通過財政活動對生產、消費、投資和儲蓄等發生影響,達到穩定和發展經濟的目標
118、財政支出根據交易的經濟性質可分為:購買性支出、轉移性支出
119、2007年1月1日起中國實施了符合國際慣例的收支分類改革,支出功能分類設類、款項三級,支出經濟分類科目設類、款兩級
120、影響財政支出規模的因素:經濟發展因素、政治因素、經濟體制制度因素、社會因素
121、購買性支出包括政府消費性支出和政府投資性支出,反應政府在配置資源方面的作用
122、轉移性支出直接表現為資金無償、單方面的轉移,顯示了政府在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
123、購買性支出具有有償性,轉移性支出具有無償性,購買性支出具有等價性,轉移性支出具有非等價性
124、我國財政收入由一般性財政收入和特殊性財政收入構成
125、我國一般性財政收入主要有:稅收(是最主要的財政收入形式)、國有資產收益、政府收費、專項收入(教育費附加、礦產資源補償費、排污費)、其他收入(罰沒收入、利息收入、捐贈收入、外事服務收入)
126、我國特殊性財政收入包括:專用基金收入、政府債務收入
127、財政收入相對量指標,是用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來表示,或者用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來表示
128、影響財政收入規模的主要因素:經濟發展水平、生產技術水平、經濟結構、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價格
129、我國常用“兩個比重”來間接地反映效率與公平的兼顧程度,“兩個比重”全國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和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
130、政府債務收入的特征:有償性、自愿性、靈活性
131、發行公債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彌補財政赤字
132、衡量政府債務的三個指標:國債依存度、國債負擔率、國債償債率
133、國債依存度=發行規模 / 財政支出
134、國債負擔率=累計債務 / 國內生產總值,是防止出現債務危機的重要指標
135、國債償債率=還本付息總額 / 財政收入
136、稅收的內涵:稅收的征收主體是國家,征收客體是單位或個人;稅收的征稅目的是滿足國家實現其職能的需要,或者說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稅收征收的依據是法律,憑借的是政治權利,而不是財產權利;征稅的過程是物質財富從私人部門單向地、無償地轉移給國家的過程;從稅收征收的直接結果來看,國家通過稅收方式取得財政收入
137、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強制性三個基本特征
138、在稅負轉嫁的情況下,納稅人與負稅人是分離的
139、課稅對象是區別稅種的主要標志,體現著不同稅種課稅的基本界線
140、稅率的確定或調整,直接關系到國家的財政收入和納稅人的負擔
141、按照稅率與課稅對象的變動關系,分為比例稅率、累進稅率、累退稅率
142、累進稅率因計算方法不同,分為全額累進稅率和超額累進稅率
143、按全額累進稅率計算,納稅人的稅負較重。按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納稅人的稅負較輕,更能體現稅收的公平原則
144、累進稅率方法下,世界各國多采用超額累進稅率
145、納稅期限是稅收強制性、固定性在時間上的體現
146、加一成等于加征正稅稅額的10 %,加二成等于加征正稅稅額的20 %,依此類推
147、起征點和免征額在實質上都屬于免稅的特殊形式
148、稅收的分類― 按課稅對象分: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按計稅依據分:從價稅和從量稅;按稅收管理權限分:中央稅、地方稅、中央地方共享稅;按稅負是否可以轉嫁分:直接稅、間接稅
149、流轉稅的特點:課征普遍、以商品和勞務的流轉額或交易額為計稅依據、除少數稅種或稅目實行定額稅率外,流轉稅普遍使用比例稅率
150、流轉稅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