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經濟師考試《中級商業》預習:供應鏈管理的內容
查看匯總:2013年經濟師考試《中級商業》預習匯總
第六章 物流管理
6.4 供應鏈管理
二、供應鏈管理的內容與管理機制
供應鏈管理,有許多不同的定義和稱呼,如有效用戶反應(ECR)、快速反應(QR)、虛擬物流(VL)或連續補充(CR)。
(一)供應鏈管理的概念
供應鏈管理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執行供應鏈中從供應商到最終用戶的物流的計劃和控制等職能。
(二)供應量管理的內容
供應鏈管理主要涉及四個主要領域:供應(Supply)、生產計劃(Schedule 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供應鏈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產計劃為指導,以各種技術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為依托,圍繞供應、生產作業、物流(主要指制造過程)、滿足需求來實施的。供應鏈管理主要包括計劃、合作、控制從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料(零部件和成品等)和信息。供應鏈管理的目標在于提高用戶服務水平和降低總的交易成本,并尋求兩個目標之間的平衡。
在以上四個領域的基礎上,可以將供應鏈管理細分為職能領域和輔助領域。
(三)供應鏈管理與傳統管理模式的區別
第一,供應鏈管理把供應鏈中所有節點企業看作一個整體。
第二,供應鏈管理強調和依賴戰略管理,是整個供應鏈中節點企業之間事實上共享的一個概念(任意兩節點之間都是供應與需求關系),同時它又是一個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概念,因為它影響或者可以認為它決定了整個供應鏈的成本和市場占有份額。
第三,供應鏈管理最關鍵的是需要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不僅僅是節點企業、技術方法等資源簡單的連接。
第四,供應鏈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標。
(四)供應鏈成長理論與供應鏈管理的運營機制
供應鏈運作的表象是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但是供應鏈的成長過程實質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通過產品(技術、服務)的擴散機制來滿足社會的需求,同時,通過市場的競爭機制來發展壯大企業的實力。因此,供應鏈管理實際上是一種基于:競爭一合作一協調機制的、以分布企業集成和分布作業協調為保證的新的企業運作模式。
供應鏈成長過程體現在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成熟與發展之中,通過供應鏈管理的合作機制、決策機制、激勵機制和自律機制等來實現滿足顧客需求、使顧客滿意以及留住顧客等功能目標,從而實現供應鏈管理的最終目標:社會目標(滿足社會就業需求)、經濟目標(創造最佳利益)和環境目標(保持生態與環境平衡)的合一。
1.合作機制
2.決策機制
3.激勵機制
4.自律機制
(五)供應鏈管理的效益
通過實施供應鏈管理,企業可以達到以下多方面的效益:
(1)總供應鏈管理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降低l0%以上。
(2)中型企業的準時交貨率提高l5%。
(3)訂單滿足提前期縮短25%~35%。
(4)中型企業的增值生產率提高l0%以上。
(5)績優企業資產運營業績提高l5%~20%。
(6)中型企業的庫存降低3%,績優企業的庫存降低15%。
(7)績優企業在現金流周轉周期上具有比一般企業少40~65天的優勢。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