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級護師考試外科護理:常見骨關節結核


(一)脊柱結核
是骨關節結核病發病率最高的,約占半數以上。絕大多數是椎體結核。腰椎活動最大患病機會也最多,其次是胸椎和頸椎。
1.病理 椎體結核分為以下兩型:
(1)中心型椎體結核:多見于10歲以下兒童,好發于胸椎。病變由椎體中心開始,發展快,較短時間骨質破壞嚴重,呈楔形變可壓迫脊髓引起截癱。一般是單個椎體發病,少數影響到相鄰數個椎體。如有健康椎體間隔,稱為跳躍式脊柱結核。
(2)邊緣型椎體結核:多見于成人,好發于腰椎。病變局限于椎體上下緣,進展較慢,破壞椎間盤可侵犯上下鄰骨,使椎間隙變窄,呈楔形改變引起癱瘓。椎間盤破壞是本型的特征。
椎體破壞后形成伴有干酪樣物的膿腫,因缺乏急性化膿感染的紅熱,故稱為寒性膿腫。寒性膿腫形成后集聚在椎體旁,掀起骨膜形成椎旁膿腫,破壞相鄰椎體,出現骨腐蝕。膿腫向后可進入椎管形成椎管內膿腫壓迫脊髓。寒性膿腫還可通過筋膜間隙流向較遠部位,稱為流注膿腫。如下胸椎和腰椎病變椎旁膿腫穿破骨膜后,集聚在腰大肌鞘內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到髂窩、腰三角、腹股溝部、股骨小轉子、大腿外側、膝上,甚至足底。頸椎形成咽后壁膿腫,可流注到鎖骨上窩和食管后。膿腫破向體表形成竇道,經常流出帶有于酪樣物或死骨的膿液。周圍皮膚受其腐蝕,出現色素沉著、慢性潰瘍經久不愈。
2.臨床表現
(1)全身表現:起病緩慢,低熱,盜汗、疲倦、消瘦、食欲不振等結核中毒表現。
(2)局部表現
1)疼痛:病變部位疼痛,初起不重,活動、勞累、咳嗽、噴嚏疼痛加重,休息減輕。可出現放射痛,頸椎結核可放射到枕后或上肢,胸椎結核背部疼痛,可放射到腹部,腰椎結核放射到下肢。
2)特殊姿勢:頸椎結核病人常以雙手托腮,腰椎結核腰部僵硬,雙手拄腰,頭和軀體后傾,拾物時挺腰姿勢下蹲,稱為拾物試驗陽性。
3)畸形:脊椎后凸、側凸畸形,腰椎生理前凸消失,胸椎后凸嚴重可駝背。
4)寒性膿腫和竇道:咽后壁膿腫和食管后膿腫可表現為呼吸、吞咽困難。其他可發現鎖骨上窩、腹股溝部、大腿外側等處膿腫。膿腫破潰后出現竇道,可有分泌物流出。
5)癱瘓:是脊椎結核的嚴重并發癥,結核的膿液、死骨、干酪樣壞死、破壞的椎體和椎間盤都可壓迫脊髓引起癱瘓,頸椎病變導致高位截癱,表為四肢癱,甚至影響呼吸。下部脊椎結核引起截癱,病變以下感覺、運動、括約肌功能障礙。
3.治療原則
(1)手術治療
1)膿腫切開:寒性膿腫繼發化膿菌感染者行切開排膿手術。
2)病灶清除術:清除病變處的膿液、結核性肉芽組織、干酪樣壞死物及死骨。
3)矯形手術:矯正脊柱后凸畸形。
(2)非手術治療
1)全身治療:注意休息,加強營養,抗結核藥物治療。
2)局部治療:臥硬板床制動、固定,控制病變發展,減輕疼痛。頸椎結核可用枕頜帶或顱骨牽引,胸腰椎結核用石膏背心,下腰椎結核石膏背心及腰圍帶一腿固定3個月。
4.輔助檢查
(1)X線檢查:可見椎骨中心或邊緣骨質破壞。中心型可有空洞、死骨,嚴重者形成前窄后寬楔形改變,脊柱后突明顯。邊緣型骨質破壞集中在椎體上下緣,進一步破壞椎間盤,椎間隙變窄。同時,可見寒性膿腫,頸椎結核側位片椎前軟組織陰影增寬,氣管前移,胸椎結核正位片顯示球形或梭形的椎旁膿腫,腰太肌膿腫可見腰大肌隆起。
(2)CT檢查:除清晰見到骨質破壞,可顯示軟組織變化,可發現小的膿腫。
(3)MRI檢查:可發現早期病變,主要用于觀察脊髓受壓情況。
(二)髖關節結核
發病率占全身骨關節結核第三位。兒童多見,單側居多。
1.病理 早期為單純性滑膜結核或單純性骨結核,以滑膜結核多見。單純性骨結核好發于股骨頭邊緣、股骨頸和髖臼的髂骨處,骨質破壞,出現死骨,形成寒性膿腫。破入關節成為全關節結核。可導致病理性脫位,膿腫可流注到腹股溝內側、臀部、盆腔內。
2.臨床表現
(1)全身表現:起病緩慢,低熱,盜汗、疲倦、消瘦、貧血、食欲不振等結核中毒表現。
(2)局部表現:患側髖部疼痛,活動加重,休息減輕,重者跛行。疼痛向膝部放射,患兒常有夜啼,并訴膝痛,很易誤診。晚期于腹股溝內側或臀部查到寒性膿腫,可見竇道。可發現病理性脫位。兩個試驗有助于診斷:“4”字試驗,檢查方法是病人仰臥,患側下肢屈曲,將外踝搭在對側髕骨上,檢查者用手下壓患側膝部,因疼痛膝部不能接觸床面為陽性,主要是檢查髖部的屈曲、外展、外旋運動。另一檢查是托馬斯征(Thomas征),又稱為髖屈曲畸形試驗,檢查方法是病人仰臥硬桌上,檢查者將病人健側髖膝屈曲,使膝部盡量貼近前胸,患側下肢不能伸直為陽性,此試驗是檢查髖關節有無屈曲畸形。髖關節結核病人以上兩試驗陽性。
3.治療原則
(1)全身治療:休息、營養和藥物。
(2)局部治療:單純滑膜結核行關節腔穿刺注入抗結核藥物,皮牽引及髖人字石膏固定。單純骨結核為挽救關節,及早病灶清除術,術后皮牽引和髖人字石膏固定。全關節結核,早期病人行病灶清除術,術后皮牽引。晚期行病灶清除術同時關節融合,術后髖人字石膏固定3~6個月。對于病變已靜止,關節纖維性強直,稍有活動出現疼痛者,可做關節融合術或全關節置換術。有明顯畸形者可行截骨術矯形。
4.輔助檢查
(1)X線檢查:髖關節結核行X線檢查雙側對比進行,早期病變可見骨質疏松,進行性關節腔變窄和邊緣性骨質破壞。后期出現死骨、空洞、股骨頭破壞或消失,病理性脫位。
(2)CT、MRI檢查;可早期發生微小病變,獲得早期診斷。
(三)膝關節結核
發病率占骨關節結核的第二位,以兒童及青少年多見。
1.病理 起病緩慢,以炎性浸潤和滲出為主,關節積液較多,進一步發展侵犯骨骼,形成全關節結核。至后期出現寒性膿腫,破潰后成為竇道,經久不愈。可發生病理性關節脫位。病變靜止后,可成為纖維性或骨性強直。
2.臨床表現
(1)全身表現:起病緩慢,疲倦、低熱,盜汗、消瘦、貧血、食欲不振等結核中毒表現。
(2)局部表現:膝部疼痛,活動時加重,休息減輕。膝部腫脹,由于消瘦和肌肉萎縮,細細的下肢,加上腫脹粗大的膝關節,有“鶴膝”之稱。關節內積液,浮髕試驗陽性。為緩解疼痛膝部半屈狀,日久成為屈曲攣縮,屈曲畸形,關節半脫位,骨骺破壞可導致短縮畸形,可有寒性膿腫和竇道,病變靜止后可出現關節強直。
3.治療原則
(1)全身治療:休息、營養、抗結核藥物治療。
(2)局部治療:單純滑膜結核行關節穿刺抽液,注入抗結核藥物,如滑膜肥厚抽液注藥效果不佳,可行滑膜切除術,術后繼續關節內注抗結核藥物治療。單純骨結核病灶清除術后植骨,石膏固定3個月。全關節結核早期病人行病灶清除術,對15歲以上關節破壞嚴重并有畸形的病人,術后行關節加壓融合術,4周后拔除加壓鋼針,改用石膏管固定2個月以上。
4.輔助檢查
(1)X線檢查:早期滑膜結核時X線片上僅可見髕上囊腫脹,局限性骨質疏松。單純骨結核病變位于中心者,呈磨砂玻璃樣改變,可有空洞和死骨。病期長者關節間隙變窄,邊緣性骨腐蝕。后期關節間隙消失,關節半脫位等。
(2)CT、MRI檢查:可以發現普通X線片不易顯示的早期病變,特別是MRI檢查具有早期診斷價值。
(3)關節鏡檢查:對早期滑膜結核有重要的診斷價值,同時可取病理及鏡下滑膜切除術。
查看更多:護師|主管護師考試頻道 初級護師在線模考 護理免費試聽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級護師、主管護師考試大綱各科目匯總2019-12-20
- 2019主管護師考試常考點:腦血栓急性期的治療原則2019-02-07
- 2019主管護師考試精華輔導: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表現2019-02-07
- 2019主管護師考試輔導:缺鐵性貧血患兒的護理2019-02-07
- 2019主管護師考試重要考點:新生兒評分具體標準2019-02-06
- 2019主管護師精華輔導:燒傷病人的護理措施2019-02-06
- 2019主管護師考試重點輔導:股靜脈注射操作方法詳解2019-02-06
- 2019中級主管護師考試常考點:壓瘡發生的原因2019-02-05
- 2019年主管護師考試考點復習:小兒洋地黃中毒2019-02-05
- 2019主管護師考試輔導:急性肺炎護理要點2019-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