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內科主治醫師考試: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
近年來主要采用內科綜合治療,控制急性發作,減少復發,防止并發癥。
一、一般治療 急性發作期,特別是重型和暴發型者應住院治療,及時糾正水與電解質平衡紊亂,若有顯著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癥者可輸全血或血清白蛋白。重者應禁食,給靜脈內高營養治療,待病情好轉后酌情給予流質飲食或易消化、少纖維、富營養飲食。腹痛明顯者可給小劑量的解痙劑如阿托品、普魯本辛等,但應防止誘發中毒性巨結腸。
二、水揚酸偶氮磺胺類藥物 一般用水揚酸偶氮磺胺吡啶(簡稱SASP)作為首選藥物,適用于輕型或重型經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治療已有緩解者,療效較好。本藥在結腸內經腸菌分解為5-氨基水揚酸(簡稱5-ASA)與磺胺吡啶,前者是主要的成效成分,能消除炎癥。用藥方法在發作期每日4-6g,分4次口服,待病情緩解后改為每日2g,分次口服,維持1-2年。也有主張上述維持量用2周,停藥1周,如此交替用1-2 年,可防止復發。服藥期間須觀察磺胺的副作用如惡心、嘔吐、皮疹、白細胞減少及溶血反應等。
三、腎上腺糖皮質激素 適用于暴發型或重型患者,可控制炎癥,抑制自體免疫過程,減輕中毒癥狀,有較好療效。常用氫化考地松200-300mg,或地塞米松10mg每日靜脈滴注,療程7-10天,癥狀緩解后改用強的松龍,每日40-60mg,分4次口服,病情控制后,遞減藥量,停藥后可給水楊酸偶氮磺胺吡啶,發免復發。
四、硫唑嘌呤 為免疫抑制劑,適用于慢性反復發作者,或用磺胺及激素治療無效者。用藥每公斤體重每日1.5mg,分次口服,療程1年。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和并發感染。
五、抗生素 對暴發型及重型者為控制繼發感染,可用慶大霉素、氨芐青霉素、滅滴靈等治療。
六、灌腸治療 適用于輕型而病變局限于直腸,左側結腸的患者。常用氫化可的松100mg溶于0.25%普魯卡因溶液100毫升,或林格氏液100毫升保留灌腸,每日一次,療程1-2個月。亦可用琥珀酸鈉氫化考地松100毫克,地塞米松5mg,加生理鹽水100 毫升保留灌腸。或加用SASP1-2g灌腸,但SASP灌腸液藥性不穩定,須用前新鮮配制。此外,尚有用中藥灌腸取得療效的報導。
七、手術治療 并發癌變、腸穿孔、膿腫與瘺管、中毒性巨結腸經內科治療無效者均是手術的適應證。一般行全結腸切除術或回腸造瘺術。
查看更多:主治醫師考試頻道 內科主治在線模考 主治醫師免費試聽
最新資訊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子宮肌瘤需要切除的情況2020-02-25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婦產科手術輸卵管腹腔鏡手術不適宜人群2020-02-25
- 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高頻考點:外科手術學常見考點2018-11-21
- 皮片移植術適應證-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考點解析2018-06-1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常考點復習資料:麥膠性腸病檢查2018-05-12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皮質醇增多癥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晶體性關節炎的診治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洋地黃中毒的表現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血清病2018-03-20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肺曲霉病用藥原則2018-0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