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審計專業相關知識輔導:四部分一章重點(3)
第三節 法律行為與法律責任
一、法律行為
(一)法律行為的概念和特征
行為:是人們有意識的活動。
廣義上理解,作為有法律意義和法律屬性的行為是法律行為。
狹義上理解,法律行為是指民法學上的法律行為,即民事法律行為。
本節所述法律行為是民事法律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指公民或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
補充內容:
民事行為是民事法律行為的上位概念,除民事法律行為外,還包括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民事行為不強調行為的合法性,因此,并非一切民事行為都是民事法律行為。
【補充例題?單選題】(2009年)
下列各項中,屬于民事法律行為的是( )
A.人民法院作出民事判決
B.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處罰
C.企業制造假冒偽劣產品
D.公司之間依法訂立合同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民事法律行為----指公民或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如簽訂合同、訂立遺囑等。
民事法律行為特征:
1.民事法律行為是民事主體以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權利義務為目的的行為民事主體,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如不包括法院判決)
只有民事主體實施的,能夠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為才為民事法律行為。
2.民事法律行為是以意思表示為構成要素的行為
意思表示:指行為人把進行某種民事法律行為的意愿,以一定的方式表現于外部的行為。
民事行為的當事人實施某一民事行為,必須將該意思表示出來。
3.民事法律行為應是合法行為。
(二)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行為人必須具有預見其行為性質和后果的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因此,一項民事活動,必須以行為人具有實施該項法律行為的民事行為能力為要件。
2.行為人的意思表示要真實
意思表示真實:在自覺、自愿的基礎上作出符合其意思的表示行為。
它包括兩方面:
行為人的意思表示必須自愿,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得強迫行為人實施或不實施某一民事行為;
行為人的意思表示須是真實的,即行為人的主觀意愿和外在的意思表示一致。
3.標的合法
標的是行為作用的對象。標的合法是指標的不能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
4.標的須可能和確定
(1)標的可能,是指民事行為的標的可能實現。
民事行為的標的不可能實現稱為標的不能。
(2)標的確定,是指民事行為的標的自始確定或能夠確定。
2012年審計師網絡輔導招生簡章 2011年全國審計師考驗交流中心
現報審計師全科輔導可享六折優惠 2010-2011年審計師考試大綱匯總
2012年審計師考試報名時間匯總 審計師考試在線題庫免費測試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審計師考試大綱匯總(4月30日更新)2020-04-30
- 2019年審計師教材變化匯總(6.27更新完畢)2019-06-27
- 審計師行業動態:邢臺市審計局按需施教加強審計干部培訓2019-04-24
- 2019年審計師考試四個階段通關攻略2019-02-28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財管目標和職能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財管含義和內容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利潤管理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非股份制企業利潤分配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股份制企業利潤分配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利潤及其分配管理2018-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