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級護師考試輔導:其他腹外疝
一、臍疝
臍疝是疝囊通過臍環突出形成的疝。有小兒臍疝和成人臍疝之分,以小兒臍疝多見。小兒臍疝的發病原因是臍環閉鎖不全或臍部組織不夠堅強,在經常啼哭和便秘等腹內壓增高的情況下發生。
(一)治療原則
未閉鎖的臍環遲至2歲時多能自行閉鎖,因此,除了嵌頓或穿破等緊急情況外,在小兒2歲之前可采取非手術治療。滿2歲后,若臍環直徑還大于1.5cm。則可行手術治療。
非手術療法原則:在回納疝塊后,用一大于臍環、外包紗布的硬幣或小木片抵住臍環,然后用膠布或繃帶加以固定以防移動。6個月以內的嬰兒采用此法,療效較好。
成人臍疝應采取手術療法。
(二)臨床特點
小兒臍疝多屬易復性,表現為啼哭時疝塊脫出,安靜時消失,極少發生嵌頓和絞窄。成人臍疝為后天性,較少見,多數為中年經產婦女。由于疝環狹小,成人臍疝發生嵌頓或絞窄者較多。
二、切口疝
切口疝是發生于腹壁手術切口處的疝。最常見的腹壁切口疝是經腹直肌切口疝,其次為正中切口和旁正中切口。腹壁切口疝多見于腹部縱行切口者,與解剖因素、手術因素、腹內壓升高、切口感染、切口內血腫形成、肥胖、老齡、營養不良所致的切口愈合不良等因素有關。
(一)治療原則
手術治療為主。對于較小的切口疝,手術基本原則包括:切除原手術切口瘢痕,顯露疝環,沿其邊緣解剖出腹壁各層組織,回納疝內容物后在無張力的條件下拉攏疝環邊緣,逐層縫合健康的腹壁組織。對于較大的切口疝,可用合成纖維網片或自體筋膜組織加以修補。
(二)臨床特點
腹壁切口處逐漸膨隆,有大小不一的腫塊出現,通常在站立或用力時更為明顯,平臥休息時縮小或消失。較大的切口疝有腹部牽拉感,伴食欲減退、惡心、便秘、腹部隱痛等表現。因切口疝多無完整疝囊,疝內容物易與腹膜外腹壁組織粘連而成為難復性疝。
檢查時可見在腹壁切口瘢痕處有腫塊,有時疝內容物可達皮下;若為腸管,常可見腸型和腸蠕動波,捫診可感到腸管的咕嚕聲。疝內容物回納后,多數能捫及切口裂開處形成的疝環邊緣。切口疝的疝環一般比較寬大,故很少發生嵌頓。
查看更多:護師|主管護師考試頻道 初級護師在線模考 護理免費試聽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級護師、主管護師考試大綱各科目匯總2019-12-20
- 2019主管護師考試常考點:腦血栓急性期的治療原則2019-02-07
- 2019主管護師考試精華輔導: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表現2019-02-07
- 2019主管護師考試輔導:缺鐵性貧血患兒的護理2019-02-07
- 2019主管護師考試重要考點:新生兒評分具體標準2019-02-06
- 2019主管護師精華輔導:燒傷病人的護理措施2019-02-06
- 2019主管護師考試重點輔導:股靜脈注射操作方法詳解2019-02-06
- 2019中級主管護師考試常考點:壓瘡發生的原因2019-02-05
- 2019年主管護師考試考點復習:小兒洋地黃中毒2019-02-05
- 2019主管護師考試輔導:急性肺炎護理要點2019-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