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經濟師 > 經濟師備考資料 > 2012年經濟師《中級經濟基礎》記憶要點:第15章(2)

2012年經濟師《中級經濟基礎》記憶要點:第15章(2)

更新時間:2012-06-29 09:30:56 來源:|0 瀏覽0收藏0

  21.貨幣均衡具有如下特征:(1)貨幣均衡是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大體一致,而非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在數量上的完全相等。(2)貨幣均衡是一個動態過程;(3)現代經濟中的貨幣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總體均衡狀況。

  22.貨幣失衡主要有兩大類型:總量性貨幣失衡和結構性貨幣失衡。

  23.總量性貨幣失衡有兩種情況:貨幣供給量小于貨幣需求量,或貨幣供應量大于貨幣需求量。

  24.造成貨幣供應量大于貨幣需求量的原因:財政赤字、擴張性貨幣政策等。

  25.結構性貨幣失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其原因在于社會經濟結構的不合理。中央銀行在宏觀調控時更多地注意總量性失衡。

  刪除了2008年貨幣運動過程中的內在均衡機制

  26.流通界的貨幣數量取決于貨幣的均衡水平。研究貨幣均衡問題,不僅要涉及到貨幣的自身均衡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貨幣的均衡水平及由此而決定的流通界的貨幣數量與宏觀經濟方面其他變量的綜合平衡問題。

  27.在宏觀經濟方面,總的要求是達到或保持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平衡關系。供求均衡要求我們處理好貨幣數量與經濟增長的關系。要保證國民經濟在物價穩定的條件下協調發展,就必須使流通界貨幣數量的增長幅度與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相互配合。貨幣供應量M1應當與GDP同步增長,即ΔM1=Y′ ×M0。

  28.(新增)在一般的情況下,產品的價格不會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下跌。物價自然上漲現象的成因:剪刀差;產品的更新換代、技術性能不斷提高,也無形中使同類產品的價格自然上升。29.在現代信用貨幣制度下,剔除通貨膨脹等非正常因素的影響,仍存在著物價水平自然上升的傾向。若將物價自然上升因素考慮進去,則流通界貨幣數量的增長應略高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即:ΔM1=(Y′+P′)M0 ,或者M′=Y′+P′上式反映了貨幣的均衡與經濟增長及物價水平的關系。

  29.通貨膨脹是價值符號流通條件下的特有現象。各種定義的共同點:一是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給;二是物價持續上漲。物價上漲是通貨膨脹的基本標志。通用定義:在價值符號流通條件下,由于貨幣供給過度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現象。

  30.按成因劃分的四種通貨膨脹類型:

  (1)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這種通貨膨脹的特點:自發性――即支出的增長是獨立的,與實際的或預期的成本增長無關;誘發性――成本的增長導致工資及其他收入的增長;支持性――政府為阻止失業率上升而增加支出,或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以增加總需求。

  (2)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工會推動的“工資推進型通貨膨脹”和壟斷企業推動的“利潤推進型通貨膨脹”

  (3)輸入型通貨膨脹

  (4)結構型通貨膨脹

  31.按表現形式劃分的兩種通貨膨脹類型

  (1)公開型通貨膨脹――開放性通貨膨脹。

  (2)抑制型通貨膨脹――隱蔽性通貨膨脹。表現為人們普遍持幣待購而使貨幣流通速度減慢。

  32.通貨膨脹的原因:1).直接原因――過度的信貸供給

  2).主要原因:(1)財政原因;(2)信貸原因――信用膨脹。

  3.其他原因:投資規模過大,國民經濟結構比例失調,國際收支長期順差等。

  32. (新增)通貨膨脹的治理:包括緊縮的需求政策(包括緊縮財政、緊縮貨幣)和積極的供給政策。

  33.緊縮性財政政策:①減少政府支出,主要包括削減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②增加稅收;③發行公債。

  34.緊縮性貨幣政策:①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②提高再貼現率;③公開市場業務。在通貨膨脹時期,中央銀行一般會公開市場向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出售有價證券。

  35.積極的供給政策:供給學派倡導,在抑制總需求的同時,積極運用刺激生產的方法增加供給來治理通貨膨脹。其主要措施有減稅、削減社會福利開支、適當增加貨幣供給發展生產和精簡規章制度等。

相關推薦:

2012年經濟師《中級經濟基礎》記憶要點:第16章

2012年經濟師《中級經濟基礎》記憶要點:第17章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經濟師資格查詢

經濟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經濟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經濟師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