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內科主治醫師考試輔導:后尿道損傷的診斷與治療
更新時間:2012-05-18 10:37:40
來源:|0
瀏覽
收藏
主治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1.診斷
(1)骨盆擠壓傷后出現上述臨床表現
(2)體格檢查:①骨盆擠壓及分離試驗陽性;②直腸指診:可觸及直腸前柔韌的血腫及壓痛,有時可捫及浮動的前列腺尖端,若指套有血跡時應考慮合并直腸損傷可能。
(3)試插導尿管:導尿管如能進入膀胱,可能是后尿道挫傷或輕微裂傷,應保留導尿管3周;如不能進入膀胱,可能是后尿道部分或完全斷裂。
(4)X線檢查:骨盆平片見骨盆骨折。尿道造影可見尿道造影劑外滲。
2.治療
(1)緊急處理:①取平臥位,減少搬動,以免加重損傷;②損傷嚴重伴大出血休克,應積極糾正休克;③處理合并傷:同時處理危及生命的合并傷,如顱骨損傷、血氣胸、肝、脾破裂等。
(2)恥骨上膀胱造瘺術:后尿道損傷排尿困難尿潴留者,近年來趨向于僅作恥骨上膀胱造瘺術,3~6個月后再行尿道重建術。此法有如下優點:不加重尿道損傷及出血、減少感染機會和降低尿道狹窄及陽痿的發生率。
(3)尿道會師牽引術:目的是恢復尿道的連續性,避免尿道分離形成較大的瘢痕狹窄。方法是切開膀胱后,以金屬尿道探為引導,經尿道置入導尿管入膀胱,并作適當牽引,縮短尿道斷端的距離,術后3周左右部分病人可經尿道排尿。
(4)尿道狹窄的處理:后尿道損傷后常并發尿道狹窄,輕者可定期作尿道擴張,嚴重狹窄或閉鎖者,在傷后3~6月行經尿道或會陰切除瘢痕狹窄組織及尿道端端吻合術。
(5)合并傷的處理:直腸損傷者,早期可行修補,并作暫時性乙狀結腸造瘺術。如后尿道損傷并直腸瘺者,應在3~6個月后再行修補術。骨盆骨折應臥床休息,讓骨折愈合。
小編推薦:2012內科主治醫師內科學循環系統疾病沖刺試題及答案匯總
最新資訊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子宮肌瘤需要切除的情況2020-02-25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婦產科手術輸卵管腹腔鏡手術不適宜人群2020-02-25
- 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高頻考點:外科手術學常見考點2018-11-21
- 皮片移植術適應證-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考點解析2018-06-1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常考點復習資料:麥膠性腸病檢查2018-05-12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皮質醇增多癥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晶體性關節炎的診治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洋地黃中毒的表現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血清病2018-03-20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肺曲霉病用藥原則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