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西醫執業考試:血液循行與五臟調節


環球網校中西醫執業醫師頻道提醒各種考生,2012年中西醫執業醫師正在火熱備考中,實踐技能考試時間是2012年7月1日-7月15日,綜合筆試全國統一考試時間為2012年9月8、9日,請各位考生以平常心態應對,環球網校預祝大家考出滿意成績。
一、血液循行的過程
中醫學認為,血液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具有營養和滋潤作用:血在脈中循行,內至五臟,外達皮肉筋骨,對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起著營養和滋潤作用。‘血脈營衛,周流不息,上應星宿,下應經數”(《靈樞?癰疽》)。“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靈樞?營衛生會》)。血液在循行過程中,不但為各組織器官提供豐富的養料,同時又將各組織器官新陳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廢物,分別運輸到有關器官而排出體外。因此血液的運行主要起著運輸機體內各種物質的作用。
心、血、脈是一個相對獨立而且密閉的系統。其中,脈是一個相對密閉的管道系統。血液循行于脈管之中,流布全身,環周不休。故曰:“絡與經,皆有血也”(《醫學真傳》)。
血液的正常循行,必須依靠于氣的推動、溫煦和固攝作用。故曰:“蓋氣,?血之沖也。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凝,氣有一息之不運,則血有一息之不行”(《仁齋直指方》)。氣為陽,血為陰,氣血沖和,陰平陽秘,機體內外環境相對穩定,血液方能正常地不斷循環流動,在人體內擔負著運輸、調節、防御等機能。但陰與陽,則陽主陰從;氣與血,則氣主血輔。所以,陰陽平衡,氣血和諧,陽、氣為主,陰、血為輔,則是血液循行的必要條件。
血液運行的方向,分為離心和向心兩個方面。離心方面是指從心臟發出,經過經脈到絡脈,反復分支,脈管逐漸變小(孫絡),最后流布到全身各部組織內。向心方面是指血液在各部組織內經過利用后,帶著廢物由孫絡到絡脈,由絡脈逐漸匯合到經脈,最后返回心臟。“食氣人胃,濁氣歸心,淫精于脈,脈氣流經,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毛脈合精,行氣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臟,氣歸于權衡”(《素問?經脈別論》)。水谷精微,奉心化赤而為血,血流于經脈而歸于肺,肺朝百脈而血運于諸經。血液自經而臟,由臟而經,向心與離心而循環不息。所謂“心臟舒出紫血之濁氣,輸入赤血之清血。赤血即受肺吸人清氣生氣,由心運行脈管,滋養周身之精血也;紫血即受臟腑經脈濁氣毒氣改變之血,由回血管復運于肺內,待呼出濁氣,得吸人之清氣,則紫血復變為赤血,仍流布周身之內,以養生命。人身之血脈運行,周而復始也”(《醫易一理》)。
二、血液循行與五臟調節
心主血脈,為血液循行的基本動力。全身的血液依賴心氣的推動在脈中正常運行,輸送各處。“諸血者皆屬于心”(《素問?五臟生成》,“人心動則血行諸經”(《醫學入門?臟腑》)。心氣充沛,才能維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心律,血液才能在脈內正常運行,周流不息,營養全身。肺主治節,朝百脈,助心行血,全身的血液都要通過經脈而聚會于肺,通過肺的呼吸進行氣體交換,然后再輸送到全身。“人周身經絡,皆根于心,而上通于肺,以回于下,如樹之有根有干有枝。百體內外,一氣流通,運行血脈,以相出入”(《醫原》)。肝藏血是指肝有儲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生理功能。在正常生理情況下,人體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對恒定的。但是隨著機體活動量的增減,血量亦隨之改變。“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于諸經,人靜則血歸于肝臟”。脾統血是指脾有統攝血液在經脈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脈外的功能,“五臟六腑之血全賴脾氣統攝”。腎主藏精,精血同源,血液的正常運行有賴于血液本身的充盈,腎臟對血液循環的作用主要是對有效血液循環的調節。
總之,血液循行是五臟共同調節的結果。其中,心為血液循行的基本動力,肺助心行血,亦為其動力;肝之疏泄藏血,脾之統攝,腎精化而為血,又為人身陰陽之本,則是血液循行的調節因素。
小編推薦:
最新資訊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備考要做好心理準備2020-03-17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復習時間一定要保證!2020-02-19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備考技巧2020-02-18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如何科學備考2020-02-13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復習要持之以恒2020-02-12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復習四條要訣2020-02-04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怎么復習才有用?2020-01-21
- 2020年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各單元考察重點及復習指導2019-09-19
- 2019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方劑學》復習重點匯總2018-09-21
- 2019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方劑學》復習重點:發熱對應的方劑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