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內科主治醫師輔導: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的病因與并發癥及治療


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PEM)是一種程度不同的臨床綜合征,同時有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多種營養素缺乏的特點。$lesson$
病因與發病機制
1.原發性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
主要是長期膳食供給不足,如小嬰兒母乳不足而未及時添加其他乳品;奶粉調配不當;突然停母乳而未及時添加輔食;長期以淀粉類食品(粥、奶糕)為主。年長兒的不良飲食習慣如偏食、挑食、吃零食過多或早餐過于簡單;學校午餐攝入不足等。
2.繼發性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
消化系統解剖或功能上的異常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如唇裂、腭裂、幽門梗阻、遷延性腹瀉、過敏性腸炎、腸吸收不良綜合征等;需要量增多造成相對缺乏,如急、慢性傳染病(如麻疹、傷寒、肝炎、結核)后的恢復期、雙胎早產、生長發育快速階段等;消耗量過大,如糖尿病、大量蛋白尿、急性發熱性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惡性腫瘤等。
3.并發癥有如下幾種:
(1)營養性貧血
最多見為營養性缺鐵性貧血,亦可見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或二者兼有。
(2)各種維生素缺乏
常見者為維生素A缺乏,也有維生素B、C的缺乏。
(3)感染
由于非特異性及特異性免疫功能均低下,易繼發各類細菌、病毒、直菌的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尿路感染、敗血癥等。
特別是腹瀉病,可遷延不愈加重營養不良,形成惡性循環。
(4)自發性低血糖
可突然發生,表現為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脈搏減慢、呼吸暫停、體溫不升但無抽搐,若未及時診治,可因呼吸麻痹而殘廢死亡。
4.治療
要及早發現輕癥,防止其發展為重癥,其治療原則是去除病因、調整飲食、促進消化和治療合并癥。
(1)去除病因
應查明原因,積極治療原發病,迅速改進喂養方法。
(2)調整飲食及補充營養物質
應根據營養不良的程度、消化能力和對食物耐受情況逐漸高速飲食,不宜操之過急,尤其對于中、重度患兒,熱量和營養物質供給應由低到高,逐漸增加,否則引起消化紊亂反而加重病情。
①輕度營養不良:熱量自0.5MJ(120keal)/(kg?d),蛋白質自3g(kg?d) 開始,逐漸增至熱量0.63MJ(150keal)/(kg?d),蛋白質3.5~4.5/(kg?d),待體重接近正常后,再恢復至小兒正常需要量;
②中度營養不良:熱量自0.25MJ(60keal)/(kg?d),蛋白質2g/(kg?d),脂肪1g/(kg?d)開始,逐漸增加,約1周后增至熱量0.5MJ(120keal)/(kg?d),蛋白質3g/(kg?d),脂肪1.8g/(kg?d),以后按輕度營養不良同樣步驟調整;
③重度營養不良:熱量自0.17MJ(40keal)/(kg?d),蛋白質1.3g/(kg?d),脂肪0.4g/(kg?d)開始,首先滿足患兒基礎代謝需要,以后逐漸增加,按中度營養不良同樣步驟調整。飲食選擇時應選擇小兒易消化吸收又含有高熱量與高蛋白質的食物。除乳類外,可用蛋、魚、肝、瘦肉等,熱能不夠時可在食物中加少許植物油,此外應給予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必要時可給予要素飲食或靜脈高營養治療。
(3)促進消化
給予各種消化酶以助消化,補充缺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A、B、C,鋅、鐵等)。為促進全內蛋白質合成,可肌注苯丙酸諾龍,每次10~25mg,每周1~2次,連續2~3周。對食欲極差者可試用胰島素葡萄糖療法,肌注正規胰島素2~3U,每日1次,注射之前先服20~30g葡萄糖,1~2周為一療程。
(4)處理并發癥
如腹瀉所致的脫水及電解質紊亂、酸中毒、休克,自發性低血糖各種繼發感染,維生素A缺乏癥所致的眼部損害等。
小編推薦:2012年內科主治醫師考試精選試題匯總
最新資訊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子宮肌瘤需要切除的情況2020-02-25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婦產科手術輸卵管腹腔鏡手術不適宜人群2020-02-25
- 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高頻考點:外科手術學常見考點2018-11-21
- 皮片移植術適應證-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考點解析2018-06-1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常考點復習資料:麥膠性腸病檢查2018-05-12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皮質醇增多癥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晶體性關節炎的診治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洋地黃中毒的表現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血清病2018-03-20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肺曲霉病用藥原則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