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外科主治醫師輔導:頸椎病的病因、分型及臨床表現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及其繼發性椎間關節退行性變所致脊髓、神經、血管損害而出現的相應癥狀和體征。臨床表現以頸肩痛為主,尚可有頭、眼、耳、食管、心臟、四肢等部位的癥狀。$lesson$
1.病因
(1)頸椎間盤退行性變是頸椎病的發生和發展中最基本的原因。
(2)損傷:急性損傷可使原已退變的頸椎和椎間盤損害加重而誘發頸椎病;慢性損傷可對已退變的頸椎加速
其退變過程而提前出現癥狀。
(3)頸椎先天性椎管狹窄。
2.分型及臨床表現
(1)神經根型:此型發病率最高,約占50%~60%。因頸神經根受壓所致。表現為上肢有放射痛和感覺障礙,
手指可有麻木、過敏、活動不靈、精細動作困難。體征有頸活動受限;頸肩部壓痛;神經牽拉試驗、壓頭試驗陽
性;神經根所支配區域皮膚感覺改變,早期為疼痛過敏,晚期為減退或消失;肌力減弱,肌肉萎縮,發病初期或
急性發作期肌張力增高,慢性期則多表現為肌張力減低,肌肉松弛發軟。
(2)脊髓型:脊髓被突出的椎間盤、椎體后緣骨贅、骨化的后縱韌帶、肥厚的黃韌帶等病理產物壓迫所致。
臨床癥狀繁多,有感覺到、運動以及自主神經等方面的功能障礙,還有脊神經及血管受累的表現。
?、龠\動障礙。
②肢體麻木。
?、酃矟д{。
?、茏灾魃窠浖袄s肌功能障礙。
⑤反射障礙。
(3)交感神經型:當頸椎病影響頸段硬脊膜、后縱韌帶、小關節、頸神經根、椎動脈等組織時,反射性地刺
激頸部交感神經而出現一系列癥狀,其發病機制尚不太清楚。主要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癥或交感神經抑制癥狀。
包括:
?、兕^部:如頭暈、頭痛、偏頭痛、頸部痛等。
?、谘鄄浚喝缪鄄€下垂、神物模糊等。
③心臟:如心跳加速或遲緩、心前區疼痛等。
?、苤車嚎捎兄w發冷、發麻。手足多汗或少汗等。
⑤其他:包括耳鳴、耳聾、舌下神經功能障礙等。
(4)椎動脈型:在頸椎橫突孔中,可因其增生狹窄,椎間隙狹窄、頸椎不穩或鉤椎關節骨贅增生而壓迫或刺激椎動脈,血流可暫時阻斷,或因痙攣而阻塞或梗塞,影響腦的血供。出現以下各種癥狀:①眩暈;②頭痛;③視覺障礙④猝倒;⑤其他的運動感覺或精神障礙。
(5)混合型:亦稱復合型。臨床上同時存在上述兩型或兩型以上的癥狀體征者,可診斷為混合型頸椎病。
最新資訊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子宮肌瘤需要切除的情況2020-02-25
- 2020年主治醫師考試知識點:婦產科手術輸卵管腹腔鏡手術不適宜人群2020-02-25
- 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高頻考點:外科手術學常見考點2018-11-21
- 皮片移植術適應證-2019年外科主治醫師考試考點解析2018-06-1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常考點復習資料:麥膠性腸病檢查2018-05-12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皮質醇增多癥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晶體性關節炎的診治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洋地黃中毒的表現2018-03-23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血清病2018-03-20
- 2018年內科主治醫師重要考點復習:肺曲霉病用藥原則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