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經濟師《初級經濟基礎》預習講義8(6)
2.貨幣政策的調控作用及手段
我國貨幣政策的目標是保持幣值的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作用是通過貨幣政策實現的。
貨幣政策的作用:
①通過調控貨幣供應總量調節社會總需求和社會總供給;②通過調控利率和貨幣供應量控制通貨膨脹,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③通過對利率的調節影響人們的消費傾向和儲蓄傾向,進而調節消費與儲蓄的比重;④引導儲蓄向投資轉化,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⑤通過干預匯率、利用外貿等辦法來調節國際收支狀況。
貨幣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1)存款準備金率:迅速抑制或擴大信貸規模。
存款準備金: 商業銀行必須按規定把自己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交存中央銀行,作為準備金。
存款準備金率即準備金占吸收存款的比率。
(2)再貼現率:調整貨幣供應總量。
再貼現率:是商業銀行在向中央銀行貼現票據時被扣除的利息和票面額的比率。
補充:貼現與再貼現
貼現是指企業或個人等商業銀行客戶由于資金需要,在票據未到期以前將票據賣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按票面金額扣除貼現利息后,將余額付給持票人的一種融資行為。
再貼現是相對于貼現而言的,商業銀行在票據未到期以前將票據賣給中央銀行,得到中央銀行的貸款,稱為再貼現。中央銀行在對商業銀行辦理貼現貸款中所收取的利息率,稱為再貼現率。
再貼現率的高低不僅直接決定再貼現額的高低,而且會間接影響商業銀行的再貼現需求,從而整體影響再貼現規模。這是因為,一方面,再貼現率的高低直接決定的再貼現成本,再貼現率提高,再貼現成本增加,自然影響再貼現需求,反之亦然;另一方面,再貼現率變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銀行的政策意向,因而具有一種告示作用:提高再貼現率,呈現緊縮意向,反之,呈現擴張意向,這特別對短期市場利率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再貼現率具有調節靈活的優點,但也不宜于頻繁變動,否則給人以政策意向不明確印象,使商業銀行無所適從。此外,再貼現率的調節空間有限,且貼現行為的主動權掌握在商業銀行手中,如果商業銀行出于其他原因對再貼現率缺乏敏感性,則再貼現率的調節作用將大打折扣,甚至失效。
相關推薦: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