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檢驗技士考試輔導:流感嗜血桿菌(1)
更新時間:2011-07-26 15:09:32
來源:|0
瀏覽
收藏


檢驗技士/技師/主管技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初級檢驗技士考試輔導:流感嗜血桿菌(1) $lesson$
生物學性狀
流感嗜血桿菌,簡稱流感桿菌。
(1)形態與染色:急性感染標本上,如腦脊液中多為短小球桿菌,恢復期病灶或長期人工傳代培養后可呈球桿狀、長稈狀、絲狀等多形態性。
毒力株(黏液型菌株)在營養豐富的培養基上,6-8小時有明顯莢膜,在陳舊培養物中莢膜消失。
無鞭毛,無芽孢。革蘭染色陰性,但著色較淺。用苯酚復紅或亞甲蘭單染色,呈現兩端濃染現象。
(2)培養特性:需氧菌。最適生長溫度為35℃,最適pH為7.6-7.8。初次分離培養最好在5%-10%CO2環境中,以促進其生長。
在普通培養基中需加入X和V因子才能生長。血液中的V因子通常處于抑制狀態,經80-90℃加熱10分鐘,使V因子釋放,故流感嗜血桿菌在加熱血平板上生長良好,培養18-24小時后生長直徑為0.5-0.8mm、圓形、光滑、濕潤、邊緣整齊,呈露滴狀的小菌落。48小時后可形成直徑1.0-1.5mm灰白色較大的菌落。有莢膜菌株的菌落呈輕度粘稠。
當流感嗜血桿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在血瓊脂平板上共同培養時,金黃色葡萄球菌能合成較多V因子,可促使流感嗜血桿菌生長。故在金黃色葡萄球菌落周圍生長的流感嗜血桿菌菌落較大,離金黃色葡萄球菌落越遠的菌落越小,此稱為衛星現象。有助于流感嗜血桿菌菌的鑒定。
在液體培養基中,有莢膜的菌株呈均勻渾濁生長,無莢膜的R型菌株則為顆粒狀沉淀生長。
(3)生化反應:流感嗜血桿菌對糖發酵不穩定。一般分解葡萄糖只產酸,不分解乳糖或甘露醇,對麥芽糖、蔗糖或糊精的發酵不穩定。所有菌株還原硝酸鹽。有莢膜菌株產生吲哚。典型菌株不溶血。產生自溶酶,可被膽汁溶解。根據流感嗜血桿菌產生吲哚,尿酸酶及鳥氨酸脫羧酶反應,將其分為8個生化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