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檢驗技士考試輔導:結核分支桿菌(3)
更新時間:2011-07-08 12:57:10
來源:|0
瀏覽
收藏


檢驗技士/技師/主管技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初級檢驗技士考試輔導:結核分支桿菌(3) $lesson$
臨床意義
1、致病性:結核分支桿菌主要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受損皮膚侵入易感機體,引起多種組織器官的結核病,為一種慢性傳染病,以肺結核最為常見。肺外感染可發生在腦、腎、腸及腹膜等處。臨床表現為:低熱盜汗,神疲乏力,食減消瘦,咳痰咯血等。
結核分支桿菌不產生內毒素、外毒素和侵襲性酶。可在細胞內外生長、大量繁殖,
傳播途徑:主要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受損皮膚侵入。
傳染源:所有能向外排菌的結核病人(尤痰涂陽性者,未經治療或治療不徹底者)。
致病物質:主要有莢膜、脂質、蛋白質。
機體對菌體成分和其代謝產物引起免疫損傷以及變態反應,從而導致一系列組織學上的病理變化。
致病性與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癥反應、菌體成分、毒性代謝產物及機體免疫損傷等有關。
2、Koch現象:結核的特異性免疫是通過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后產生的。將有毒結核分枝桿菌純培養物初次接種于健康豚鼠,不產生速發型過敏反應,而經10-14天,局部逐漸形成腫塊,繼而壞死,潰瘍,直至動物死亡。若在8-12周之前給動物接種減毒或小量結核分枝桿菌,第二次接種時則局部反應提前,于2-3天內發生紅腫硬結,后有潰瘍但很快趨于痊愈。此現象為Koch在1882年觀察到的,故稱為Koch現象。
3、結核菌素試驗:利用IV型變態反應原理,檢測機體是否感染過結核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