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經濟基礎》輔導:經濟法基礎知識資料(五)


3、經濟法律關系的諸要素
(1)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
① 定義
經濟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即在經濟管理、競爭、組織管理性的流轉和協作等法律關系中依法享有權 ( 力 ) 利、承擔一定義務的當事人。
② 分類
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大體可以分為經濟管理主體和經濟活動主體兩類。
Ø 經濟管理主體
J 主要是指依據憲法和行政法設立,由憲法和行政法明確其性質、職能、任務、隸屬關系等,承擔決策、協調、執行、監督等國民經濟管理職能的組織或者機構。
J 包括:
² 國務院及其承擔經濟管理職能的部、委、局和地方政府及其相應機構;
² 各級權力機關;
² 由國家和法律授權而承擔一定經濟管理職能的特殊企業或公司。
Ø 經濟活動主體
J 是依民法、經濟法和行政法設立,直接從事生產、流通、 服務和經濟協作等活動的組織和個人;
J 主要為各類企業、個體經營者、承包或租賃經營的個人等。
J 國家機關和國家作為整體,在一定條件下也是經濟活動的主體,如國家對外簽訂貸款和擔保合同。
③ 注意:
組織機構內部的機構、單位、成員等雖然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但在一定條件下也是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如分廠、車間、職工等依法與企業訂立承包或租賃等責任制合同,分支公司、分店等依法作為納稅人參加稅收法律關系等。
(2)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
① 定義
是指經濟法律關系主體的權 ( 力 ) 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包括行為、物、智力成果、人格和身份四類。
② 作為經濟法律關系客體的行為可以分為經濟管理行為和給付行為。
(3)經濟法律關系的內容
① 定義
是指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所享有的權 ( 力 ) 利和承擔的義務與職責,具體表現為經濟職權和職責、所有權和其他物權、其他權 ( 力 ) 利義務。
② 內容
Ø 經濟職權和職責
主要是由經濟管理主體所承擔,包括規劃、決策、審核、批準、命令、指揮、協調、執行、許可、確認、免除、撤銷、檢查監督、褒獎、處罰等權責。
Ø 動態的所有權
動態的所有權內在的經濟性公共管理以及所有權的職能或權能的社會化管理,有關其他物權的內在經濟性公共管理及其具體權能管理的制度,屬于經濟法的范疇。
Ø 其他權利義務
主要是指給付權 ( 力 ) 利義務、競爭法意義上的競爭權 ( 力 ) 利義務、知識產權、人格和身份權等。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