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經濟基礎》政府預算概述復習資料(四)


四、政府預算的分類
1.按預算編制形式,分為單式預算和復式預算。
(1)單式預算:
①含義: 政府財政收支計劃匯集編入一個總預算之內,形成一個收支項目安排對照表。
②優缺點:這種形式比較簡單,但沒有區分各項財政收支的經濟性質,不利于政府對復雜的財政活動進行深入分析、管理和監督。
(2)復式預算:
①含義:將預算年度內的全部財政收支按收入來源和支出性質,分別編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預算,形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收支對照表。
②構成:復式預算一般由經常預算和資本預算組成。
經常預算主要以稅收為收入來源,以行政事業項目為支出對象;
資本預算主要以國債為收入來源,以經濟建設項目為支出對象。
2.按預算編制依據的內容和方法分類,分為增量(基數)預算和零基預算。
(1)增量預算也成稱為基數預算,是指預算年度的財政收支計劃指標在以前預算年度的基礎上,按新預算年度的經濟發展情況加以調整后確定。增量預算保持了財政收支指標的連續性。是一種傳統的預算編制方法。
(2)零基預算是指新預算年度財政收支計劃指標的確定,不考慮以前年度的財政收支執行情況,只以新預算年度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財力可能為依據,重新評估各項收支的必要性及其所需金額的一種預算形勢。注:零基預算并不是一切都要重新開始,而是對已有項目需要重新審定和安排,起點為零。有利于克服增量預算下政府財政收支指標剛性增長的弊端,提高預算支出效率。
3.按預算作用時間長短分類,分為年度預算和多年預算。
(1)年度預算是指預算有效期為一年的政府預算。
(2)多年預算也稱中期預算,是指預算有效期為幾年(多為三年至五年)的政府預算。注意:中期預算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也不需要經過國家權力機關的批準。
4.按預算收支平衡狀況分類,分為平衡預算和差額預算。
(1)平衡預算是指預算收入基本等于預算支出的預算。實際工作中略有結余或略有赤字的預算通常也被視為平衡預算。
(2)差額預算是指預算收入大于或小于預算支出的預算,包括收大于支的盈余預算和支大于收的赤字預算。
5.按預算項目是否直接反映經濟效益分類,分為投入預算、績效預算和規劃項目預算。
(1)投入預算是指用來控制各項支出用途和金額的預算
(2)績效預算是指先由政府部門確定需要履行的職能以及為履行職能需要消耗的資源,再此基礎上制定績效目標,并用量化指標來衡量其在實施每項計劃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和完成工作的情況。
(3)規劃-項目預算制度:基本內容是為政府創造出一個與以往不同的決策環境,即設計出系統的分析與評估能力,用以對政府預算的目標和實現這些目標的各種競爭性方案進行深入的檢驗,核心是使用成本-效益和成本-有效性分析
6.按預算管理層級分類,分為中央預算和地方預算。
我國政府預算級次與國家政權結構和行政區域密切相關,原則上一級政府、一級財政、一級預算。
與政權結構相適應,我國現行政府預算體系由中央預算、省(自治區、直轄市)預算、設區的市(自治州)預算、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預算、鄉預算組成。
省以下各級政府預算稱為地方預算。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