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西醫執業醫師考試要點:中醫內治法


中醫內治法 $lesson$
(一) 滋腎補腎
是治療婦產科疾病的常用治療大法之一。臨證時,應辨清屬腎陰虛、腎陽虛、腎氣虛、腎陰陽俱虛等證。若腎陰不足或腎精虧損者,治宜滋腎養陰、填精益髓,代表方如六味地黃丸、左歸丸、養精種玉湯等。若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者,治宜溫腎扶陽,代表方如腎氣丸、右歸丸、內補丸等。若腎氣不足者,治宜補腎固腎,代表方如壽胎丸、補腎固沖丸。若腎陰陽俱虛者,治宜陰陽雙補,上述藥物可參合使用,其代表方如歸腎丸、二仙湯等。
(二)疏肝養肝
若肝郁氣滯,疏泄失常者,治宜疏肝解郁,代表方如逍遙散、柴胡疏肝散、下乳涌泉散。若肝郁化火,熱擾沖任者,治宜疏肝清熱,代表方如丹梔逍遙散。若肝經濕熱,肝膽火盛者.治宜清肝泄熱,代表方如龍膽瀉肝湯、清肝止淋湯。若肝陰不足,肝血衰少者,治宜滋陰養肝或補血養肝,代表方如杞菊地黃丸、一貫煎、二至丸。若兼氣郁者,宜滋陰疏肝,代表方如一貫煎。若肝血不足,肝陽上亢,甚至肝風內動者,治宜平肝潛陽,或鎮肝熄風,代表方如天麻鉤藤飲、鎮肝熄風湯。若肝郁脾虛者,治宜疏肝實脾,代表方如逍遙九、痛瀉要方.
(三)健脾和胃
若脾胃虛弱者,治宜健脾益氣,代表方如四君子湯等。若脾虛中氣下陷,或統攝無權者,治宜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代表方如補中益氣湯、舉元煎、固沖湯。若脾失健運,水濕泛溢者,治宜溫補脾胃、升陽除濕,代表方如理中丸、白術散、完帶湯。若胃失和降,或肝旺伐胃,沖氣上逆者,治宜健脾和胃,降逆止嘔,代表方如香砂六君子湯、蘇葉黃連湯。因熱而上逆者,宜清熱降逆,代表方如加味溫膽湯;因寒而上逆者,宜溫中降逆,代表方如小半夏加茯苓湯、干姜人參半夏餳。
(四)調理氣血
重在辨清病在氣或在血,病在氣治氣為主,病在血治血為主。但調氣者必佐理血,理血者必兼調氣。因氣虛、氣陷者,治宜健脾益氣,或補脾升陷,代表方如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舉元煎等。因氣郁、氣逆者,治宜理氣行滯,或順氣降逆,代表方如加味烏藥湯、天仙藤散、柴胡疏肝散。因血虛者,治宜補血養血,代表方如當歸補血湯、四物湯、人參養營湯、人參滋血湯、膠艾湯。因血瘀者,治宜活血化瘀,代表方如桃紅四物湯、生化湯、少腹逐瘀湯、血府逐瘀湯、宮外孕I號方、宮外孕Ⅱ號方。因實寒或虛寒使經脈凝滯,沖任受阻者,治宜溫經活血,代表方如溫經湯、艾附暖宮丸。因實熱或虛熱伏于沖任,血海不寧者,治宜清熱涼血,或養陰清熱。代表方如清經散以清實熱為主,兩地湯、知柏地黃湯、加減一陰煎以滋陰清熱為主,清熱固經湯、保陰煎,既可用于清實熱,亦可用于清虛熱。因氣血兩虛者,治宜氣血雙補,代表方如八珍湯、十全大補丸、人參養榮湯、當歸補血湯、通乳丹。若氣陰兩虛,治宜益氣養陰。代表方如生脈散。若氣滯血瘀,治宜行氣活血或破瘀散結:代表方如血府逐瘀湯、少腹逐瘀湯、催生飲等重在行氣活血;大黃?蟲丸等重在破瘀散結:
(五)清熱解毒
因外感邪熱,蘊結成毒,或瘀熱壅積, 日久成毒,或外感?毒、濕毒者,治宜清熱解毒。代表方有五味消毒飲、銀翹紅醬解毒湯.
(六)利濕除痰
若脾虛失運,水濕停滯者,治宜健脾益氣,升陽除濕,代表方如完帶湯、參苓白術散、健固湯、茯苓導水湯、全生白術散。若腎陽衰微,不能溫化水濕者,治宜溫腎化濕,或溫陽行水,代表方如四神丸、真武湯。若濕郁化熱者,治宜清熱利濕,代表方如龍膽瀉肝湯、萆謄滲濕湯、止帶方。若脾失健運,痰濕停聚者,治宜祛痰化濕,代表方如蒼附導痰九、滌痰湯。
(七)調理奇經
若沖任不足,胞脈失養者,治宜調補沖任,代表方如壽胎丸、內補丸、毓麟珠.若氣?,沖任不固者,治宜固沖任,代表方如補腎固沖丸、安沖湯、固沖湯。若寒侵沖任,胞脈受阻者,治宜溫沖任,代表方如溫經湯、艾附暖宮丸。若熱伏沖任,迫血妄行者,治宜清沖任,代表方如清經散、兩地湯、保陰煎。
更多信息訪問: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頻道 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論壇 醫師博客
最新資訊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備考要做好心理準備2020-03-17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復習時間一定要保證!2020-02-19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備考技巧2020-02-18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如何科學備考2020-02-13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復習要持之以恒2020-02-12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復習四條要訣2020-02-04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怎么復習才有用?2020-01-21
- 2020年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各單元考察重點及復習指導2019-09-19
- 2019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方劑學》復習重點匯總2018-09-21
- 2019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方劑學》復習重點:發熱對應的方劑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