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專業知識概述(1)


考情分析 $lesson$
年 度單選題多選題案例分析題合 計
題量分值題量分值題量分值
2007年22 2
2008年1112 3
2009年2212 4
★ 考點一 宏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研究對象(了解)
一、宏觀經濟學的產生:
1. 《通論》被認為是現代宏觀經濟學誕生的標志。
2.滯脹,即經濟增長停滯、存在大量失業與通貨膨脹并存(或者表述為通貨膨脹與失業率同時上升)。(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例題1-單】 宏觀經濟學中的“滯漲”是指( )。
A.產出和物價水平同時下跌 B. 產出和物價水平同時上漲
C.物價水平下降,產出水平停滯 D. 物價水平上升,產出水平停滯
【答案】 D
【解析】經濟增長停滯表現為生產停滯,即產出水平停滯;存在通貨膨脹意味著物價水平上升。
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社會總體的經濟活動(微觀研究個體。兩者關系:微觀是宏觀的基礎,但總體經濟行為決非個體經濟行為的簡單加總。)
三、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1)短期經濟周期波動中的失業和通貨膨脹問題。
(2)長期經濟增長問題。
★ 考點二 市場失靈(掌握)
公共物品
市場失靈 外部性
不完全競爭
不完全信息
政府干預
宏觀經濟失衡、收入分配不公、經濟秩序失范也會造成市場失靈,也需要由政府進行干預。(注意:共7項,教材P8)
【例題2-單】 (2007中)凱恩斯宏觀經濟學認為,政府干預市場經濟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是萬能的 B.政府是管理機構
C. 存在市場失靈 D.“自動穩定器”無用
【答案】 C
一、公共物品
1.特點: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
(解釋:某個人無法阻止他人去同時利用路燈,此即非排他性。某個人利用路燈也并不影響他人利用路燈,你的消費不會減少其他人的消費,此即非競爭性。)
與此相對的概念是私人物品,特點就是競爭性和排他性。
2.例子:國防、廣播電視、燈塔、警察、 道路等
3.政府干預手段:公共物品的生產和消費問題不能由市場上的個人決策來解決,必須由政府來承擔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務。
(解釋: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決定了人們不用購買仍可以進行消費,因此公共物品就沒有價格,生產者也就不愿意向社會提供公共物品。所以,必須由政府來承擔提供公共物品的任務。)
【例題3-多】(2006初)私人在消費上的特點有:
A.非排他性 B.非競爭性 C. 競爭性
D.排他性 E再生性
【答案】CD
【例題4-單】(2008初)下列屬于私人物品的有:
A.警察 B.燈塔
C. 國防 D.電視機
【答案】D
【例題5-多】(2006中)公共物品不具備消費的競爭性,下列物品中屬于公共物品的有:
A.國防 B.道路 C.汽車
D.廣播電視 E.電視機
【答案】ABD
【解析】汽車和電視機具有消費的排他性,不屬于公共物品。
二、外部性
1.定義:指單個家庭或廠商的經濟活動對其他家庭或廠商的外部影響,也稱為外在效應或溢出效應。(簡單理解為某些經濟活動導致外部其他人受益或受損。)
2.分類:
分類定義影響例子
外部經濟(正外部性)生產的外部經濟廠商的經濟活動對社會產生有利影響。私人利益小于社會利益,私人成本大于社會成本企業培訓雇員。
消費的外部經濟家庭的經濟活動對社會產生有利影響。家庭對周圍環境綠化
外部不經濟(負外部性)生產的外部不經濟廠商的經濟活動對社會產生不利影響。私人利益大于社會利益,私人成本小于社會成本企業排放污水
消費的外部不經濟家庭的消費行為對其他家庭帶來不利影響。吸煙
3.政府干預:針對外部性會造成資源配置失當,政府可采取多種方案,目的在于優化資源配置。
(1)征稅――針對生產的外部不經濟(由政府向引起外部不經濟的企業征稅。即把引起外部不經濟的外部成本轉給引起這件事的生產者。此時,污染就成為生產者成本的一部分,使私人成本增加到與社會成本相等)
(2)補貼――針對生產的外部經濟(由政府向引起外部經濟的生產者給予補貼。即把引起外部經濟的外部收益轉給引起正外部性的生產者。此時,外部收益就成為生產者收益的一部分,使私人收益增加到與社會收益相等。
(3)企業合并――針對生產的外部不經濟(通過將外部經濟的企業與外部不經濟的企業合并為一個企業的方式)
(4) 明確產權
【例題6-多】針對企業生產的外部不經濟,政府干預的政策措施有()。
A.征稅 B.企業合并 C.反托拉斯法
D.價格控制 E.逆向選擇
【答案】AB
【例題7-單】(2007中)吸煙者在公共場所吸煙并造成他人被動吸煙,經濟學家稱這種經濟活動為:
A.公共產品 B. 外部不經濟
C. 不完全競爭 D. 不完全信息
【答案】B
【例題8-多】(2009)某企業排放污水造成環境污染,并使農業減產,這時該企業的:
A.私人利益大于社會利益 B.私人利益小于社會利益
C.私人成本大于社會成本 D.私人成本小于社會成本
E.私人成本等于社會成本
【答案】AD
【解析】某企業排放污水造成環境污染,并使農業減產,屬于生產的外部不經濟,顯然,按照表格的內容,私人利益大于社會利益,私人成本小于社會成本。
(三)不完全競爭
1.定義:指當市場競爭不充分,某產品生產企業能夠明顯地影響產品價格的狀況。(補充:有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完全壟斷。)主要表現為市場壟斷。
2.政府干預:
(1)主要措施:政府管制、反托拉斯法
①政府管制:
一類是經濟管制,主要指政府對壟斷廠商的產品價格、產量、市場進入和退出條件、特殊行業的服務標準的控制等。
另一類是社會管制,這類管制是用來保護環境以及勞動者和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
②反托拉斯法(通過制定反壟斷法或反托拉斯法)
(2)其他措施:配給、價格控制、稅收、補貼政策、法律法規、行業國有化等。
【例題9-多】(2004中)不完全競爭是市場失靈的一種形式,政府干預不完全競爭的方法有:()
A.政府管制 B.價格控制 C.實行企業合并
D.規定財產權 E.實施反壟斷法
【答案】ABE
【解析】措施包括政府管制(經濟管制和社會管制)、反托拉斯法(制定反壟斷法或反托拉斯法)、配給、價格控制、稅收、補貼政策、法律法規、行業國有化等。
更多資訊: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審計師考試大綱匯總(4月30日更新)2020-04-30
- 2019年審計師教材變化匯總(6.27更新完畢)2019-06-27
- 審計師行業動態:邢臺市審計局按需施教加強審計干部培訓2019-04-24
- 2019年審計師考試四個階段通關攻略2019-02-28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財管目標和職能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財管含義和內容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利潤管理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非股份制企業利潤分配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股份制企業利潤分配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利潤及其分配管理20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