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師輔導第五章:商品配送復習重點(2)


(二)配送中心的設施建設$lesson$
1、編制計劃
(1)需要分析的基本條件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配送中心在設施建設之前要對各有關因素進行分析,主要分析的基本項目應該包括:配送對象的地點和數量、配送中心的位置和規模、配送商品的種類、數量以及庫存標準、接收對象、配送中心的作業內容、道路交通信況、資金設備情況、經營管理水平等。在確定具體項目時,還需要掌握商品的特性,如:規格、重量、品種、形態、每件貨物進出庫的重量(最大、平均、最小)、每天進貨發貨的數量及從收貨到發送所需要的時間、供應時間、訂貨次數、訂貨費用和為顧客的服務質量等。在上述各項條件中,配送中心的分布位置和規模,將對配送中心的服務質量產生重要影響。
(2)編制基本計劃
編制配送中心基本計劃的內容,要包括下面幾點:第一,要確定配送中心的場地;建筑物的式樣、規模和構造。第二,要確定商品搬運和儲存的方式及作業流程等。根據商品的特性和內部作業流程,應該選擇與此相適應的機器和設備,以提高搬運和儲存的最高綜合效率。第三,根據商品特性,決定車輛的大小,臺數以及車輛的接車地點、調車場和停車場等。第四,要編制與附屬作業場、機器的選擇、作業流程、設施配置合理性相適應的局部設計。
編制這些計劃時,還要從整體上考慮,準備幾種方案,從服務水平、作業費用、所需資金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以確定最佳方案。
(3)編制具體實施計劃
具體實施計劃是根據基本計劃確定的方案,是與有關設備型式和作業細節有關的計劃。具體實施計劃主要包括以下各點:
A、裝卸用的容器尺寸和形狀;
B、裝卸用的機器和設備的規格;
c、保管用的機器和設備規格;
D、確定保管、裝卸用的輔助機器;
E、特殊車輛的規格;
F、裝卸車輛用的輔助機器;
G、配送中心內部作業場所的詳細配置;
H、機器設備的配置方案;
I、各類商品的保管場所;
J、作業能力的配置和使用方法;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K,事務處理、信息處理的附屬設施的規格和數量。
2、選址
(1)選址應考察的幾個基本因素
A、客戶需求、配送中心服務的客戶的地址和數量(包括對現在和未來分布情況的了解和預測),貨物作業量的增長率,配送的區域范圍。
B、交通運輸狀況主要考察配送區域范圍內的交通運輸現狀及未來交通運輸發展情況。
c、配送服務條件根據供貨時間的要求,計算配送中心到用戶的距離及服務范圍,向用戶報告到貨時間,發送頻率等。
D、用地條件需要了解是利用現有的土地還是重新征地?地價怎樣?允許范圍的用地分布情況等。
E、法規制度根據有關法律的規定,了解哪些地區不允許建造倉庫和配送中心。
F、管理與信息處理情況配送中心與業務主管部門是否要靠近?管理人員,計算機設施如何?
H、其它情況需要了解不同商品類別所需要的不同物流設施,對需要保溫、冷凍、防震的商品以及危險品要配備不同的保管設施,在選址方面也有不同的特殊要求。在選址時,將上述條件排列對比,反復論證,再制定選址范圍和候選地址。
(2)選址必須具備的資料
在評價和論證各種方案時,需對配送商品的業務量、成本等進行大量的計算對比,才能作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因此,必須掌握選址所需要的各種資料。
第一,業務量資料:
A、供貨企業至配送中心問的運輸量;
B、向用戶配送的貨物數量;
c、配送中心的保管的數量;
D、在配送路線上的其它業務量。
第二,費用資料:
A、供貨企業至配送中心間的運輸費用;
B、配送中心至用戶的配送費用;
c、與設施、土地有關的費用,人工費、管理費等。
第三,其它資料:
A、各候選地址的配送線路和距離;
B、必須具備的車輛數、作業人員數等;
c、裝卸方式、裝卸機械費用等。
(三)確定配送中心運作模式
按配送中心的技術裝備、運行方式、工作方法等方面,可分為以下幾個水平模式;
1、半機械化水平模式
這是人工作業與機械相結合的模式,即裝卸搬運作業采用機械作業,分揀、配貨采用手工或半機械化作業。這種模式適合于現有倉庫基礎上進行簡單改造而成的配送中心,實現倉庫向配送中心功能的轉換。因此,其技術裝備主要維持在原有倉庫水平上,而增加的功能(即包括分揀、配貨)在配送初期業務量不大的情況下,完全可以用手工作業方式來完成。這種模式既達到了功能轉換的目的,又不增加很多投資,是適合我國國情的。采用這種半機械化水平模式的配送中心,一般采取手工信息系統或計算機單機運行方式。
2、機械化水平模式
這是配送中心的各項作業完全實現機械化的一種模式,除裝卸搬運外,流通加工或商品分揀、配貨也基本采用機械操作,如使用加工機械操作,輸送帶等機械。這種模式一般配送任務量較大,原倉庫機械設施已不能適應,需要作大規模技術改造,新建的配送中心一般應達到這一水平模式。這種模式的信息處理是采用人機系統,或配送中心內部計算機聯網運行方式。
3、自動化水平模式
這是配送中心的主要作業環節實現高度機械化的一種模式,如結合商品包裝條形碼推行的自動識別儀、機械手等,信息處理采用自動化聯網系統,同時由計算機控制機械運行。這種模式需要有先進的技術和先進的管理,還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才能實施。
四、配送中心的作業
(一)配送中心的作業流程
一般的配送中心要開展以下作業:接收種類繁多的大量商品;對商品的差錯、殘損和數量進行檢驗;按發貨的先后順序進行整理和儲存保管;當接到訂貨通知后,立即進行揀選,按用戶的要求,把各類商品配齊、包裝并按不同的方向對貨物進行分類和發送。與此同時,還要進行流通加工和情報處理等業務。其業務流程可概括為下圖:
工廠一進貨一集貨一儲存*分貨一配貨i車輸一運輸i用戶
工廠/\用戶
從-亡述作業流程可以看出,配送中心的功能與原儲運業務主要區別在分貨、配貨環節上。即在接收到用戶的配送指今后,需要開展下列業務:
1、制定出詳細的送貨計劃
2、下達配送計劃。將到貨時間、品種、規格、數量等通知給客戶和配送部門,以使客戶能按計劃接貨,使配送部門按計劃發貨。
3、配送部門下達配送任務。向運輸部門、分貨部門及財務部門下達配送任務,以便各部門完成配送的準備。
4、配送發運。按配送計劃要求將提貨單與銷售發票及貨物進行核對、揀選,同時準備裝箱單,并將商品詳細標明客戶地址、名稱、到貨時間和商品明細表后,交隨車送貨人或司機。
5、運送。車輛按指定的路線運達用戶,并由用戶在回執上簽字。配送工作完成后,通知部門結算。
分貨、配貨作業是配送中心的核心工藝。在實行配送的初期,由于用戶不多,且無分揀設備,一般選擇揀選式工藝進行配貨。這種方法易于操作,也能使勞動力得到充分利用。
揀選式配貨工藝又稱摘果式工藝。由負責揀貨的工人或揀貨機械,巡回于貨物的各個儲存點,按提貨單指示,取出所需貨物,巡回一遍,則為一個用戶將貨配齊。配好貨后立即就可向用戶發出。其適用范圍是:用戶數量不多;用戶需要的商品種類頗多;每種需求數量變化大;各用戶的需求的商品種類有較大差別;用戶的臨時緊急需求,如即時配送;分貨工藝無法操作的大貨物。
在這種情況下,采用揀選式配貨,有利于使配貨難確無誤,對某個用戶來講可以不受其它制約因素進行快速配貨,可以按用戶要求的時間,調整配貨的先后次序,而且可將配好的貨不經分放直接裝到送貨車輛上,有利于簡化丁序,提高效率。
揀選工藝的設備配置可有以下幾種形式:
(1)人力揀選。由揀貨員執出庫單巡回取貨。或反復取貨,將貨單上的貨配齊,揀選重量以人能持行為限。
(2)人力加手推車揀選。揀貨員推手推車巡回或反復取貨配齊。
(3)傳送帶揀選。揀選員固定在各個貨位,按指令將貨揀出放在傳送帶上,傳送帶運行到終端,將貨配齊。
(二)配送中心所采用的配送作業模式
配送的作業模式應隨配送中心的不斷發展完善,而采取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形式。以下為幾種選擇形式:
1、單純配送形式
配送業務開展的初期應以送貨入手。這個時期通過與客戶的廣泛接觸,選擇那些沒有運輸能力,或主動提出要求配送的,貨物需要量比較穩定的客戶。通過與用戶協商,制定配送計劃。配送中心根據客戶的要貨計劃,即何時、向何處送貨等要求,制定出詳細的送貨計劃。包括客戶所需要的商品的品種、規格、數量及運輸路線等。然后對符合要求的商品進行分貨及配貨,并進行適當的包裝,且詳細標明客戶名稱、地址、到貨時間和商品明細后,交司機或隨車送貨人。車輛按指定的路線運達客戶、并由客戶在回執上簽字,配送工作完成后,通知財務部門結算。在此階段,由于配送規模不是很大,且配送中心的勞動力過剩,因此,分揀工作主要由人力完成。
2、代理配送形式
在開展單純的配送業務時,應積極爭取成為客戶的代理,以取得好的經濟效益。配送中心通過搞代理銷售,可以利用其配送業務直接批發給零售,且送貨上門;還可以作為中轉,利用鐵路專用線把貨物發送到全國各地。這樣的配送,不僅僅有物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與商流結合在一起,逐步向正規的配送中心轉變。
3、批發配送形式
通過單純配送、代理批發等形式,增加了配送中心的營銷能力,而且擴大了業務范圍,聯系了眾多客戶,了解了市場行情,為進一步擴大貿易范圍打下了基礎。此時,配送中心可以通過舉辦批發市場吸引更多的批發商和用戶,利用這個機會,銷售自己組織的貨源,然后進一步擴大自采商品比重,使商流、物流合二為一,從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配送中心。
(三)配送成本控制
1、加強配送的計劃性
在配送活動中,臨時配送、緊急配送或無計劃的隨時配送都會大幅度增加配送成本。臨時配送由于事先計劃不善,未能考慮正確的裝配方式和恰當的運輸路線,到了臨近配送截止時期時,不得不安排專車,單線進行配送,造成車輛不滿載,里程多。緊急配送往往只要求按時送貨,來不及認真安排車輛配裝及配送路線,從而造成載重和里程的浪費。而為了保持服務水平,又不能拒絕緊急配送。但是如果認真核查并有調劑準備的余地,緊急配送也可納入計劃。隨時配送對訂貨要求不做計劃安排,有一筆送一次。這樣雖然能保證服務質量,但是不能保證配裝與路線的合理性,也會造成很大浪費。
為了力口強配送的計劃性,需要制定配送申報制度。所謂配送申報制度,就是零售商店訂貨申請制度。解決這個問題的基本原則是:在盡量減少零售店存貨、盡量減少缺貨損失的前提下,相對集中各零售店的訂貨。應針對商品的特性,制定相應的配送申報制度。
(1)對鮮活商品,應實行定時定量申報、定時定量配送為保證商品的鮮活,零售店一般一天申報一次,商品的量應控制在當天全部銷售完為度。實行定時定量申報的商品,在商品量確定以后,分店除特殊情況外,不必再進行申報。由配送中心根據零售店的定量,每天送貨。
(2)對普通商品,應實行定期申報、定期配送定期申報是指零售店定期向配送中心訂貨,訂貨量為兩次訂貨之間的預計需求量。實行定期申報的優點是:一、各零售店的要貨相對集中。零售店同時發出訂貨申請,配送中心將訂貨單按商品分類、匯總,統一完成配送。二、零售店不必經常清點每種產品的盤存量,減少了工作量。三、零售店是向眾多單個消費者銷售商品,不確定因素多。實行定期申報,零售店只需預測訂貨周期較短時間內的需求量,降低了經營風險。零售店定期發出訂貨申請,配送中心定期送貨。送貨的時間間隔與訂貨的時間間隔一致,例如,每七天訂一次,每七天送一次貨。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確定合理的時間間隔。時間太長,每次的發貨量必定很多,這無疑將配送中心的存貨分散到零售店儲備;時間太短,每次發的貨太零星,既增加了配送難度,也增加了配送次數。一個合理的時間間隔應該使零售店保持較少的庫存而又不缺貨的前提下,集中零售店的訂貨。在實際操作中應通過數據來分析和經驗來確定。
2、確定合理的配送路線
配送路線合理與否對配送速度、成本、效益影響很大,因此,采用科學方法確定合理的配送路線是配送的一項重要工作。確定配送路線可以采用各種數學方法和在數學方法基礎上發展和演變出來的經驗方法。無論采用何種方法都必須滿足一定的約束條件。
一般的配送,約束條件有:(1)滿足所有零售店對商品品種、規格、數量的要求。
(2)滿足零售店對貨物到達時間范圍的要求。
(3)在交通管理部門允許通行的時間內進行配送。
(4)各配造路線的商品量不超過車輛容積及載重量的限制。
(5)要配送中心現有的運力允許的范圍之內配送。
3、進行合理的車輛配載
各零售店的銷售情況不同,訂貨的品種也往往不一致。這就使一次配送的貨物可能有多個品種,這些商品不僅表現在包裝形態、運輸性能不一,而且表現在密度差別較大,有的甚至相差甚遠。密度大的商品往往達到了車輛的載重量,但體積空余很大;密度小的商品達到車輛的最大體積時,達不到載重量。單裝實重或輕泡商品都會造成浪費。如果實行輕重商品配裝,即會使車輛達到滿載,又充分利用車輛的體積,大大降低運輸費用。最簡單的配裁是輕重兩種商品搭配。分別測定兩種商品的密度和體積,通過二元一次方程式,求得滿載滿容的最佳搭配。假定需配送的兩種商品。商品A,密度為A密,單件商品體積為A體;商品B,密度為B密,單件商品體積為B體;車輛載重K噸,車輛最大容積v立方米。在既滿載又滿容的前提下,商品A裝件數為x件,商品B裝件數為Y件。建立二元一次方程式為:
所求得的X、Y值即為A、B兩種商品的配裝件數。
在很多情況下,要配裝的商品品種很多,每種商品的密度和單件體積可能都不相同,能提供的車輛種類較多,車輛的技術指標即K、v值不同。這里只能采用以下方法解決。一是利用計算機,將商品的密度、體積及車輛的技術指標值儲存起來。配裝時,輸入將要配裝全部商品的編號及目前可以使用的車輛的編號,由計算機輸出配裝方案,指示配裝人員使用什么型號的車輛,裝載什么商品,每種商品裝多少。二是在沒有計算機時,從待配送商品中選出密度最大和最小的兩種,利用上述二元一次方程式手算配裝。當車輛的體積和載重尚有余地時,從其他待配送商品中再選密度最大及最小的兩種。依此類推。直到滿載滿容。這種漸次逼近法雖然沒有計算機算得迅速,但是由于每次都選密度最大和最小兩種搭配,最終的搭配結果是平均密度與車輛載重量和體積的比值最接近。所以具有科學性。
五、我國配送中心的建設
為了加速商業儲運業的社會化發展,逐步建立起以搞活儲運企業為核心的新體制,形成一個暢通的商品物流配送體系,商業部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于1992年5月20日發出了《關于商業物流配送中心發展建設的意見》,提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應具有儲存保管、集散轉運、流通加工、包裝、商品配送、信息傳遞等功能。
《意見》中對大中型儲運企業提出要向物流中心發展。《意見》指出大中型儲運企業物流中心發展要分兩步走:第一步,調整經營結構,打破地區、部門界限,全方位向社會開放,通過代儲、代運、代購,代銷等方式直接為工農業生產企業提供多種物流服務。充實改造現有設施,提高管理水平,逐步發展成集儲存、運輸;代購、代銷多功能于一體的物流中心雛型。第二步,應用先進的物流設備和技術,根據市場需要,對儲存保管的一些商品進行再加工、再包裝,逐步完善與儲存業務配套的代保險、代報關及理賠、結算、修理、食宿等多功能服務,發展儲運聯合,建立以運輸為龍頭,以倉儲為依托的企業集團。并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系統。實現物流、商流、信息流一體,形成高效、暢通、優化的物流體系。
《意見》中對大中型批發企業儲運部門提出主要向配送中心發展,在總結批發企業送貨上門的基礎上,從大宗的比較固定的商品開始,逐步開展商品配送業務,從對本城市的客戶的配送逐步發展到經濟區域內的配送。根據訂貸方的要求,進行商品加工。逐步完善挑選、整理、流通加工、包裝、配送等多功能系列化服務。
為了提高商品配送能力,商業部要求充分利用原有設施,能改造的不再新建,避免重復建設,因地制宜,建設配送中心。
為了探索配送中心建設經驗,商業部于1992年上半年組織上海市、廣東省商業儲運公司這兩個較現代化的物流中心,杭州、鞍山、壯丹江市商業儲運公司、天津商儲唐家口分公司,以及北京、重慶市果品公司等六個配送中心進行專項試點。經有關專題論證后,于1992年下半年陸續批轉了廣東物流中心和杭州、鞍山、牡丹江三個配送中心的試點方案。與此同時,陜西、齊齊哈爾等地的商儲部門也在按商業部下發的《意見》要求,組織區域性的配送中心的試點。
思考題:
1、配送的概念與形式?
2、配送在物流中的作用?
3、配送中心的功能?
4、配送中心可供選擇的作業模式?
5、配送成本控制方法?
更多信息請訪問:物流師頻道 物流師考試論壇 物流師考試模擬考場
最新資訊
- 2017年物流師三級物流技術的具體內容復習2017-05-03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復習2017-05-03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系統的界定復習2017-05-03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系統物流組織形式與機構復習2017-05-02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組織機構發展概況復習2017-05-02
- 2017年物流師三級我國商業企業存在的問題及出路復習2017-05-02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品流通環節復習2017-04-27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品流通渠道復習2017-04-27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信息系統的評價標準復習2017-04-27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企業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建立復習201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