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浠水縣紀委對38家違法違規企業限制投標資格
湖北浠水縣紀委、監察局近日宣布對38家違法違規企業納入不良行為記錄,并限制在該縣工程市場的投標資格,此舉蠃得群眾一致叫好。
針對建設工程領域的腐敗高風險,湖北省浠水縣紀檢監察機關探索的建立一套綜合執法機制,創新兩個防范圍標串標的辦法,突出抓好3個關鍵環節的“123模式”,有效破解了“工程豎起來,干部倒下去”的魔咒。
近幾年來,因制度不嚴,監管不力等原因,浠水縣招投標市場亂象叢生,不僅破壞了經濟秩序,流失了建設資金,敗壞了社會風氣,而且吞噬了一些干部的政治生命。浠水縣委痛定思痛,借助反腐倡廉“十個全覆蓋”活動的深入推進,由紀檢監察機關擔綱,打響了該領域重建“防火墻”的攻堅戰。該縣在統一招投標綜合平臺,統一行政監管制度,統一評標老師庫,統一行業治理組織,統一綜合監管機構的基礎上,經過紀檢監察機關近兩年時間的探索完善,建立起為招投標關鍵環節把關守口的“123模式”。一是建立了一個綜合執法機制。出臺了綜合招投標聯席會議制度和綜合招投標執法辦法,重大事項由聯席會議17家成員單位共同參與,并會同行政監督、工商、公安等部門對200萬元以上的項目進行標后檢查;公安、工商兩局成立駐招投標辦警務室和工商室,參與招投標違法案件的查處。二是出臺了兩個防范串標的辦法。即實行法人親自到場備案制,由法人當場簽訂誠信承諾書;實行建造師身份審查制,解決建造師弄虛作假的問題。三是增加了3個工作流程。即招標方案、招標文件由法制辦進行法律風險審查的法律風險防范流程;實行政府投資項目預算送審制,審查后的價格作為最高限價的標的審查流程;簽訂合同時,由有關方面召集中標方、監理方等進行集體談話的廉潔思想約束流程。在“123模式”中,招投標綜合執法機制,投標企業法人親自備案制、項目負責人投標身份審查制、招標文件法律風險審查、政府投資項目標的事前審計等內容在全省均屬原創。
浠水縣探索的“123模式”已產生良好的綜合效應。兩年中按“123模式”運作,共組織招投標190次,招標額7.72億元,節減資金7800萬元;完成產權交易額5838.2萬元,實現國有資產增值2720萬元。去年以來,共查處了招投標領域8起違法違規案件。湖北省紀委有關領導評價,“123監管模式”在全省帶了一個好頭。
最新資訊
- 招標師備受重視之因素2018-10-26
- 2018招標師法律法規輔導;市場經濟的概念和特點2018-09-18
- 2018招標師法律法規輔導;按競爭方式劃分的市場2018-09-18
- 國家財政部令第87號: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2018-08-21
- 老師談:怎樣做一個完美的招標師從業者2018-08-03
- 述說注冊招標師具體做什么?2018-06-27
- 招標師和二級建造師哪個更難考?含金量?2018-06-12
- 招標師一些必須知道的常識2018-06-07
- 招標師如何寫招標方案?2018-06-04
- 如何正確對待招標師職業資格取消風波?201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