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初級經濟基礎:剩余價值的產生與流通(5)


四、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
u 考試內容:
1、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
2、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
3、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
u 要點:
1、生產成本
(1)商品價值(W)=不變資本(c)+ 可變資本(v)+ 剩余價值(m)
(2)對資本家而言,不變資本(c)和可變資本(v)是生產該商品時所支付的費用,構成商品的生產成本,又稱成本價格(用k來表示)。
(3)商品價值(W)=成本價格(k)+ 剩余價值(m)
2、剩余價值和利潤
(1)剩余價值是可變資本帶來的,利潤是生產成本(資本家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
(2)剩余價值是利潤的本質,利潤是剩余價值的表現形態或轉化形式。
3、剩余價值率與利潤率
(1)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剩余價值率轉化為利潤率。
(2)剩余價值率是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的比率,即m/v。
(3)利潤率是剩余價值與預付總資本的比率,即m/(c+v)。
(4)剩余價值率與利潤率的關系
A.量:利潤率總是低于剩余價值率,掩蓋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
B.質:剩余價值率表明了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是可變資本,而在利潤率的計算中,剩余價值似乎是由預付資本總資本產生的,掩蓋了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
4、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
(1)矛盾
① 各個生產部門資本有機構成的不同,決定了其具有不同的利潤率,等量資本不能獲得等量利潤。
② 資本的特性: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
(2)矛盾的解決:資本在部門之間的轉移——平均利潤率的形成
(3)平均利潤率 = 剩余價值總量/社會總資本
(4)平均利潤
各個生產部門的資本家按照平均利潤率所獲得的利潤。
5、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
(1)生產價格
① 隨著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商品價值也就轉化為生產價格。
② 生產價格:是由商品的生產成本加平均利潤構成的價格。
③ 生產價格是由價值轉化來的,是商品價值的轉化形式。
(2)生產價格形成之后,各部門的產品按生產價格出售,這并不違背價值規律。
① 從全社會看,平均利潤總額等于剩余價值總額;
② 從全社會看,生產價格總額等于價值總額;
③ 生產價格的變動,最終取決于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變化。
u 例題:
1、(課后習題)平均利潤率是( )。
A.社會剩余價值總額與社會預付資本總額之比
B.一個部門的剩余價值總額與該部門預付資本總額之比
C.社會平均資本利潤率
D.部門利潤率平均的趨勢
E.各部門利潤率的絕對平均化
正確答案:ACD
2、(2007年)剩余價值與利潤不能直接等同,剩余價值是相對于()而言的。
A.全部預付資本 B.邊際成本
C.不變資本 D.可變資本
正確答案:D
環球網校2010年經濟師考試網絡輔導熱招中 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