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級金融》: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14)


再貼現作用于經濟的途徑有:
(1)借款成本效果。即中央銀行提高或降低再貼現率來影響金融機構向中央銀行借款的成本,從而影響基礎貨幣投放量,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和其它經濟變量。比如,中央銀行認為貨幣供應量過多時可提高再貼現率,這首先影響到商業銀行減少向中央銀行借款,中央銀行基礎貨幣投放減少,若貨幣乘數不變,則貨幣供應量相應減少;其次影響到商業銀行相應提高貸款利率,從而抑制客戶對信貸的需求,收縮貨幣供應量。
(2)宣示效果。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表示貨幣供應量將趨于減少,市場利率將會提高,人們為了避免因利率上升所造成的收益減少,可能會自動緊縮所需信用,減少投資和消費需求;反之則相反。
(3)結構調節效果。中央銀行不僅可用再貼現影響貨幣總量,還可用區別對待的再貼現政策影響信貸結構,貫徹產業政策。一是規定再貼現票據的種類,以支持或限制不同用途的信貸,促進經濟“短線”部門發展,抑制經濟“長線”部門擴張;二是按國家產業政策對不同類的再貼現票據制定差別再貼現率,以影響各類再貼現的數額,使貨幣供給結構符合中央銀行的政策意圖。
再貼現作為貨幣政策工具運用的前提條件是:
(1)要求在金融領域以票據業務為融資的主要方式之一,這樣才能形成一定數量的再貼現票據。沒有普遍的客戶票據貼現,就不可能有商業銀行的再貼現。
(2)商業銀行要以再貼現方式向中央銀行借款。因為商業銀行解決資金短缺的辦法不僅是再貼現,還可以出售有價證券、收回貸款、同業拆借等。
(3)再貼現率低予市場利率。再貼現率低于市場利率,則商業銀行比較借款成本,愿意向中央銀行再貼現。
再貼現的優點主要有:
(1)有利于中央銀行發揮最后貸款者的作用;
(2)比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更機動、靈活,可調節總量還可以調節結構;
(3)以票據融資,風險較小。
再貼現的主要缺點是:再貼現的主動權在商業銀行,而不在中央銀行。如商業銀行可通過其它途徑籌資而不依賴于再貼現,則中央銀行就不能用再貼現控制貨幣供應總量及其結構。
【例題17,多選題】再貼現作為貨幣政策工具運用的前提條件是( )。
A.票據融資業務發展水平高 B.再貼現率低于市場利率
C.再貼現率高于市場利率
D.商業銀行要以再貼現方式向中央銀行借款 E.利率市場化
答案:ABD
【例題18,單選題】作為貨幣政策工具,再貼現的缺點是( )。
A.在調節貨幣供應總量的同時又調節了信貸結構 B.主動權不在商業銀行
C.主動權不在中央銀行 D.以票據融資風險大
答案:C
3.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買賣國債或中央銀行票據等有價證券,影響貨幣供應量和市場利率的行為。即當金融市場資金缺乏時,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買進有價證券,從而投放基礎貨幣,引起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和利率的下降;當金融市場上游資過多時,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賣出有價證券,從而收回基礎貨幣,引起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和利率的提高。中央銀行正是以這種業務來擴張或收縮信用,調節貨幣供應量,它是目前西方發達國家運用得最多的貨幣政策工具。
公開市場業務作用于經濟的途徑有:
(1)通過影響利率來影響經濟。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進證券,形成多頭市場,證券價格上升;隨之,貨幣供應擴大,利率下降,刺激投資增加,對經濟產生擴張性影響。相反,則貨幣供應縮小,利率上升,抑制投資,對經濟產生收縮性影響。
(2)通過影響銀行存款準備金來影響經濟。中央銀行若買進了商業銀行的證券,則直接增加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超額準備金,商業銀行運用這些超額準備金則使貨幣供應按乘數擴張,刺激經濟增長;反之則相反。中央銀行若買進了一般公眾的證券,則增加公眾在商業銀行的存款,商業銀行按所增存款計提法定準備金后運用剩余部分,貨幣供應再按乘數擴張;反之則相反。兩種情況都會導致基礎貨幣增加,從而擴大貨幣供應量,不過前者作用更大。
環球網校2010年經濟師考試網絡輔導熱招中 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