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級金融》:金融創新與發展(3)


二、金融創新的背景與動因
1.歐洲貨幣市場的興起
金融創新的經濟背景 2.國際貨幣體系的改變
3.石油危機與石油美元回流
4.國際債務危機
1.金融管制的放松
金融創新的動因 2.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3.利潤最大化的驅動
4.科學技術的進步
金融創新屬于歷史范疇,其發生和發展的軌跡與特定歷史時期的經濟發展背景密切相關。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經濟形勢和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高速增長,高新技術日新月異,經濟、金融一體化趨勢愈發明顯,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所有這一切都日益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社會公眾的生存方式和經濟行為;同時,金融業發展的制度環境、法律環境也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正是這些因素促成了世界金融領域創新浪潮的涌起。
(一)金融創新的經濟背景
從當代經濟發展的歷史看,對近三四十年來的金融創新有較大影響的經濟事件主要有:
1.歐洲貨幣市場的興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二三十年中,世界經濟的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西方國家的生產國際化帶來了市場國際化和資金國際化,歐洲貨幣市場就此而形成。該貨幣市場的發展與三個因素密切相關:一是由于東西方冷戰時期前蘇聯和東歐國家持有的大量美元貨幣存入歐洲國家銀行;二是由于1957年英國政府加強了外匯管制,促使英國銀行轉向美元進行融資,美元在歐洲可以自由兌換與買賣流通;三是自1958年起,美國的國際收支逆差增大,致使許多國家將獲得的剩余美元投向歐洲貨幣市場。
2.國際貨幣體系的改變
1944年,美、英等44個國家確立了戰后的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該體系實際上是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實行黃金——美元本位制。該貨幣體系實行的是“雙掛鉤”制度,即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的貨幣又與美元掛鉤。這種以美元為中心韻國際貨幣體系對戰后的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從1950年起,美國的國際收支出現逆差,美元大量外流;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后,美元又多次爆發危機,國際貨幣體系進入了動蕩時期;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停止了美元與黃金的兌換;1973年2月,美元再度貶值,各國貨幣開始浮動,隨后不久便逐步發展成為浮動匯率制。浮動匯率制的誕生,標志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終結。
而國際貨幣體系由相對穩定的“雙掛鉤”制,轉變到不太穩定的、極易引發貶值、投機甚至傳播通貨膨脹的“浮動匯率制”,給各國和世界經濟帶來較大的風險,這當然也會使金融機構的經營面臨的市場風險加大,所以,國際貨幣體系的改變是促進金融創新的一個重要的環境因素。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