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級金融》: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5)


(四)經濟結構變化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在總需求和總供給處于平衡狀態時,由于經濟結構、部門結構的因素發生變化,也可能引起物價水平的上漲。這種通貨膨脹被稱為結構型通貨膨脹。其基本觀點是,由于不同國家的經濟部門結構的某些特點,當一些產業和部門在需求方面或成本方面發生變動時,往往會通過部門之間的相互看齊過程而影響到其它部門,從而導致一般物價水平的上升。具體情況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需求轉移
由于社會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總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一部分需求轉移到其它部門,而勞動力和生產要素卻不能及時轉移。這樣,原先處于均衡狀態的經濟結構可能因需求的移動而出現新的失衡。那些需求增加的行業,價格和工資將上升;另一些需求減少的行業,由于價格和工資剛性的存在,卻未必會發生價格和工資的下降,最終結果導致物價的總體上升。
2.部門差異
部門差異型通貨膨脹是指經濟部門(如產業部門和服務部門)之間由于勞動生產率、價格彈性、收入彈性等方面存在差異,但貨幣工資增長率卻趨于一致,加上價格和工資的向上剛性,從而引起總體物價上漲。許多西方經濟學家相信,工人對相對實際工資的關心要超過對絕對實際工資的關心。因此,貨幣工資的整體增長水平便與較先進部門一致,結果就是落后部門的生產成本上升,并進而推動總體價格水平上升。
還有一種情況是由“瓶頸”制約而引起的部門間差異。如在有些國家,由于缺乏有效的資源配置機制,資源在各部門之間的配置嚴重失衡,有些行業生產能力過剩,而另一些行業如農業、能源、交通等部門卻嚴重滯后,形成經濟發展的“瓶頸”。當這些“瓶頸”部門的價格因供不應求而上漲時,便引起其它部門,包括生產過剩部門的價格上漲。
3.國際因素
由國際因素引起的通貨膨脹也叫北歐型通貨膨脹,是由北歐學派提出的。它以實行開放經濟的小國為研究背景,在這些國家,經濟部門可以分為開放的經濟部門(E)和不開放的經濟部門(S),由于小國一般只能在國際市場上充當價格接受者的角色,世界通貨膨脹就會通過一系列機制首先傳遞到它們的開放經濟部門,并進而帶動不開放經濟部門,最后導致價格總體水平上升。
(一)需求拉上
(二)成本推進
通貨膨脹的成因
(三)供求混合作用
1.需求轉移
(四)經濟結構變化 2.部門差異
3.國際因素
【例題6,單選題】需求拉上的通貨膨脹可以通俗地表述為( )。
A.太多的貨幣追求太多的商品
B.太多的貨幣追求太少的商品
C.太少的貨幣追求太多的商品
D.太少的貨幣追求太少的商品
答案:B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