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輔導:醫學倫理學二
生命神圣論與義務論
1.生命神圣論
(1)生命神圣論的含義及產生的基礎
(2)生命神圣論的歷史評價
2.義務論
(1)義務論的含義、特點及內容
①義務論,也可稱道義論,是由有德國嚴謹的理性思維傳統的康德,在先驗唯心論的基礎上,運用理性自律的方法,以普遍立法、人是目的、意志自由三大絕對命令為表現形式的,強調動機的純潔性和至善性的倫理學。義務,就是責任,來自于人的內在理性。
②義務論的顯著特點就在于其實施的絕對性及無條件性。
③義務論的內容:美德論和職責論兩部分。
康德義務論:康德強調兩個基本原則
第一個原則:無須引證任何超自然存在物或借助經驗證據,只需一種邏輯推理,就可能確立起正確的絕對的道德規則---絕對命令,如不許食言,不能殺人等,一定具有普遍性,必須能毫無例外地應用于一切情況,"能否普遍化"是檢驗絕對命令的一個方法。
第二個原則:任何人都不應視為或用為達到別人目的的手段,每個人只能就是獨特的目的本身。
行為可分為道德行為和非道德行為。非道德行為是指與他人沒什么利害關系的行為,如個人的生活行為。如果要合乎道德地行動,必須服從我們的理性和意志,在義務感指導下行動。即不受自己的天性所左右,而是受義務感所強迫。道德的行為就是"為義務而義務的行為"。
(2)義務論的歷史意義及局限性
①義務論的歷史意義:
義務論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一直占相當的統治地位,由于醫護人員的天職性的道德責任,因為病人生命的珍貴。即便在今天,仍然是應用的主要理論,它仍然指導醫務人員在醫療過程中具有或應當遵循何種責任(職責和義務)、應該或不應該做什么才是道義的或者怎樣作才是道義的。強調的是醫護人員對病人單方面的責任,注重的是良好的動機的培養和行為的謹慎,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醫護人員。
②義務論的局限性: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醫護人員都是以義務論來指導其行動的,但對醫療領域中醫患之間的雙向性重視不夠,過分強調義務會導致忽視動機與效果的統一,忽視了病人的權利和醫生的權利,缺乏協商和溝通的準備,有時影響醫療工作的時效性。
- 2010年醫衛類教學研討會醫師老師視頻匯總
- 網校09年醫師資格考試輔導通過率
- 2010醫師實踐技能準考證領取匯總
- 2010年醫師資格考試四大變革
- 2010年中醫師資格搜狐訪談實錄
- 2010醫師考試時間9月11~12 日
最新資訊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備考要做好心理準備2020-03-17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復習時間一定要保證!2020-02-19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備考技巧2020-02-18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如何科學備考2020-02-13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復習要持之以恒2020-02-12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復習四條要訣2020-02-04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怎么復習才有用?2020-01-21
- 2020年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各單元考察重點及復習指導2019-09-19
- 2019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方劑學》復習重點匯總2018-09-21
- 2019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方劑學》復習重點:發熱對應的方劑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