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中西醫執業/助理醫師 > 中西醫執業/助理醫師備考資料 > 中西醫結合醫師輔導:體格發育指標

中西醫結合醫師輔導:體格發育指標

更新時間:2010-04-26 14:48:41 來源:|0 瀏覽0收藏0

中西醫執業/助理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中西醫結合醫師輔導:體格發育指標

  兒童體格生長發育常用指標有:體重、升高、囟門、牙齒。

  1.體重 正常小兒出生時的體重平均為3kg,前半年每月平均增加700g,3~4個月時的體重約6kg,6個月后體重增長減慢。以下公式通常用于粗略估計小兒的體重:

  1周歲內:1~6個月體重(kg)=出生時體重+月齡×0.7

  7~12個月體重(kg)=6+0.5×月齡

  2歲~12歲:體重(kg)=年齡×2+8

  2.身長(高): 指從頭頂到足底的全身長度,3歲以下臥位測量身長,3歲以后站位測量身高。正常新生兒出生時的身長平均約50cm,第一年內增長最快,約生長25cm,1歲時身長約75cm,第二年增長稍慢,約10cm。以下公式粗略估計2~12歲身高:

  身長(高)(cm)=年齡×7+70

  3.頭圍 新生兒頭圍平均34cm,第一年的前3個月和后9個月頭圍都約增長6cm,

  1歲時頭圍約46cm,2歲時達48cm。頭圍測量在2歲前最有價值,頭圍過大常見于腦積水和佝僂病后遺癥,過小見于腦發育不全及小頭畸形。

  4.胸圍 沿乳頭下緣水平繞胸一周的長度為胸圍。出生時胸圍平均32cm,1~1.5歲頭圍胸圍相等,1歲至青春前期胸圍超過頭圍的厘米數約等于小兒歲數減1.

  5.囟門 前囟在出生時大小約1.5~2cm,后隨顱骨而發育,6個月后逐漸骨化而變小,約在1~1.5歲時閉合,前囟檢查對兒科臨證很重要。早閉或過小見于頭小畸形;遲閉或過大見于佝僂病、克汀病或腦積水;前囟飽滿為顱內壓增高,常見于腦炎、腦膜炎、腦腫瘤等疾病;前囟凹陷見于極度消瘦或脫水者。

  6.脊柱 脊柱的變化反映椎骨的發育情況。3個月的嬰兒能抬頭時,出現凸向前的頸曲;6個月后會坐時,出現凸向后的胸曲;1歲會走時,出現凸向前的腰曲。

  7.牙齒 牙齒分為乳牙及恒牙兩種。約自6個月起(4~10個月)乳牙開始萌出,12個月尚未出牙可視為異常,2歲以內乳牙的數目約為月齡減6.乳牙共20個,最晚2歲半出齊。6~7歲乳牙開始脫落換恒牙。17~30歲恒牙出齊,共28~32個。

  【例題】小兒3歲,站位測身高90cm,體重14kg,請問其發育怎樣?

更多信息訪問: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頻道 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論壇 醫師博客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中西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查詢

中西醫執業/助理醫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中西醫執業/助理醫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中西醫執業/助理醫師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