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綜合能力復習總結第三章: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ERG理論阿爾德弗爾提出了ERG(生存―關系―成長)理論。該理論把人類需要分為生存需要、關系需要和成長需要。
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有較大影響
表六:人類需要的類型
分類的指標 |
具體類型 |
具體內容 |
需要的起源和性質 |
生物性需要 |
進食、飲水、睡眠、覺醒、性 |
社會性需要 |
交往、成就、權力、尊嚴、地位 | |
需要指向的對象 |
物質需要 |
|
精神需要 |
| |
需要產生的方式 |
原發性需要 |
|
繼發性需要 |
|
表七:人類行為的類型
人類行為 |
分類的指標 |
具體類型 |
具體內容 |
外顯行為 |
人類行為的起源 |
本能行為 |
覓食、爬行 |
習得行為 |
后天學習而形成 | ||
行為的正常與否 |
正常行為 |
劃分標準:統計規律、社會規范與價值、行為適應性標準、個體主觀體驗 | |
異常行為 | |||
行為的性質及其后果 |
攻擊性行為、反社會行為、利他主義行為、親社會行為 | ||
內隱行為 |
內在的、無法被直接觀察到、只能通過自我報告等方式間接推斷的活動。 |
人類行為的特點:適應性、多樣性、動態性、指向性、可控性、發展性
社會環境的構成:
表八:人生發展階段的理論框架
理論 |
主要內容 |
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階段論 |
人性本能中的性驅力是人格發展的主要動力,人的性心理發展五階段: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生殖期,性器期是發展的關鍵期。 |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 |
發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論。引入了社會文化因素;強調社會環境在自我發展中的作用;把人格發展推演到人的一生;強調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發展-自我發展最關鍵環節P93圖表 |
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論 |
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感覺運動期(0~2歲)前運算期(2~7歲) |
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
兒童得到的判斷存在著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前習俗水平(懲罰與服從;享樂主義) |
階段(年齡) |
生理發展 |
心理發展 |
社會發展 |
任務與挑戰 |
嬰幼兒階段 |
大腦發育迅速,是動作發展最快的時期,逐步掌握了獨立行走以及用手操作物體的能力。 |
處于感覺運動階段,孩子從隨意性的天生反射活動過渡到目標取向行為,并在2歲左右形成符號思維的能力。 |
是形成依戀的重要階段。 |
開始尋求自主性,失敗會感到羞愧并懷疑自己能力;成功會形成“意志”的美德。 |
兒童階段 |
腦重接近成人水平,動作的熟練程度與協調能力日益增長。 |
語言和記憶功能增強,開始具體化的邏輯思考。 |
朋輩群體成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我概念開始形成。 |
面臨主動性或內疚感的沖突。 |
青少年階段 |
出現第二性征,生理機能日益成熟。 |
由叛逆逐漸穩定,開始形成比較穩定的價值觀、人生觀和待人處事的方法。 |
學校是青少年社會化的重要陣地。家庭、學校及同伴的影響非常大。 |
自我認同對角色混合。 |
成年階段 |
生理機能達到高峰后逐步衰退,并出現更年期綜合癥。 |
認識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上升,心智功能活躍,個人特長在工作中得以體現。 |
建立社會角色,開始真正承擔公民的責任和義務。 |
親密對孤獨;繁殖對停滯。(婚姻、精神健康、就業問題突出) |
老年階段 |
毛發脫落、脊椎彎曲、骨質疏松、記憶力下降,各類老年疾病開始出現,身體逐漸依賴他人。 |
思維內容偏重對往昔生活的回憶,及對角色轉變和發揮余熱的認知。 |
社會角色發生變化;社會參與減少并越來越封閉,從而導致社會地位下降。 |
自我整合與絕望;“無用論”;孤獨感;疾病等。 |
最新資訊
- 福利來襲!2025年社工考試成績公布,憑成績單速兌,時間有限,速來!2025-07-25
- 2025年中級社工考試考點匯總(法規+綜合能力+實務)2025-05-07
- 【2025年中級社會工作者兌換福利】2025年社會工作者各科真題解析課程免費拿!2025-04-29
- 2025年社工考試考點匯總(初級+中級各科目)2025-04-25
- 2025年社工考試考點梳理:初級與中級的高頻知識點2025-04-11
- 2025年高級社會工作師考試大綱2025-04-09
- 2025年社工三色寶典來襲,邏輯梳理助力備考新高度(中級3科目)2025-04-08
- 2025年中級社工實務考點(內含重點難點、易錯點、理解點)2025-04-08
- 2025年社會工作者綜合能力中級考點(內含重點難點、易錯點、理解點)2025-04-08
- 2025年社工《社會工作法規與政策(中級)》考點(內含重點難點、易錯點、理解點)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