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審計師《專業相關知識》市場失靈與政府干預(6)


(二)外部性(exteranlities)
1.外部性的定義與分類(見下表)
項目 |
內容 |
概念 |
(1)教材定義:指單個家庭或廠商的經濟活動對其他家庭或廠商的外部影響,也稱為外在效應或溢出效應。外在效應可分為外部經濟和外部不經濟。 |
(2)參考定義:①指某種經濟活動給與這項活動無關的第三方帶來的影響。②指某些經濟活動導致外部其他人受益或受損。③指可察覺的利益(或損害)加于某個或某些人,而這個(些)人并沒有完全贊同直接或間接導致該事件的決策。 | |
分類 |
(1)外部經濟(正外部性):指某個家庭或廠商的一項經濟活動給其他家庭或廠商無償地帶來好處。此時,私人利益小于社會利益。 |
(2)外部不經濟(負外部性):指某個家庭或廠商的一項經濟活動能給其他家庭或廠商帶來危害。此時,私人利益大于社會利益。 | |
(3)生產的外部經濟是指廠商的經濟活動對社會產生有利影響。如某企業自動培訓雇員。 | |
(4)生產的外部不經濟是指廠商的經濟活動對社會產生不利影響。如企業排放污水造成環境污染。 | |
(5)消費的外部經濟是指家庭的經濟活動對社會產生有利影響。如甲家庭對其居住的周圍環境進行綠化和保護時,附近的其他家庭得到了不支付報酬的好處。 | |
(6)消費的外部不經濟是指家庭的消費行為對其他家庭帶來不利影響。如吸煙者的行為危害了被動吸煙者的身體健康,但沒有對受害者進行任何支付。 |
2.外部經濟(正外部性)的分析
正外部性,即某項活動帶來的部分利益由與這項活動無關的第三方獲得。例如,教育不僅給教育者(生產者)和受教育者(消費者)帶來利益,同時也能給社會其他人帶來好處。如果由市場調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以實現自己的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為目的,價格調節實現供求平衡。這時,教育的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相等,但教育的社會收益大于私人收益。因為社會收益中還應該包括其他與教育無關的人得到的好處。這樣,從個人的角度看,實現了資源配置最優,但從社會的角度看,沒有實現資源配置最優。此時,易造成市場失靈。
3.外部不經濟(負外部性)的分析
某造紙廠的生產不僅影響生產者和消費者,而且引發的污染后果還可能給他人(如該廠附近居民)帶來不利影響。如果在生產者或消費者都不承擔污染的成本時,對他人而言就發生負的外部性。
能否通過市場機制去消除這種負外部性呢?
結論當然是否定的。
在市場經濟中,生產者考慮的是自己生產產品的成本和收益,即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消費者只考慮自己從購買物品中得到的效用和付出的價格,即私人利益和私人成本。當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供求平衡時,私人成本與私人利益是相等的。如果沒有負外部性,社會成本與私人成本相等,社會收益與私人收益也相等。當生產者和消費者通過市場調節實現供求相等時,社會利益與社會成本相等,從社會角度看這種資源配置也是最優的。但在有負外部性時,社會成本中增加了負外部性給第三者帶來的成本,從而社會成本大于私人成本,而社會利益仍然等于私人利益。此時,從個人角度看,私人成本與私人收益相等,實現了資源配置的最優。但從社會角度看,社會成本大于社會收益,并未實現資源配置最優。這樣就引發市場失靈。
4.外部不經濟與政府干預
針對外部不經濟會造成資源配置失當,政府可采取的干預手段有多種,其目的和效用均旨在優化資源配置(見下表)。
手段 |
效用 |
1.征稅 |
針對負外部性,由政府向引起負外部性的生產者征稅。即把引起負外部性的外部成本轉給引起負外部性的生產者。此時,污染就成為生產者成本的一部分,使私人成本增加到與社會成本相等。生產者如果不想交納這種稅就要自己治理負外部性,如生產者不治理污染,則由政府用此稅收來治理負外部性。如增加稅收之后,生產者成本增加,小于收益,它則自動減少生產,甚至停止生產。 |
2.補貼 |
針對正外部性,由政府向引起正外部性的生產者給予補貼。給予補貼也相當于把正的外部性內在化,即把引起正外部性的外部收益轉給引起正外部性的生產者。此時,外部收益就成為生產者收益的一部分,使私人收益增加到與社會收益相等。生產者收益增加就會增加有正外部性的生產活動。如政府辦教育或給教育以補貼。 |
3.企業合并 |
通過將外部經濟的企業與外部不經濟的企業合并為一個企業的方式,可以消除不利的外部影響。 |
4.明確產權 |
如產權明確,外部性問題也可通過市場來解決的。如造紙廠建在某私人釣魚俱樂部所擁有的小河邊。因雙方的產權都是明確的,此時,二者可通過談判來解決造紙廠污染這個外部性問題。小河所有者可以提出賠償以治理污染的要求。如該索賠能被造紙廠接受,小河所有者用該賠款去治理污染,則負外部性消除。如造紙廠認為賠償后無法經營下去,只能選擇停產,則負外部性也能消除。故只要產權明確,市場調節仍可以消除外部性,實現資源配置最優。 |
5.其他 |
用立法和行政來解決外部性問題。 |
【示例】
1. 下列選項中,能夠引起市場失靈、需要國家進行干預的情形有( )。
A. 公共物品 B.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C. 經濟行為的外部性 D. 不完全競爭
【答案】ACD【解析】私人物品無需國家干預。不完全信息、宏觀經濟失衡、收入分配不公、經濟秩序失范等情況,也能夠引起市場失靈、需要國家進行干預。
2.甲在某樓的第一層開飯店,在經營中經常產生油煙。甲的行為屬于( )。
A. 生產的外部經濟 B. 消費的外部經濟
C. 生產的外部不經濟 D. 消費的外部不經濟
【答案】C【解析】生產的外部不經濟是指廠商的經濟活動對社會產生不利影響。故選C項。
3. 對外部不經濟,政府可以采取相應的干預手段來糾正,以優化資源配置。具體政策措施有( )。
A. 征稅 B. 補貼
C. 企業合并 D. 明確產權
【答案】ABCD
4.針對企業生產的外部不經濟,政府干預的政策措施有( )。/2005年初級試題
A.征稅 B.企業合并 C.反托拉斯法
D.價格控制 E.逆向選擇
【答案】AB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審計師考試大綱匯總(4月30日更新)2020-04-30
- 2019年審計師教材變化匯總(6.27更新完畢)2019-06-27
- 審計師行業動態:邢臺市審計局按需施教加強審計干部培訓2019-04-24
- 2019年審計師考試四個階段通關攻略2019-02-28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財管目標和職能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財管含義和內容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利潤管理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非股份制企業利潤分配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股份制企業利潤分配2018-01-24
- 2018年審計師《企業財務管理》精選筆記利潤及其分配管理20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