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條件相關知識復習
社會經濟條件:一個地區社會經濟條件的好壞,是進行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一方面脫離或超越現時經濟條件的城市規劃是無法落實的,規劃的再好,也會成為空中樓閣。另一方面城市規劃又要求有一定的超前性,在未來一定時期內不致落后。要做到這些必須依據社會經濟現狀,在對未來進行分析預測的基礎上,作出科學合理的規劃。社會經濟條件主要有: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人口狀況;城市建設現狀;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狀況;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設施狀況等。這些是編制城市規劃的社會經濟依據。
技術依據:城市規劃編制的技術依據主要是指各種規劃編制規程、編制辦法、標準、規定等。大多以部門規章的形式下發。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的主要內容
(1)提出市域城鄉統籌的發展戰略。其中位于人口、經濟、建設高度聚集的城鎮密集地區的中心城市,應當根據需要,提出與相鄰行政區域在空間發展布局、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城鄉統籌發展等方面進行協調的建議。
(2)確定生態環境、土地和水資源、能源、自然和歷史文化遺產等方面的保護與利用的綜合目標和要求,提出空間管制原則和措施。
(3)預測市域總人口及城鎮化水平,確定各城鎮人口規模、職能分工、空間布局和建設標準。
(4)提出重點城鎮的發展定位、用地規模和建設用地控制范圍。
(5)確定市域交通發展策略;原則確定市域交通、通訊、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處理等重大基礎設施,重要社會服務設施,危險品生產儲存設施的布局。
(6)根據城市建設、發展和資源管理的需要劃定城市規劃區。城市規劃區的范圍應當位于城市的行政管轄范圍內。
(7)提出實施規劃的措施和有關建議。
中心城區規劃的主要內容
(1)分析確定城市性質、職能和發展目標。
(2)預測城市人口規模。
(3)劃定禁建區、限建區、適建區和已建區,并制定空間管制措施。
(4)確定村鎮發展與控制的原則和措施;確定需要發展、限制發展和不再保留的村莊,提出村鎮建設控制標準。
(5)安排建設用地、農業用地、生態用地和其他用地。
(6)研究中心城區空間增長邊界,確定建設用地規模,劃定建設用地范圍。
(7)確定建設用地的空間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強度管制區劃和相應的控制指標(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積率、人口容量等)。
(8)確定市級和區級中心的位置和規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
(9)確定交通發展戰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總體布局,落實公交優先政策,確定主要對外交通設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設施布局。
(10)確定綠地系統的發展目標及總體布局,劃定各種功能綠地的保護范圍(綠線),劃定河湖水面的保護范圍(藍線),確定岸線使用原則。
(11)確定歷史文化保護及地方傳統特色保護的內容和要求,劃定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保護范圍(紫線),確定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范圍;研究確定特色風貌保護重點區域及保護措施。
(12)研究住房需求,確定住房政策、建設標準和居住用地布局;重點確定經濟適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滿足中低收人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標準。
(13)確定電信、供水、排水、供電、燃氣、供熱、環衛發展目標及重大設施總體布局。
(14)確定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目標,提出污染控制與治理措施。
(15)確定綜合防災與公共安全保障體系,提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質災害防護等規劃原則和建設方針。
(16)劃定舊區范圍,確定舊區有機更新的原則和方法,提出改善舊區生產、生活環境的標準和要求。
(17)提出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原則和建設方針。
(18)確定空間發展時序,提出規劃實施步驟、措施和政策建議。
城市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
(1)城市規劃區范圍。
(2)市域內應當控制開發的地域。包括:基本農田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濕地、水源保護區等生態敏感區,地下礦產資源分布地區。
(3)城市建設用地。包括:規劃期限內城市建設用地的發展規模,土地使用強度管制區劃和相應的控制指標(建設用地面積、容積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類綠地的具體布局;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布局。
(4)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城市干道系統網絡、城市軌道交通網絡、交通樞紐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護區范圍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礎設施;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
(5)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包括:歷史文化保護的具體控制指標和規定;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區的具體位置和界線。
(6)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目標,污染控制與治理措施。
(7)城市防災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標準、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與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設施布局;地質災害防護規定。(2)市域內應當控制開發的地域。包括:基本農田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濕地、水源保護區等生態敏感區,地下礦產資源分布地區。
(3)城市建設用地。包括:規劃期限內城市建設用地的發展規模,土地使用強度管制區劃和相應的控制指標(建設用地面積、容積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類綠地的具體布局;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布局。
(4)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城市干道系統網絡、城市軌道交通網絡、交通樞紐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護區范圍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礎設施;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
(5)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包括:歷史文化保護的具體控制指標和規定;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區的具體位置和界線。
(6)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目標,污染控制與治理措施。
(7)城市防災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標準、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與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設施布局;地質災害防護規定。
?2009年土地估價師考試時間:9月12、13日
?環球網校2009新版土地估價師網絡輔導招生簡章
?09年課程由老師黑敬祥、任浩明、張守鋒聯合主講.
最新資訊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匯總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6)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5)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4)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3)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2)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復習資料(1)2015-06-04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估價實務》考點剖析102015-06-03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估價實務》考點剖析92015-06-03
- 2015年土地估價師《土地估價實務》考點剖析8201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