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土地估價師 > 土地估價師備考資料 > 土地估價師管理與基礎復習資料(二十)

土地估價師管理與基礎復習資料(二十)

更新時間:2009-10-19 23:27:29 來源:|0 瀏覽0收藏0

  地籍信息系統管理

  (1)地籍信息

  地籍信息包括兩個方面:

  1)描述土地空間位置及狀態的圖形數據,如地籍圖、土地利用現狀圖、土地;級別圖、宗地圖等;

  2)描述土地權屬、價值、位置的屬性數據,如宗地號、地類、面積、權利人、地址等。

  (2)地籍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注重點

  地籍管理信息系統是通過對土地信息進行采集、編輯、數據管理、查詢、分析和輸出等工作來實現地籍信息的計算機化管理的過程。開發該系統應注重:

  1)以建立完整的地籍資料處理模式為前提,而不是單獨處理某一類資料;

  2)軟件運行環境的限制要少,增加實用性;

  3)要求系統存儲的信息便于更新,查詢,能及時提供現勢性好的地籍信息;

  4)處理好圖形與屬性數據的連接問題,實現它們之間的雙向檢索;

  5)對地籍信息進行統計與分析,為有關部門提供決策的科學依據。

  例題: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常用的方法有( )等。

  A.實地調查

  B.統計報表調查

  C.遙感監測

  D.專項定點監測

  答案:ABCD

  解析:常用的方法有實地調查、統計報表調查、遙感監測、專項定點監測等。

  (六)地籍管理的任務(熟悉)

  1、地籍管理的基本任務

  ①為貫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基本國策服務;

  ②為維護和鞏固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服務;

  ③為社會提供地籍信息服務;

  ④為土地管理服務。

  2、現階段地籍管理的具體任務

  ①完善土地登記制度;

  ②健全土地調查、統計制度;

  ③完善和貫徹地籍管理的技術規程;

  ④建立全國土地利用動態監測體系;

  ⑤建立全國地籍信息網絡,實現地籍信息的公開查詢、上報和發布的網絡化。

  (七)地籍檔案管理的基本要求(熟悉)

  地籍檔案管理是對地籍管理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歷史記錄,包括文件、圖冊、圖像資料等,進行搜集、鑒定、整理、保管、統計、編碼和提供利用等多項工作的總稱。地籍檔案管理的基本要求有:完整、準確、系統、安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規定,檔案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分組管理的原則,以維護地籍檔案的完整、準確、系統與安全,便于社會各方面有效利用。完整,就是要做到地籍檔案齊全、成套,不能殘缺不全。準確,必須做到使其內容與所反映的事物及其過程之間保持一致,不能與實際不符,更不應有差錯。系統,就是保持地籍檔案材料之間的有機聯系。安全,首先必須做到維持其機密,不致造成泄密、失密、竊密事件;其次使用符合保管條件的設施,延長地籍檔案的“壽命”;另外要有一套科學的管理辦法,不使地籍檔案由于管理不善而受損。總之,實現地籍檔案的存在價值,充分發揮地籍檔案的作用是地籍檔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地籍檔案的完整、準確、系統與安全,是發揮地籍檔案作用的前提。

  根據1988年國家土地管理局和國家檔案局聯合頒布的《土地管理檔案工作暫行規定》的有關規定,地籍檔案同其他土地管理檔案一起應分別由國務院和地方縣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分別負責,集中統一管理,并在業務上受國家和地方縣以上同級檔案主管部門的指導。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設檔案處,除集中統一管理本機關的全部檔案外,還負責制定和修改全國土地管理檔案工作制度、長遠規劃以及負責指導、監督和檢查全國土地檔案管理工作。地方縣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除負責集中管理本機關全部檔案外,還應負責指導、監督和檢查本轄區的土地檔案管理工作。

  例題:地籍檔案管理的基本要求有( )。

  A.完整

  B.準確

  C.系統

  D.安全

  答案ABCD

  解析:地籍檔案管理的基本要求有:完整、準確、系統、安全。

  (八)我國地籍的產生和歷史發展(了解)

  1、地籍的產生和歷史發展

  國家的出現是地籍產生的基本原因。地籍最初為課稅服務,在推行田賦制度,保障國家稅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地籍發展,根據它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唐代中葉實行“兩稅法”前,地籍依附在戶籍中;唐代中葉至明代中葉,地籍與戶籍處于平等地位;明代中葉后,地籍地位高升于戶籍之上。地籍管理的內容主要是土地清丈、土地調查和后期的土地登記。

  2、民國時期的地籍管理

  1)北京政府時期

  北京政府在1913年秋于內務部下設立了全國土地調查籌備處,籌備土地調查和經界整理。1922年,北京政府頒布《不動產登記條例》。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土地登記法規。北京政府開始正式辦理土地登記,地籍管理開始步人法制化軌道。

  2)國民黨統治時期

  1923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大元帥后,設置了土地局,并進行土地實況調查。1926年公布并在廣州實施《土地登記征稅法》,規定一切土地權利需按規定申請登記1927年一1936年,是國民政府地籍管理的發展時期,根據《國民政府建國大綱》的規定,各地廣泛開展地籍整理,進行土地測量和土地登記。1930年公布《土地法》,將地籍管理通過法律形式固定下來。1934年,國民黨中央成立土地委員會,決定進行全國土地調查。1946年修訂的《土地法》,第二編地籍,包括:通則、地籍測量、土地總登記、土地權利變更登記共四章。1946年,地政署公布了《土地登記規則》,詳細規定了土地登記實施細則。

  3)革命根據地、解放區的地籍工作

  1928年12月頒布了《井岡山土地法》,1931年12月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土地法》,1932―1934年的查田運動等,均進行了土地調查、清帳等工作。至1946年底,各解放區的土地調查、登記發證、建立土地臺帳等工作也開展起來。1947年,《中國土地法大綱》發布施行,土地清丈,劃界埋樁、確權登記發證、建立土地臺帳等工作普遍開展。

  3、社會主義地籍管理的形成和發展

  1)建國以后至1978年

  建國初期,全國開展了土地清丈、劃界、發證等地籍工作,進行城市的土地登記、地籍清理;并設置了地籍管理機構。文革時期,地籍陷入無政府管理的狀態。

  2)1979―1985年

  這一階段進行了第二次全國范圍內的土壤普查,進行土地利用現狀概查和土地詳查試點,進行土地糾紛處理并恢復了地籍管理機構。1982年土地管理局成立,下設地籍、土地資源等業務處,地籍處負責土地登記、土地統計和土地評價等工作。之后,開展了全國性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工作。

  3)1986年一1997年

  這一時期,地籍管理取得了巨大成就。1986年成立了國家土地管理局,下設有地籍管理司。《土地管理法》的頒布使地籍管理有了法律依據;土地詳查取得了翔實、可靠的資料;城鎮地籍調查開展;建立了土地統計報表制度;城鎮土地定級估價工作開展;土地調查及土地定級估價的技術規程逐步制定和完善。

  4)1997年以來

  國土資源部成立以來,進一步從法律上明確了地籍管理的各項制度運用開展土地證書年檢工作;運用遙感技術手段監測土地變更狀況;完成全國土地變更調查數據的預報工作;推行土地登記公開查詢制度。

  例題:1979―1985年,這一階段進行了第( )次全國范圍內的土壤普查。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B

  解析:1979―1985年,這一階段進行了第二次全國范圍內的土壤普查。

  (一)土地規劃的概念

  土地規劃指人們為了改變并控制土地利用方向,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提高土地產出率。根據社會發展要求和當地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對一定區域范圍內的土地開發、利用、整治、保護所作出的具體部署和安排。土地規劃按時限不同可分為長期規劃、中期規劃和短期規劃;按規劃范圍大小,可將規劃分為全國、省級、地市級、縣(市)級、鄉(鎮)級五個層次;按規劃性質,土地規劃可分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專項規劃和土地利用詳細規劃。

  (二)土地規劃的作用

  土地利用規劃在強化城鄉土地統一管理、生產力布局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土地保護、土地利用方式轉變以及對于緩解人口,增長、資源短缺、環境惡化與區域發展的矛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具體地說,其作用主要表現在對土地利用的控制、協調、組織和監督三個方面。

  1、控制作用

  我國人多地少,耕地資源嚴重不足。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各部門、各行業都需要占用土地,這勢必加劇人地矛盾。因此,為了保持人口與土地,特別是人口與耕地的平衡關系,國家必須通過土地利用規劃,控制部門、行業的用地結構和規模,對土地利用實行有效的控制。

  2、協調作用

  通過土地利用規劃,一方面實現區域內人口、資源、環境的和諧統一;另一方面通過對區域內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用地量的合理分配,解決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土地需求的矛盾,保證各產業之間的協調發展。

  3、組織和監督

  組織土地利用是土地利用規劃最基本的功能。它在宏觀上就是通過土地利用規劃,給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合理分配土地資源,并在用地上加以具體落實,正確處理好土地開發、利用、整治、保護間的關系,通過法律形式予以固定,成為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共同遵照執行的規范;微觀上,則通過土地利用規劃的細部配置,為專項土地利用提供依據。同時以土地利用規劃為依據,對各部門的土地保護、利用、開發等情況進行監督和檢查,以保證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

  例題:按規劃性質,土地規劃可分為( )。

  A.短期規劃

  B.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C.土地利用專項規劃

  D.土地利用詳細規劃

  答案:BCD

  解析:按規劃性質,土地規劃可分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專項規劃和土地利用詳細規劃。

  (三)影響土地利用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土地利用直接受制于自然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主要包括氣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礦藏、景觀和位置等。

  2、經濟因素

  自然因素決定了不同土地利用的物質基礎,而不同的經濟因素則決定了土地利用的方式、結構及如何利用。經濟因素包括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投入水平等。

 

更多土地估價師信息請關注: 土地估價師頻道   土地估價師論壇

?2009年土地估價師考試時間:9月12、13日
?
環球網校2009新版土地估價師網絡輔導招生簡章

?09年課程由老師黑敬祥、任浩明、張守鋒聯合主講.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土地估價師資格查詢

土地估價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土地估價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