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控制技術運用中的道德問題
(一)人類死亡觀念的歷史變化及死亡教育的倫理意義
1.原始的死亡觀――聽任乃至歡迎死亡
2.宗教的死亡觀――生命絕對神圣論
3.現代死亡觀――生命價值和質量論
(二)死亡的定義與標準的倫理分析
1.心死標準:以人體自主呼吸及心跳的停止作為判斷人是否死亡的傳統標準。
2.腦死亡標準:
1968年召開的第22屆醫學大會上,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特設委員會提出了“腦功能不可逆性喪失”作為新的死亡標準,即將腦死亡確定為人的死亡標準。腦死亡又有四條具體標準:(1)出現不可逆轉的昏迷,即對外部的刺激和內部需要沒有接受性和反應性;(2)自主的肌肉運動和自主呼吸消失;(3)誘導反射缺失;(4)腦電波平直。以上四條標準持續24小時觀察及反復測試結果無變化,而且要排除低體溫(<32.2℃)或剛服用過巴比妥類藥物等中樞神經抑制劑的病例,即可宣布死亡。現在,許多國家已接受腦死亡這一事實,并在哈佛方案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其它的腦死亡標準。
執行腦死亡標準的倫理意義:(1)能夠及時地搶救假死狀態的患者,維護了人的生命;(2)為處置腦功能不可逆喪失而有心跳的患者提供了科學依據,有利于節約衛生資源;(3)有利于器官移植的開展。
(三)安樂死與臨終關懷的倫理問題
1.安樂死的含義:是指對那些患有不治之癥、死亡已經逼近且非常痛苦的病人,使用藥物或其它方式以實現盡可能無痛狀態下滿足病人結束生命愿望的一種臨終處置。
2.安樂死的分類:根據安樂死實施中“作為”與“不作為”將其分為主動(積極)安樂死和被動(消極)安樂死;根據患者是否“同意”又將安樂死分為自愿安樂死和非自愿安樂死;等。
3.安樂死的倫理爭論:安樂死一直國內外爭議較多的倫理難題。在西方國家,在20世紀30年代就掀起了安樂死運動,自此一直爭論激烈,而支持者正為安樂死的合法化努力,但至今只有荷蘭和比利時通過安樂死法案,美國的俄勒岡州也實施了有條件的安樂死。在我國,1980年開始安樂死的討論,1986年陜西漢中市發生的首例“安樂死”案件使對安樂死的討論達到了高潮。不過,我國對安樂死有三種觀點:支持的觀點、反對的觀點和區別對待的觀點。但是,從我國爭論的趨勢看,支持安樂死的人數越來越多,同時在人民代表大會上有代表先后提出過安樂死立法的議案,雖都沒有被通過,但卻反映了部分公眾的要求。
4.在我國實施安樂死應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則
(1)自愿原則
(2)間接原則
(3)法律監督原則
(4)群體診斷及決策原則
(5)分離及回避原則
5.臨終關懷的倫理問題
(1)臨終關懷的含義
臨終關懷的歷史久遠,但是直到1967年7月西希里?桑德斯博士在英國倫敦創辦了圣克里斯弗臨終關懷院后,現代意義上的臨終關懷事業才得到了迅速發展。
臨終關懷是指對臨終病人及其家屬提供的一種特殊服務,即對臨終病人及家屬所提供一種全面照護,包括醫療、護理、心理、倫理和社會等各方面,目的在于提高臨終病人的生存質量,使之能夠在舒適、安寧中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并使家屬得到慰藉和居喪照護以減輕他們失去親人的痛苦和悲傷。
(2)臨終關懷的特點
臨終關懷是針對特殊人群、具有特定內容的特殊服務模式,因此具有以下特點:①以臨終病人為對象,家庭為中心:臨終關懷應以所有的臨終病人為對象,特別是晚期腫瘤病人,至于臨終期從何時開始,每一個病人是不同的。
臨終病人在生活上多數難以自理,最需要家庭、親人的關愛,然而由于家庭中的成員都很緊張,難以處理好與臨終病人的關系并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終老環境。因此,為了臨終病人創造一個家庭般的環境和給予家屬關懷也是非常重要的。總之,臨終關懷的對象包括病人及其家屬,并且為臨終病人創造一個家庭般的環境是臨終關懷的一個重要特點。
②以緩解疼痛為目的,全面護理為手段:疼痛及其與其相伴而生的恐懼感纏繞著臨終病人,特別是晚期腫瘤病人,因而影響著他們臨終生活的質量,所以緩解疼痛和其它不適是臨終關懷的目的,而《癌痛三階梯止痛方案》已成為從事臨終關懷的醫務人員給病人緩解疼痛的主要方式。
臨終病人的疼痛與所患疾病有關,但同時又是一種主觀感受,即疼痛可能會由于恐懼、焦慮、厭倦、孤獨感、精神壓力、缺少親情關受以及身體的局部不適而加重,也會由于環境幽靜、注意力分散、精神放松、親的人關愛和醫務人員的體貼等而減輕。因此,提供全面的護理手段,包括營造溫馨、和諧的環境,充分、全面的生活和心理護理,盡可能滿足病人的需要等,也是臨終關懷的特點。
③以醫護人員為主導,社會志愿者為輔助:醫護人員掌握醫學知識和理論,能最大限度的減輕病人的疼痛和痛苦,評估并滿足臨終病人及家屬的需求,因此臨終關懷以醫護人員為主導。
但是,社會工作者、家庭成員、朋友、牧師、社會志愿者等也都參與了臨終關懷工作,尤其是社會志愿者通過與病人、家屬的溝通、交流、聆聽以及為病人做一些基本的生活護理等,給病人和家屬以精神和感情上的支持,增加信心和力量,使其不感到孤獨和無助。志愿者以無私的愛心,熱心服務,已成為臨終事業發展的基礎,這也是臨終關懷的一個重要特點。
(3)臨終關懷的倫理意義
臨終關懷的倫理意義表現在:
①它引起人們的死亡觀念的變化:千百年來,對死亡的恐懼和拒斥一直是人類不變的主題。臨終關懷的開展使人們直面死亡、正視臨終,而不是回避,這種死亡觀念的變化也體現了生命神圣、質量和價值的統一。
②它是人道主義的升華:臨終關懷從思想到實踐上改變了原來對其無法救治的病人被拒之醫院大門之外或在醫院只是延長痛苦的生命而得不到真正的關心和照顧,以及病人家屬的痛苦被醫務人員忽視的現象,從而使臨終病人在關愛、舒適的環境中尊嚴地、無憂無慮地離開人間,也使病人的家屬得到了心靈上的慰藉,特別是整個社會中愛心力量的參與等,以上都體現了人道主義的深化和升華。
③它是社會文明的進步:臨終關懷所倡導關愛思想,正在吸引著社會上愈來愈多的個人和團體的關注并參與這項事業,并且付出自己的錢物、時間以及感情,給臨終病人及家屬以全面的關懷,也使臨終病人的家庭成員、親朋好友給予病人更多的照顧和愛心,從而使愈來愈多的臨終病人享受人間的溫暖。同時,從事臨終關懷的醫務人員通過長期圍繞臨終病人而工作,在環境影響和較高的道德要求下,他們的道德水平也得以提高,并可能影響到整個醫療衛生行業人員的道德水平。因此,臨終關懷促進了社會文明,或者說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
④它可以節約衛生資源:醫學高技術的發展使醫務人員在維持臨終病人的瀕死狀態、延緩死亡來臨成為可能,但這種延長生命的結果一方面增加了臨終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患者家屬的經濟和心理負擔,并且浪費了大量的衛生資源。而臨終關懷不側重于對病人無意義的搶救,而且提供緩解性、支持性的安寧照顧,即不刻意提前或推后病人的死亡時間,而盡可能地讓病人減少痛苦,坦然愉快地走向人生終點,這無疑有助于節約衛生資源。
(4)臨終關懷的倫理要求
臨終關懷對醫務人員提出以下倫理要求:
①認識和理解臨終病人:醫務人員在認識臨終病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及行為反應的基礎上,對病人的某些行為失常、情緒變化要予以理解。只有這樣才能以最真摯、親切、慈愛的態度對待、幫助臨終病人,對他們的情緒變化、無理要求應寬容大度、平和視之,對于他們的愿望盡量滿足,使病人始終得到精神上安撫和優良的護理,讓他們在極大的寬慰中逝去。
②保護臨終病人的權利:臨終病人在未進入死亡狀態之前,醫務人員應該尊重他們的權利,維護他們的利益,如允許病人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尊重他們參與治療與護理方案的決定、選擇自己喜歡而又可行的死亡方式、保守他們的隱私等。至于臨終病人獲取病情真相的權利,要因人而定,并與家屬保持一致。
③尊重臨終病人的生活:臨終是一種生活,不過是一種特殊生活,醫務人員有尊重臨終病人生活的義務,而尊重臨終病人生活的實質是對其人格的尊重。因此,醫務人員要利用頻繁與病人接觸的機會進行交談,指導病人理解生命彌留之際的意義,安慰和鼓勵病人,讓希望充滿他們的生活。同時,要照顧臨終病人的生活習慣,給他們更多地選擇自由,盡量滿足合理的要求;增加或安排他們與家屬會面的機會和時間,讓其說完心里話;讓他們參加力所能及的活動,盡量幫助實現一些自我護理,以增加生活的樂趣,至死保持人的尊嚴等。
④同情和關心臨終病人的家屬:臨終病人的家屬由于對病人的照料和對死者的留戀,在軀體上和精神上也是非常痛苦的。因此,醫務人員要對家屬的應激情緒和行為能夠設身處地的予以理解和同情,關心、體貼他們的痛苦,真心實意地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針對他們悲傷的原因,采取沖淡憂郁氣氛的措施;幫助解決陪伴病人期間的飲食和休息;經常與他們交談,增加相互間信任和合作;支持、指導他們為病人做些力所能及護理,滿足其盡孝心和愛心的愿望,讓病人也享受天倫之樂;安排時間和地點,讓他們和病人談心里話,病人也可以交代遺言及充分相互表達感情等。總之,盡可能減輕家屬的軀體和精神痛苦,使他們早日從失去親人痛苦和遺憾心境中解脫出來。
⑤創造適宜臨終病人的環境:醫務人員把臨終關懷醫院或病房變成一個溫馨的大家庭、美麗的花園、休憩的場所,即使環境非醫院化,以使臨終病人在溫馨環境中不知不覺的、愉快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這也是對醫院管理人員和醫務人員一個很高的道德要求。
最新資訊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備考要做好心理準備2020-03-17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復習時間一定要保證!2020-02-19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備考技巧2020-02-18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如何科學備考2020-02-13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復習要持之以恒2020-02-12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復習四條要訣2020-02-04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怎么復習才有用?2020-01-21
- 2020年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各單元考察重點及復習指導2019-09-19
- 2019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方劑學》復習重點匯總2018-09-21
- 2019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方劑學》復習重點:發熱對應的方劑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