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實踐技能病例分析(二)


旱蓮草10g 龜板15g
服法:水煎服,每日1劑,每次150ml,每日2次。
調護:調暢情志,忌食辛辣。
西醫治療原則:
(1)一般治療:心理治療;必要時可選適量的鎮靜藥以助睡眠,如夜晚服用安定;口服谷維素有助于調節自主神經功能。
(2)雌激素替代治療:原則上盡量選用天然雌激素,以取最小有效量為佳。在雌激素治療的后半周期加用孕激素制劑,待癥狀消失后即可停藥。注意用藥期間觀察。
第二站
1.答:用鮮大蒜頭切成0.2~0.3cm的薄片,中間以針穿刺數孔,上置艾炷放在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然后點燃施灸,待艾炷燃盡,易炷再灸,一般灸5~7壯。因大蒜液對皮膚有刺激性,灸后容易起皰,若欲不使起皰,可將蒜片向上提起,或緩慢移動蒜片。
2.答:受檢者仰臥位,雙腿曲起并稍分開,兩手自然放于軀干兩側。檢查者站立于被檢查者右側,左手掌平放于受檢者右肋下部,左手拇指指腹按壓在右腹直肌外緣與右肋緣交界處(膽囊點處),然后囑受檢者緩慢深吸氣。在吸氣過程中,發炎的膽囊下移時碰到用力按壓的拇指,可產生疼痛而致受檢者突然屏氣,稱Murphy征陽性。
3.答:?
(1)受檢者取坐位或仰臥位,注意使頸部處于自然正中位置,兩肩等高。
(2)檢查者右手食指與無名指分別置于受檢者兩側胸鎖關節上。
(3)右手中指在胸骨上切跡處置于氣管正中,觀察中指是否在食指與無名指中間;或以中指置于氣管與兩側胸鎖乳突肌之間的間隙,根據兩側間隙是否等寬來判斷氣管有無偏移。
臨床意義:
(1)氣管向健側移位見于大量胸腔積液、氣胸,縱隔腫瘤及單側甲狀腺腫大。
(2)氣管向患側移位見于肺不張、肺纖維化、胸膜粘連。
4.答:治法:回陽固脫,蘇厥救逆,以督脈、任脈及手厥陰經穴為主。針灸并用,重用灸法,針用補法。
主穴:素篌,水溝,內關。
操作:毫針刺,用補法,并灸。
第三站
1.答:
(1)夏秋季節發病,有發熱、腹痛、腹瀉、里急后重、膿血便或黏液便等癥狀,左下腹壓痛。
(2)中毒型可僅有高熱、驚厥、煩躁或迅速昏迷。
(3)糞便鏡檢白細胞或膿細胞每高倍視野15個以上,可看到少量紅細胞。
(4)糞便培養痢疾桿菌陽性可做出診斷。
2.答:?
采集要點:
(1)現病史
根據主訴及相關鑒別詢問:
①喘息、胸悶的誘因,持續時間,發病季節,緩解因素等。
②伴隨癥狀,有無咳嗽、咳痰,呼吸困難、難以平臥,四肢水腫等。
③問痰的色、質、量。
④結合中醫十問歌了解目前疾病的狀況。
⑤診療經過,所做檢查、診斷及治療情況。
(2)相關病史
①既往有無家族史。
②飲食嗜好及吸煙、飲酒史。
③藥物過敏史。
3.答:?
主癥:小便點滴不通,或量極少而短赤灼熱,小腹脹滿,口苦口黏,或口渴不欲飲,或大便不暢,舌質紅,苔黃膩,脈數。
證機概要:濕熱壅結下焦,膀胱氣化不利。
治法:清利濕熱,通利小便。
最新資訊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備考要做好心理準備2020-03-17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復習時間一定要保證!2020-02-19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備考技巧2020-02-18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如何科學備考2020-02-13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復習要持之以恒2020-02-12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復習四條要訣2020-02-04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怎么復習才有用?2020-01-21
- 2020年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各單元考察重點及復習指導2019-09-19
- 2019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方劑學》復習重點匯總2018-09-21
- 2019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方劑學》復習重點:發熱對應的方劑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