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中西醫執業/助理醫師 > 中西醫執業/助理醫師備考資料 > 中醫病案學習淺談、中醫病歷病案(二)

中醫病案學習淺談、中醫病歷病案(二)

更新時間:2009-10-19 15:27:29 來源:|0 瀏覽0收藏0

中西醫執業/助理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東垣治一婦麻木,六脈中俱得弦洪緩相合,按之無力。弦在其上,是風熱下陷入陰中,陽道不行。其證閉目則渾身麻木,晝減夜甚,覺而目開,則麻木漸退,久則止,懼而不睡。身體重,時有痰嗽,覺胸中常是有痰而不利,時煩躁,氣短促而喘,肌膚充盛,飲食大小便如常,為畏麻木不敢合眼為最苦。觀其色脈形病,相應而不逆,經曰:陽病瞑目而動輕,陰病閉目而靜重。又云:諸病皆屬于目。靈樞曰:開目則陽道行,陽氣遍布周身,閉目則陽道閉而不行,如晝夜之分,知其陽摔而陰旺也。且麻木為風,皆以為然。細校之,則有區別耳。久坐而起,亦有麻木,喻如繩縛之人,釋之覺麻作,良久自已。以此驗之,非有風邪,乃氣不行也。當補肺中之氣,則麻木自去矣。如經脈中陰火乘其陽分,火動于鐘而麻木,當兼去其陰火,則愈矣。時痰嗽者,秋涼在外,淫在上而作也,宜以溫劑實其皮毛。身重脈緩者,濕氣伏匿而作也,時見躁作,當升陽助氣,益血,微泄陰火,去濕,通行經脈,調其陰陽,則已。非臟腑之本有邪也。遂以補氣升陽和中湯主之。黃 五錢,人參叁錢,炙甘草四錢,陳皮二錢,歸身二錢,生草根一錢,去腎熱,佛耳草四錢,白芍叁錢,草豆蔻一錢半,益陽退寒,黃柏一錢,酒洗除濕泄火,白術二錢,蒼術錢半,除熱調中,白茯苓一錢,除濕導火,澤瀉一錢,用同上,升麻一錢,行陽明經,柴胡一錢。又父咀,每服叁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早飯后午飯前服之,至八貼而愈。

  ――《名醫類案?卷五》

  【評述】金元時期,中醫各種流派興盛,學術走向思辨特色。本案中,理、法、芳、藥、對癥,絲絲剖析,分毫入扣。對于氣虛麻木的機理作了深入闡釋。同時,由于各流派風格的形成,其用藥也體現出不同的規律。如李東垣提倡升補脾氣的思想,其治療中即大多貫穿著補氣升陽的治法。這既是其獨有特色,也可以說是其局限之處。

  例四:明清時期

  謝映廬剖病――細

  家萬生廷詔之子,春杪遠歸,頭痛寒熱,默默欲睡,醫者不知風溫之癥當用清涼之法,誤作傷寒之病,而以辛溫之藥,漸至神識昏迷,譫語不食,大便不通,小溲或遺,與水則啜一口,與粥亦啜一口,。延余兩門人同治,汪生爭用附子、干姜,陳生爭用芒硝、大黃,兩爭莫決,急延余視,兩生俱稱脈象模糊,余診亦然,及決齒視,舌白干刺,唇雖干而色稍淡,脈與證參,病邪不在臟腑,僅在叁焦。因謂汪生曰:爾以為諸虛乘寒,有神虛譫語之例耶,但舌不應干刺。又謂陳生曰:爾以為叁陽傳經,有胃實譫語之條也,然舌色不應盡白。究竟溫臟功腑,俱屬僨事。蓋此證乃風溫熱邪蒙蔽上焦氣分,致令肺氣痹極,古稱郁冒者即此證也。但有入氣入血之分,若入血分,則邪在膳中之內,此則僅入氣分耳。夫肺主氣,氣阻血亦不行,故脈模糊,然亦重按觸指,上焦不清,則包中之絡脈蒙蔽,故神昏譫語也。浮障之邪,唯與輕清味淡之藥,可得去也。汪生問:小便自遺如何?答曰:曷不聞肺與膀胱司氣化,熱甚而陰挺失職乎。陳生又問:大便不通如何?曰:肺與大腸相表里,且天氣不布,地道亦阻之說,吾已講明有素,何遽忘耶?兩生愕然,促以疏方,揀用杏仁、杷葉、知母、通草、蔞皮、山梔皮、竺黃、燈草。藥下安睡,大便果通。次早復視,能述病苦,再加琥珀鎮心安神而安,仍以清肺藥而健。

  ――《謝映廬醫案》

  【評述】明清繼承金元時期的分析思辨傳統,并將其向縱深發展,例如溫病學派、命門學派都是其代表。中醫的“辨證論治”思想也是在這一時期得到豐富和完善。本案中大便不通,小溲或遺,看似傷寒重證;而譫語不食,神識昏迷,脈象模糊,一般都容易向邪蒙心包考慮。但作者通過對舌象的詳細辨別和病機的深入揣摩,診斷出風濕閉肺之證。這種重視細節分析鑒別的方法,是這一時期的典型特色。同時用藥精巧靈活,不拘成方,也是大多數醫家的特點。在這一時期,醫案的記述開始詳細而有條理,使讀者更易學習領會。

  例五:民國至當代

  蒲輔周治咳――精

  患兒,男,3個月,因發熱四天,咳嗽,氣促,抽風兩次,于1961年2月24日住某醫院。住院檢查摘要:體溫39.4度,脈搏106次/分,發育及營養中等,右肺叩診稍濁,兩肺呼吸音粗糙,有干羅音及小水泡音,以右肺為著。腸鳴音略亢進。血化驗:白細胞總數12900/立方毫米,中性68%,淋巴32%.胸透:右肺上下均可見片狀陰影,肺文理模糊。臨床診斷:腺病毒肺炎。病程與治療:患而于2月21日突然發熱,咳嗽,有少量痰,伴有腹瀉,日四五次,為黃色溏便,精神萎頓,吃奶少,兩天后咳嗽氣喘加重,連續在某門診部治療,用退熱消炎止咳等西藥未效。2月24日突發抽風兩次,每次持續叁、四秒鐘,兩次間隔時間較短,當即住院。證見高燒無汗,煩燥哭鬧,時有驚惕不安等,先用土、紅霉素等西藥,并服大劑麻杏石甘湯復以銀翹散加味,寒涼徹熱,癥狀未見改善,即停用紅霉素。于28日請蒲老會診。當時高燒40度,仍無汗,面色青黃,咳而喘滿,膈動足涼,口周圍色青,唇淡,脈浮滑,指紋青,直透氣關以上,舌質淡,苔灰白,胸腹滿。此屬感受風寒,始宜辛溫疏解,反用辛涼苦寒,以致表郁邪陷,肺衛不宣。治擬調和營衛,透邪出表,苦溫合辛溫法。用桂枝加厚樸杏子加味。處方:桂枝1.5克 白芍1.8克 炙甘草1.5克 生姜二片 大棗二枚 厚樸1.5克 杏仁十粒 僵蠶3克 前胡1.5克 一劑。藥后有微汗出,體溫漸退,精神好。

  【評述】這是由蒲輔周的第子整理出的一份標準的中醫臨床醫案,案中理、法、方、藥齊備,中、西醫資料完整,是典型的當代中醫醫案。本案體現出蒲老精深的臨床造詣。桂枝加杏子湯治療咳嗽人所共知,但是患兒高熱無汗,驚惕抽搐,能在這種情況下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就非常人所能。蒲老抓住面色青黃,舌淡苔灰白,膈動足涼,胸腹滿而斷為表郁內陷,而且前方過用苦寒,故以桂枝加厚樸杏子溫通宣散。反觀其高熱無汗,為邪郁不宣之象;驚惕抽搐,為表虛經氣不固之象。這反映出臨床辨證要綜合判斷,不能以一隅而概全貌。

  案中同時記錄了西醫的化驗和體征,這是當代中醫醫案的一個特點。顯然蒲老不是從這些化驗和體征中得到治療線索,它們一般只是證明西醫的診斷,同時用以表明病案的規范化。而且病案的敘述也不同于以往歷代襲傳的跳越思維模式,更加客觀而詳實。雖然少了些高山流水的意境,但對于初學者來講,卻更容易入門。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中西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查詢

中西醫執業/助理醫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中西醫執業/助理醫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中西醫執業/助理醫師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