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物流師第三章配送管理復習資料(一)


掌握內容:
1、DRP的原理與運用;2、配送績效評估;3、配送中心的定位分析;4、運營成本管理;5、運營績效評估。
理解內容:
1、配送策略;2、配送中心的功能。
一般了解內容:
1、配送需求概述;2、配送服務流程優化;3、倉配送中心服務范圍的確定。
一、配送需求概述(一般了解)
1、定義
配送需求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客戶由于經營的需要產生的對貨物在空間、時間和費用方面的需求,涉及訂單處理、庫存、運輸、裝卸搬運、流通加工以及與之相關的信息需求的砼配送活動的各環節。
2、配送需求結構
(1)功能性需求,屬于配送作業層次;
(2)配送規劃與管制,屬于管理層次;
(3)策略性需求,包括戰略目標等。
二、DRP的原理與運用(掌握)
1、原理
(1)DRP可以運用于兩類企業中:流通企業和制造企業。
(2)DRP原理主要包括3個輸入文件和2個輸出文件。
A、輸入文件:a、社會需求文件:包括訂貨單和提貨單、供貨合同、市場預測等;
b、庫存文件:自有庫存進行統計;
C、生產廠家資源文件:物資品種和廠家的地理位置。
B、輸出文件:a、送貨計劃:考慮作用時間、路程等因素;
b、訂貨、進貨計劃:對于需求物資,如果倉庫內無貨或庫存不足,則需訂貨。
2、運用
例題:(教材P53)
要點:當(現有庫存-提前期需求量-安全庫存<0)時,必須訂貨。
三、配送策略(理解)
1、定義
配送策略是在分析配送需求的基礎上,為了既能滿足客戶需求,又不致增加太多成本而采取的具體措施。主要策略有轉運策略、延遲策略和集運策略。
2、轉運策略
轉運策略是指為了 滿足應急需要,在同一層次的物流中心之間進行貨物調度的運輸。
3、延遲策略
產品的最后制造和配送延遲到客戶的訂單后在進行。前者稱為生產延遲,后者稱為物流延遲。
4、集運策略
集運,是指增大運輸規模,采取相應措施使一次裝運數量達到足夠大的運輸策略。
四、配送服務流程優化(一般了解)
可從兩個方面進行配送服務流程優化:一是規模能力,包括儲存能力、吞吐能力、運輸周轉能力、流通加工能力;二是服務水準能力,包括配送物品的可得性、作業績效、可靠性等。
1、基本服務能力的要求
(1)可得性
從用戶對物品的需求是否能得到滿足的角度提出來的服務水平,即滿足率。
通常用缺貨頻率和缺貨率兩個指標來衡量。
(2)作業表現
指配送活動對所期望的時間和可接受的變化所承擔的義務,它表現為作業完成的速度、一致性、靈活性、故障與恢復的狀況等。
2、增值服務的內容
一般歸納為四類:以顧客為核心的增值服務;以促銷為核心的增值服務;以制作為核心的增值服務;以時間為核心的增值服務。
3、增值服務的功能
(1)增加便利性:簡化手續、簡化操作。
(2)加快反應速度:優化配送系統結構和重組業務流程,重新設計適合客戶的流通渠道,以此來減少物流環節,簡化物流過程,提高物流系統的反應能力。
(3)降低物流成本:通過配送增值服務,尋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物流解決方案。
(4)業務延伸:向配送或物流以外的功能延伸。如市場調查與預測,物流咨詢等。
最新資訊
- 2017年物流師三級物流技術的具體內容復習2017-05-03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復習2017-05-03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系統的界定復習2017-05-03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系統物流組織形式與機構復習2017-05-02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組織機構發展概況復習2017-05-02
- 2017年物流師三級我國商業企業存在的問題及出路復習2017-05-02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品流通環節復習2017-04-27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品流通渠道復習2017-04-27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信息系統的評價標準復習2017-04-27
- 2017年物流師三級商業物流企業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建立復習2017-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