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土地估價師 > 土地估價師備考資料 > 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輔導第一章3

土地估價師土地管理基礎輔導第一章3

更新時間:2009-10-19 23:27:29 來源:|0 瀏覽0收藏0

  第四節 土地制度與政策

  土地制度是一切社會形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制度,它對一個國家一定時期的上層建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土地政策是土地制度得以實行的措施體系或行為準則。因此,土地制度是土地政策的基礎,土地政策又是土地制度的具體體現。

  一、土地制度

  (一)土地制度的含義及其基本特征

  土地制度是指在特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土地關系的總稱,是一個國家人地關系的法定結合形式,它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和土地管理制度。

  1.土地所有制 土地所有制是指人們在一定社會條件下擁有土地的經濟形式。它是整個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關系的基礎。

  2.土地使用制

  土地使用制度是對土地使用的程序、條件和形式的規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土地使用權是依法對一定土地進行利用、管理并取得收益的權利,是土地使用制度的法律體現形式。在整個土地制度中,土地所有制決定著土地使用制。每一個社會形態都存在著與土地所有制相適應的土地使用制及其具體形式。

  就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兩者之間的關系而言,土地使用制可大致分為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相結合和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兩大類。在土地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分離條件下的土地使用制可分為有償使用和無償劃撥使用兩類。

  例題:[ ] 是整個土地制度的核心

  A.土地所有制

  B.土地使用制

  C.土地關系

  D.人地關系

  答案:A。

  3.土地管理制度

  這里所說的土地管理制度,是國家對全國(或某一區域)的土地,在宏觀上進行管理、監督和調控的制度、機制和手段的綜合。它由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實施.

  (二)我國現行的土地制度

  1.現行土地所有制的形式

  我國現行的土地所有制為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它分為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和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土地的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具體采取的是社會主義國家所有制的形式,由社會主義國家代表全體勞動人民占有屬于全民的土地,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等權利。

  土地的社會主義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具體采取的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制的形式,由各個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組織代表各該集體經濟組織的全體勞動人民占有屬于該集體的土地,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等的權利。

  2.現行土地使用制的基本格局

  現行城市土地使用制是在不改變土地所有權歸國家所有的情況下,國家可采用拍賣、招標或協議的方式將土地使用權有償、有限期地出讓給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在使用年限內可以將土地使用權依法轉讓、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他經濟活動,其合法權益受國家法律保護;土地使用權期滿,土地連同地上的建筑物由政府無償收回;需要繼續使用的,可以申請續期,申請批準后,期限可以延長,同時按當時市場行情補交出讓金;在特殊情況下,根據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可以依照法律程序提前收回,并根據土地使用者已使用的年限和開發、利用土地的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補償。現行農村集體土地使用制是在土地所有權歸集體的條件下,把土地使用權承包給農戶,以戶為單位獨立經營,自負盈虧,除向集體上交提留和向國家交納農業稅以外,其余全部收人歸農戶個人,即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二、土地政策

  (一)土地政策的含義

  政策是指一個行政組織為完成某項任務而制定的具體目標、準則、方案、辦法等各種決策。土地政策可以理解為國家為了維護土地制度,實現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合理組織土地利用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體系或行為準則。

  例題:判斷題:土地政策可以理解為國家為了維護土地制度,實現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合理組織土地利用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體系或行為準則。

  [ R ]

  (二)土地政策的特性

  1.政治性 2.強制性 3.整體性 4.針對性

  5.預測性 6.及時性

更多土地估價師信息請關注: 土地估價師頻道   土地估價師論壇

?2009年土地估價師考試時間:9月19、20日
?
環球網校2009新版土地估價師網絡輔導招生簡章
?現在報名09年土地估價師老師輔導,可獲贈08,07年課程!
?《2008年全國土地估價師資格考試大綱》解讀

?09年課程由老師黑敬祥、任浩明、張守鋒聯合主講.

  (三)土地政策制定的原則

  1.目標明確:土地政策是為土地管理過程指明方向和提供依據,其目標既要與土地管理的目標對應,又要具體、明確。

  2.全面、準確收集信息原則

  3.可行性原則

  4.多方案擇優原則

  5.系統性原則

  6.公共利益原則

  通常情況下土地政策對三大效益的選擇順序是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最后才是經濟效益,也就是說保證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護人類的生態環境尤其是堅持公共利益優先原則是最主要的。

  7.動態性原則

  (四)土地政策制定的程序

  1.明確問題,確定目標

  2.科學預測,擬定方案

  3.評估選優,擇定方案

  4.實施反饋,修正完善

  第五節土地管理體制

  一、土地管理體制的含義

  土地管理體制是指土地管理機構的設置、管理權限劃分及運行等各種制度的總稱,它是中央和地方各級土地管理機構設置體系及其管理權限、范圍的體現。其中,土地管理機構設置是土地管理體制的核心。

  土地管理體制的建立,既受到國家基本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影響,又受到基本國情及由國情決定的土地管理在整個國家管理中的地位影響,也受到政府機構改革的影響。

  二、現行土地管理體制: 現行土地管理體制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頒布, 1986年國家土地管理局成立之后,由黨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所確定實行的全國土地統一管理的體制。

  根據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國土資源部代表國務院負責 全國土地管理工作 其中有6個職能司(廳、局)與土地管理直接相關,承擔著相應的土地管理職責。

  1.政策法規司

  2.規劃司

  3.耕地保護司

  4.地籍管理司

  5.土地利用管理司

  6.執法監察局

  第六節 建國以來土地管理的演變歷程

  社會主義的土地管理與我國歷代的土地管理及私有制土地 管理有著本質的區別,社會主義土地管理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礎之上的,其主要目的是不斷鞏固公有制,立足于全民利益,協 調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用地需求。對建國以來我國土地管理進行簡要回顧,可以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一、改革開放之前的土地管理

  二、改革開放初期的土地管理

  三、統一管理體制下的土地管理

  第七節土地管理與社會發展

  一、土地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

  土地是社會發展中一切生產所必須的物質條件,“是一切生產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土地在社會發展中的基礎地位,主要體現在二兩個方面:一方面,土地是人類維持生存的基本物質基礎。另一方面,土地是稀缺的難以替代的資源。

  二、土地管理在社會發展的中作用

  1.土地管理是協調社會矛盾的重要手段

  伴隨著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的日益突現,人地矛盾 已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人地矛盾不僅表現在各部門各產業 之間對土地需求矛盾上,也表現在人與人之間對土地需求矛盾上。這些矛盾的解決需要通過土地管理來協調。

  2.土地管理是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土地資源的永續利用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實現土地資源永續利用,必須依賴土地的科學管理。因此 土地管理已成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3.土地管理是社會穩定的根本保證。耕地是最寶貴的資源。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土地估價師資格查詢

土地估價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土地估價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