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輔導:發熱過程
更新時間:2009-11-30 10:47:25
來源:|0
瀏覽
收藏


中西醫執業/助理醫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輔導:發熱過程
1.體溫上升期 臨床表現為疲乏無力、肌肉酸痛、畏寒或寒戰、皮膚干燥無汗等癥狀
體溫上升有兩種方式:環球網校
(1)驟升型體溫在幾小時內達到39℃~40℃或以上,常伴有寒戰,小兒易伴有驚厥。見于肺炎鏈球菌性肺炎、瘧疾、敗血癥、流感,急性腎盂腎炎、輸液反應或某些藥物反應等。
(2)緩升型體溫于數日內緩慢上升達高峰,多不伴寒戰。見于傷寒、結核病等。
2.高熱持續期 臨床表現為皮膚潮紅而灼熱,呼吸加快加強,心率增快,可有出汗此期可持續數小時(如瘧疾)、數日(如肺炎、流感)或數周(如傷寒極期)。
(1)驟降體溫于數小時內迅速下降至正常.有時甚至可低于正常,伴有大汗。見于瘧疾、肺炎鏈球菌性肺炎、急性腎盂腎炎及輸液反應等。
(2)漸降 體溫于數日內逐漸降至正常,如傷寒緩解期、風濕熱等。環球網校
發熱的發生機制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產熱和散熱保持著動態平衡。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產熱增加或散熱減少,則出現發熱。
1.多數患者的發熱是由于致熱源所致,致熱源包括外源性和內源性兩大類。
(1)外源性致熱源(exogenous pyrogen)
(2)內源性致熱源(endogenouspyrogen):又稱白細胞致熱源(leukocyficpyrogen)
2.非致熱源性發熱
(1)體溫調節中樞直接受損。
(2)引起產熱過多的疾病。
(3)引起散熱減少的疾病。
發熱的臨床過程及特點
熟悉發熱過程,掌握六種熱型的特點及其臨床意義(稽留熱、弛張熱、間歇熱、波狀熱、回歸熱、不規則熱)
更多信息訪問: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頻道 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論壇 醫衛博客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備考要做好心理準備2020-03-17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復習時間一定要保證!2020-02-19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備考技巧2020-02-18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如何科學備考2020-02-13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復習要持之以恒2020-02-12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復習四條要訣2020-02-04
- 2020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怎么復習才有用?2020-01-21
- 2020年中西醫結合醫師考試各單元考察重點及復習指導2019-09-19
- 2019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方劑學》復習重點匯總2018-09-21
- 2019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方劑學》復習重點:發熱對應的方劑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