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財政稅收輔導:市場失靈與公共財政


市場失靈與公共財政
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中,“市場失靈”是財政存在的前提,從而也決定了財政的職能范圍。市場失靈表現在許多方面:
1.公共產品。公共產品的“四非”特征決定了市場在提供公共產品方面是失靈的,進而也就決定了政府將提供公共產品納入財政支出范圍的必要性。
2.外部效應。外部效應是指私人費用與社會費用之間或私人收益與社會收益之間的非一致性,其關鍵是指某個人或經濟組織的行為活動影響了他人或經濟組織,卻沒有為之承擔應有的成本或沒有獲得應有的收益。從定義中可看出,外部效應分為兩類
(1)正外部效應:某個人或經濟組織的行為活動使得其他人或經濟組織受益,但沒有得到相應的補償,則稱之為正外部效應。對于正外部效應,私人邊際收益小于社會邊際收益,社會享受了一部分收益,稱之為收益外溢,僅僅依靠市場機制,對于具有正外部效應的物品或服務,由于得不到合理收益而會出現供應短缺,即供不應求。對于因正的外部效應造成的生產不足問題,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予以鼓勵。
(2)負外部效應:某一個人或經濟組織的行為活動使得其他人或經濟組織受損,但沒有承擔相應成本,則稱之為負外部效應。對于負外部效應,私人邊際成本小于社會邊際成本,社會為私人承擔了一部分成本,稱之為成本外溢,對于具有負外部效應的物品或服務,由于無需支付必要的成本,會造成過度生產,政府可以采取課征高額稅收或收費等方式,使私人邊際成本等于社會邊際成本,外部成本內部化
通過市場機制難以有效矯正或解決帶有外部效應的物品或服務的供給問題,無法使資源配置達到社會最佳狀態。
3.不完全競爭。不完全競爭是指某些行業因具有經營規模越大,經濟效益越好,邊際成本不斷下降,規模報酬遞增的特點,而可能為少數企業所控制,從而產生壟斷現象。
4.收入分配不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收入分配是由每個人提供的生產要素(勞動力、土地、資本等)的數量及其市場價格決定的。由于人們所擁有的生產要素的數量及其質量有差異,就會產生收入差距,市場機制就會使收入的這種差距越來越大。如果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就會影響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因此,僅僅依賴市場機制的作用,必然會導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5.經濟波動與失衡。市場經濟的發展,如果沒有政府的干預,是不可能自動平穩地發展的,這主要是由于價格信號在某些重要市場上并不具有伸縮自如、靈活反應的調節能力。
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分配的范圍是以“市場失靈”為標準,是以糾正和解決“市場失靈”這一問題來界定的。
最新資訊
- 2020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章節考點匯總2019-11-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工商管理》考點匯總2019-10-17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金融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建筑經濟》考點匯總2019-10-15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財政稅收專業》考點匯總(10月12日更新)2019-10-12
- 2019年初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匯總2019-10-10
- 2019年經濟師考試這12個公式必備!2019-09-10
- 2019年全國經濟師考試教材正式出版!2019-07-09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匯總2019-04-25
- 2019年經濟師考試備考必背公式集合三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