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生學模擬試題(二)


?。跘型題]
以下每一考題下面有A、B、C、D、E5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一個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方框涂黑。
1.觀察單位為研究中的
A.群體
B.個體
C.指標
D.因素
E.對象
2.相對數(shù)是表示
A. 計數(shù)資料相對水平的指標
B.計量資料相對大小的指標
C.表示排列等級的指標
D.表示事物關聯(lián)程度的指標
E.表示平均水平的指標
3.正常人尿鉛值分布為對數(shù)正態(tài)分布,遺尿鉛過高為異常,則95%的正常值范圍為(X、S為經對數(shù)轉化后的均數(shù)和標準差)
4.四格表的專用公式是
5.抽樣的目的是
A.研究總體統(tǒng)計量
B.研究樣本統(tǒng)計量
C.研究誤差
D.研究典型案例
E.樣本推斷總體參數(shù)
6.正態(tài)分布資料的雙側 95%的正常值范圍是
7.下列哪項不屬于常用平均數(shù)
A.眾數(shù)
B.標準差
C.中位數(shù)
D.幾何均數(shù)
E.均數(shù)
8.變異系數(shù)表示
A.變異數(shù)
B.對稱分布
C.集中趨勢
D.相對變異
E.平均水平
9.T分布只有一個參數(shù),即
A.S
B.Sx
C.CV
D.V
E.N
10.在百分位數(shù)分析中,若把P2.5點、P97.5點標在一個數(shù)軸上,則
A. P50點一定在P2.5點與P97.5點之間的中點
B.P50點不一定在P2.5點與P97.5點之間的中點
C.P50點一定靠近P2.5點
D.P50點一定靠近P97.5點
E.以上都不是
11.確定正常值時應考慮
A.80%的范圍
B.90%的范圍
C.95%的范圍
D.99%的范圍
E.在照顧到誤診率和漏診率后的范圍
12.某醫(yī)生在進行科室病例資料統(tǒng)計時,擬用算術平均數(shù)表示平均水平,應當選用什么樣的資料
A.個體差異較小的變量值
B.個體差異較大的變量值
C.性質相同的變量值
D.性質不同的變量值
E.差異相同的變量值
13.一個隨機的大樣本(其中P=30%,Sp=1%)以95%的把握估計其總體率
A.在30%±0.58%范圍以內
B.在30%±1.96%范圍以內
C.在3096±2.58%范圍以內
D.在30%±2.96%范圍以內
E.在30%±0.05%范圍以內
14.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兩種屬性或特征之間有無關系,常用的方法為
A.T檢驗
B.U檢驗
C.正態(tài)檢驗法
D.X2檢驗法
E.以上都不是
15.行×列表的專用公式是
16.原始數(shù)據(jù)分布不明時,表示集中趨勢的指標
A.幾何平均數(shù)合理
B.均數(shù)合理
C.中位數(shù)合理
D.幾何均數(shù)和中位數(shù)都合理
E.均數(shù)和中位數(shù)都合理
17.X2值的分布形狀取決于
A.自由度ν
B.理論值T
C.樣本含量n
D.觀察值與理論值之差的平方
E.觀察值與理論值之差的平方再除以理論值
18.若X2≥X2 0.05(ν)則
A.P≤0.05
B.P≥0.05
C.P<0.05
D.P=0.05
E.P>0.05
19.正態(tài)分布曲線下,橫軸上從均數(shù)μ到μ±l.96σ的面積為
A.97.5%
B.95%
C.48.8%
D.47.5%
E.45%
20.下列哪種統(tǒng)計圖的坐標必須從0開始
A.散點圖
B.線圖
C.百分圖
D.條圖
E.半對數(shù)圖
21.求正常人某個指標的正常值范圍時應注意
A.正態(tài)分布不能用百分位數(shù)法
B.正態(tài)分布不能用均數(shù)標準差法
C.偏態(tài)分布不能用均數(shù)標準差法
D.倔態(tài)分布不能用百分位數(shù)法
E.以上都不對
22.在一項抽樣研究中,當樣本量逐漸增大時
A.標準差逐漸減少
B.標準誤逐漸減少
C.標準差逐漸增大
D.標準誤逐漸增大
E.標準差和標準誤都逐漸增大
23.四格表資料需進行連續(xù)性校正的條件是
A.1<T<5n>40
B.B十C<40
C.T<l或n<40
D.T<5n>40
E.B十c>40
24.可反映實際頻數(shù)與理論頻數(shù)差距最好的指標是
A.Z(A一T)2
B.(A―T)/T
C.2(A―T)
D.Z(A―T)2/T
E.(A―T)/T
25.下列關于一級預防措施中不正確的是
A.免疫接種
B.控制和消除環(huán)境致病危險因素
C.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
D.定期體格檢查,對疾病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
E.懷孕期和兒童期的衛(wèi)生保健
26.測量偏倚是指
A.因變量測量或分類研究中的隨機誤差
B.自變量或因變量測量或分類中的系統(tǒng)誤差
C.同時存在幾個變量的效應,而對其中某個效應的估量不準確
D.對自變量或因變量進行測量或分類時,由于隨機變異而使精密度降低
E.上述答案均不對
27.內部真實性之潛在偏倚的三個主要來源是
A.測量偏倚,混雜和精密度低
B.混雜,選擇偏倚,測量偏倚
C.外堆,解釋和混淆
D.測量偏倚,隨機變異和配比
E.以上都不對
28.相對危險度是指
A.病例組有某因素的比例與對照組有該因素的比例之比
B.病例組有該因素的比例與對照組有該因素的比例之差
C.暴露組的發(fā)病率或死亡率與未暴露組的率之比
D.暴露組的發(fā)病率或死亡率與未暴露組的率之差
E.以上都不是
29.在定群研究中,觀察對象是
A.按不同家族史來分組
B.按暴露于某因素分組
C.用隨機方法分組
D.按已患病者和未患病者來分
E.按同性別、同年齡組不同病種來分
30.為研究肺癌的病因,將肺癌病例與非病例對照按年齡、性別、居住地及社會等級配比,然后對兩組觀察對象情況進行比較,這是下列哪一項研究
A.現(xiàn)況研究
B.定群研究
C.病例對照研究
D.臨床實驗
E.以上都不是
31.與定群研究相比,在鑒定可疑因素作用方面,病例對照研究的主要缺點是
A.既費錢又費事
B.難以獲得對照
C.在確定可疑因素有無上可能出現(xiàn)偏倚
D.較難保證病歷與對照的可比性
E.以上都不是
32.某地的一項關于膀胱癌與吸煙關系的大規(guī)模研究得出,吸煙者膀胱癌的發(fā)病率為50/10萬,非吸煙者的膀胱癌的發(fā)病率為25/10萬,根據(jù)以上資料,因吸煙所致的超額危險度(即特異危險度)為
A.6
B.8
C.25
D.32
E.0.5
33.對某地的5至14歲兒童及25至55歲成人的死因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兒童中,14%的死亡是由于惡性腫瘤所致,而在成人組則為35%,與兒童組相比,成人患惡性腫瘤的相對危險性是
A.3.0
B.0.33
C.2.0
D.0.5
E.以上都不對
34.甲乙兩地女性的年齡構成相同,如僅對兩地女性人群相應年齡組的死亡差感興趣,你應該比較
A.如果兩人群觀察人數(shù)多,比較年齡專率
B.由于不知道標準人群的情況,不能給予回答
C.粗死亡率,因為經年齡標化后的總結果會相同
D.如果兩人群觀察人數(shù)多,比較年齡直接標化率
E.如果僅對差別的相對大小感興趣,比較間接年齡標化率
35.下列選項中能恰當而概括地描述定群研究基本特征的是
A.調查者必須在研究人群發(fā)病或死亡發(fā)生前就開始研究,同時確定暴露情況
B.調查者必須根據(jù)疾病或死亡發(fā)生前就已經存在的暴露因素對研究人群加以分層,并能發(fā)現(xiàn)該人群中的新發(fā)病例或死亡
C.調查者必須在研究開始時就分清人群隊列
D.調查者必須選擇人群和合適的對照,并確定暴露組發(fā)病的危險是否大于非暴露組
E.以上都不對
36.在有500名病例,500名對照的研究中,其中有400名病例,1OO名對照發(fā)現(xiàn)有所懷疑的病因,因此,特異危險性是
A.50%
B.60%
C.70%
D.8096
E.所給資料不能計算
37.預防醫(yī)學的核心問題是
A.環(huán)境問題
B.健康問題
C.生態(tài)平衡問題
D.疾病問題
E.環(huán)境與健康關系問題
38.醫(yī)學學生應當樹立的正確觀點是
A.預防為主,治療為輔
B.治療為主,預防為輔
C.預防為主
D.治療為主
E.治療與預防相結合
39.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原因是
A.含大量K+、Na+、SO42―的廢水進入地面水
B.含大量重金屬的廢水污染地面水
C.含大量Ca2+、Mg2+的廢水進入地面水
D.含大量氮、磷的廢水進入地面水
E.以上都不是
40. 生活污染來源不包括
A. 生活污水
B.垃圾和人畜糞便
C.工業(yè)三廢和汽車廢氣
D.自然物質條件異常改變
E.化肥和農藥
41.大氣衛(wèi)生防護措施中利用植物凈化是因為它能
A.阻擋、濾除和吸附灰塵,吸收大氣中有害氣體
B.增加大氣的自凈作用
C.防止氣溫逆增的形成
D.減弱太陽輻射,避免光化學煙霧產生
E.美化環(huán)境,使人們有舒適感
42.汽車廢氣中主要有害物質包括
A.S02,Nox
B.CO,C02,四乙基鉛,塵
C.CO,Nox,烴類,鉛化合物
D.多環(huán)芳烴,飄塵
E.重金屬
43.一年之中常發(fā)生氣溫逆增的季節(jié)為
A.夏季
B.秋季
C.冬季
D.春季
E.四季無差別
44.“溫室效應”是因大氣中下列哪項含量增高引起的
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E.光化學煙霧
45.室內小氣候主要由以下氣象因家組成
A.氣溫、氣濕、熱輻射
B.氣流、氣濕、熱輻射
C.氣溫、氣濕、氣流
D.氣溫、氣濕、氣流、熱輻射
E.氣溫、氣濕、氣流、有效溫度
46.光化學煙霧引起人體的反應最主要的是
A.支氣管哮喘
B.鼻咽部腫瘤
C.呼吸困難,窒息
D.眼鼻咽及呼吸道粘膜刺激
E.刺激性干咳和吐血
47.污染物在大氣中以固體分散相形式存在時,按重力沉降作用又可分為
A.云、霧
B.塵、懸滴、氣
C.霧、懸滴
D.塵、云、煙
E.霧、煙
48.五種主要大氣污染物為
A.Pb、Hg、CO、C02、Nox
B.飄塵、SO、NO,CO、碳氫化合物
C.Cl、HF、CO、Nox、SO2
D.Pb、Hg、Cd、As、CN-
E.細菌、病毒、射線、飄塵、B(a)P
49.關于空氣負離子的生物學作用,下列敘述哪項不正確
A.調節(jié)中樞神經的興奮性和抑制功能
B.降低血壓和改善肺的換氣功能
C.刺激骨髓造血功能
D.抑制氣管纖毛運動,促進分一羥色胺釋放
E.促進組織細胞生物氧化過程
50.評價氯消毒效果的常用指標是
A.加氯量
B.有效氯
C.需氯量
D.游離性余氯量
E.以上均可
51.我國《生活欽用水衛(wèi)生標準》中規(guī)定大腸菌群不超過
A.3個/升
B.3個/毫升
C.100個/升
D.1000個/毫升
E.10個/升
52.反映水體受糞便污染的常用指標是
A.細菌總數(shù)
B.大腸菌群數(shù)
C.鏈球菌
D.痢疾桿菌
E.肉毒桿菌
53.氮氧化物對人體的主要作用部位是
A.呼吸道深部細支氣管及肺泡
B.上呼吸道粘膜
C.眼沽膜和上呼吸道
D.皮膚和眼沽膜
E.上呼吸道和皮膚
54.飲水消毒常用的化學藥劑是
A.氧氣
B.高錳酸鉀
C.溴化物
D.碘
E.氯
55.水體污染的危害不包括
A. 人群急慢性中毒
B.引起肉毒中毒
C.引起介水傳染病
D.惡化水質感官性狀
E.影響水體的天然自凈能力
56.天然土壤中存在的致病菌為
A.腸道致病菌
B.大腸肝菌
C.破壞風桿菌及肉毒桿菌等
D.金黃色葡萄球菌
E.噬菌體
57.含氮有機物進入土壤后進行無機化的第一個階段是
A.硝化作用
B.氧化作用
C.腐殖化作用
D.氨化作用
E.微生物作用
58.多數(shù)人認為痛痛病是慢性鎘中毒,鎘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是。
A.飲水
B.吃魚
C.蔬菜
D.糧食
E.空氣
59.關于判斷地球化學性疾病,下列哪項不正確
A.受害人群廣泛性及是否爆發(fā)流行
B.疾病的發(fā)生與地質中某種化學元素之間有明顯的劑量-反應關系
C.疾病的發(fā)生有明顯的地區(qū)性
D.與地質中某種元素之關系密切
E.疾病的發(fā)生在不同時間、地點、人群中有同樣的相關性
60.下列哪種方法不適用于防治地球化學性疾病
A.更換適宜的水源
B.防止環(huán)境污染
C.加強營養(yǎng)
D.補充機體缺乏的元素
E.對環(huán)境中過多元素進行降解
61.土壤的衛(wèi)生防護原則不包括
A.殺滅土壤中的所有微生物和寄生蟲卵
B.實行糞便、垃圾無害化處理
C.對含有毒物的污水進行凈化,回收處理
D.合理使用農藥化肥
E.治理工業(yè)廢渣
62.以下對合理營養(yǎng)的基本要求,不正確的是
A. 攝取的食品應供給足量的營養(yǎng)素和熱能
B.食物應對人體無毒害
C.食物不應有微生物污染及腐敗變質
D.爆炒、油炸能使食品具有良好的色、香味,所以是良好的烹調方法
E.應有合理的膳食制度和良好的進食環(huán)境
63.成人蛋白質供熱能應占全日熱能攝入量的
A.12%一15%
B.15%一20%
C.25%一30%
D.20%一30%
E.20%一25%
64.主要的產熱營養(yǎng)素是
A.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
B.臘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
C.碳水化合物、維生素
D.脂肪、蛋白質
E.無機鹽、水
65.視黃醇當量是指
A.維生素A(IU)十β―胡蘿卜素(ug)×l/60
B.維生素A(IU)十β―胡蘿卜素(ug)
C.維生素A(mg)十β―胡蘿卜素(mg)×1/6
D. 維生素A(IU)十β―胡蘿卜素(IU)×l/60
E.維生素A(IU)×1/3十β―胡蘿卜素(ug)×l/6
66.膳食中可直接被腸粘膜上皮細胞吸收的鐵是
A.有機鐵
B.西紅素鐵
C.三價鐵
D.二價鐵
E.非血紅素鐵
67.以下對兒童青少年的膳食營養(yǎng)供給,說法錯誤的是
A.中小學生可施行課間用餐
B.供給全面而合理的營養(yǎng),保證三餐熱量能合理供給
C.應盡量增加熱能的攝入
D.提高動物性食品的比值,注意補充含鐵碘鈣食品
E.適當補充兒童強化食品
68.我國營養(yǎng)學會推薦乳母每日膳食中蛋白質,供給量應達到
A.80g
B.90g
C.120g
D.95g
69.以下不屬于營養(yǎng)性疾病的原因是
A.消化吸收障礙
B.營養(yǎng)素攝入過量
C.營養(yǎng)代謝異常
D.因疾病、運動等消耗增加
E.食物中營養(yǎng)素含量太多
70.不必采取半流質飲食的是
A.發(fā)燒病人
B.產婦
C.消化道疾病病人
D.吞咽困難的病人
E.手術后病人
71.對于胃手術后病人的飲食,不正確的是
A. 應有少流質→軟飯,少食多餐
B.從少渣→無渣
C.食物由流質→半量流質→全量半流
D.給牛奶、豆?jié){等食物
E.可用半流質食物
72.以下不屬于食物中毒的是
A.黃曲霉毒素中毒
B.傷寒、痢疾等食源性腸道疾病
C.肉毒毒素中毒
D.致病性大腸桿菌食物中毒
E.沙門氏菌食物中毒
73.耐熱性最強的食物中毒病原是
A. 金黃色葡萄球菌
B.沙門菌屬
C.鏈球菌
D.肉毒梭狀芽孢桿菌的芽孢
E.致病性大腸桿菌
74.一般以哪一類食物中毒最常見
A.化學性食物中毒
B.細菌性食物中毒
C.真菌性食物中毒
D.有毒動物中毒
E.有毒植物中毒
75.引起組胺中毒的細菌是
A.肉毒梭菌
B.沙門氏菌
C.葡萄球菌
D.大腸桿菌
E.摩根變形桿菌
76.葡萄球菌腸毒素的各血清型對高溫的抵抗力和毒力各異
A.提純的A型腸毒素毒力最強,最耐熱
B.提純的B型腸毒素毒力最強,不耐熱
C.天然食品中腸毒素不耐熱
D.天然食品中的腸毒素耐熱
E.以上都不對
77.河豚魚中含的河脈毒素(TTX)是
A.導致神經中樞及末梢麻痹的毒紊
B.較穩(wěn)定的,但煮沸可解毒
C.一種過敏性物質,可引起過敏反應
D.新鮮魚肉中毒性最強,肝次之,卵最弱
E.以上答案都不正確
78.由毒肽類和毒傘敗類引起的毒蕈中毒主要引起
A.溶血
B.神經精神異常
C.肝腎損傷
D.胃腸損傷
E. 心臟損害
79.食物中毒調查詢問進餐者什么時間范圍內的食譜
A.48小時
B.12小時
C.24小時
D.72小時
E.36小時
80.動物攝入共黃曲霉毒素后,體內含量最多的部位是
A.肝臟
B.腎臟
C.血液
D.肌肉
E.胃腸道
81.黃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糧油及其制品,其中最嚴重的是
A. 小麥
B.大米
C.花生和玉米
D.高梁
E.大豆
82.以下不是N―亞硝基化合物的前體是
A.亞硝基劑
B.氨基酸
C.硝酸鹽
D.氮氧化物
E.胍類
83.職業(yè)病是由什么引起的疾病
A.異常氣象條件
B.化學毒物
C.病原微生物
D.環(huán)境污染
E.生產性有害因素
84.粉塵是指懸浮于空氣中的固體微粒,其直徑
A.等于0.1微米
B.小于0.1微米
C.大于0.1微米
D.大于或等于0.1微米
E.以上都不是
85.水中某些污染物可通過水體中的生物放大作用,使生物體內含量大大高于水體中的濃度
A.水生生物
B.食物鏈
C.生物轉化
D.生物遷移
E.氧化還原反應
86.下列各因素中毒,除哪一種外,均為職業(yè)中毒
A. 原料加工引起中毒
B.熔煉時中毒
C.誤服中毒
D.運輸引起中毒
E.噴灑時中毒
87.水溶性大的刺激性氣體是
A.光氣
B.氮氧化物
C.臭氧
D.氨
E.二異氰酸甲苯酯
88.下列哪項不是影響毒物毒作用的主要因素
A.毒物的理化特性
B.毒性
C.毒物濃度與作用時間
D.個體因素
E.多種毒物的聯(lián)合作用
89.職業(yè)中毒的預防措施主要有
A.以無毒代有毒,低毒代高毒
B.工藝改革,衛(wèi)生保健措施
C.機械化,自動化,減少工人接觸毒物的機會
D.合理安排生產過程,加強通風排毒
E.工藝改革,密閉通風,加強個人防護及衛(wèi)生保健工作
90.作業(yè)時體溫升高主要取決于
A. 勞動時間與氣溫
B.勞動強度與氣溫
C.氣濕與氣溫
D.勞動強度與勞動時間和氣溫
E.氣溫
91.晚發(fā)性矽肺是指
A.接觸矽塵20年后才出現(xiàn)的矽肺
B.矽塵作業(yè)工人晚年出現(xiàn)的矽肺
C.脫離矽塵作業(yè)后若干時期才出現(xiàn)的矽肺
D.脫離矽塵作業(yè)后立即出現(xiàn)的矽肺
E.以上均不是
92.生產性毒物在生產環(huán)境中存在的形態(tài),下列說法中哪一項沒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A.對于了解其可能進入人體的途徑
B.了解引起職業(yè)中毒的原因
C.選用空氣中毒物的檢測方法
D.采用有效防護措施
E.對中毒的治療
93.LC50表示
A.絕對致死濃度
B.半數(shù)致死濃度
C.最低致死濃度
D.最大耐受濃度
E.閾濃度
94.在工業(yè)生產中,鉛及其化合物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是
A.經呼吸道進入
B.隨食物攝入
C.經皮膚侵入
D.隨飲水飲入
E.隨吸煙吸入
95.能說明慢性中毒危險性大小的指標是
A.急性毒作用帶
B.慢性毒作用帶
C.安全系數(shù)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96.在常溫下即可蒸發(fā)的金屬是
A. 鉛
B.汞
C.錫
D. 錳
E.鉻
97.預防鉛中毒的最根本的措施是
A.降低工作場所的鉛濃度
B.縮短工作時間
C.注意個人防護
D.加強營養(yǎng)
E.就業(yè)前體檢
98.汞在工業(yè)廢水中經過微生物的甲基化作用轉變成甲基汞,使其毒性
A.更增加
B.減弱一些
C.不變
D.大大減輕
E.情況不明,待研究
99.搶救刺激性氣體中毒時最關鍵的措施是
A.改善缺氧
B.進行解毒
C.及時給與鎮(zhèn)靜劑
D.防治中毒性肺水腫
E.以上都不是
100.粉塵是指能較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的固體顆粒,其直徑
A.等于0.1微米
B.小于0.1微米
C.大于0.1微米
D.大于或等于0.1微米
E.以上都不是
101.粉塵在空氣中的穩(wěn)定程度主要取決于粉塵的
A.比重
B.形狀
C.矽度
D.分散度
E.荷電性
102.下列防塵措施中哪一條解釋是錯誤的
A.革:生產設備及工藝過程的改革
B.水:濕式作業(yè)
C.密:密閉塵源
D.風:加強自然通風
E.護:個人防護
103.關于矽肺的論述,錯誤的是
A.矽結節(jié)的細胞成分中,最主要的是塵細胞
B.矽肺的基本病理變化是矽結節(jié)的形成和肺間質廣泛纖維化
C.矽肺的診斷應以職業(yè)史為前提,X線胸片為依據(jù)
D.矽肺病人一經確診,不論期別,應立即調離接塵作業(yè)
E.脫離矽塵作業(yè)后若干年才發(fā)作的稱為晚發(fā)性矽肺
104.在工業(yè)生產中鉛及其化合物進入人體最常見的途徑是
A.完整的皮膚
B.損傷的皮膚
C.消化道
D.呼吸道
E.被污染的手和衣物
105.反映體內鉛吸收情況常測定的項目是
A. 尿鉛含量
B.糞鉛
C.血鉛
D.發(fā)鉛
E.腦中鉛含量
106.矽肺的基本病理變化是
A.肺門淋巴結腫大和肺間質纖維化
B.胸膜增厚和肺組織大塊纖維化
C.矽結節(jié)形成和肺氣腫
D.矽結節(jié)的形成和彌漫性間質纖維增生
E.矽結節(jié)的形成和肺門淋巴結腫大
107.可反映人體汞吸收程度的指標是
A.尿汞含量
B.發(fā)汞含量
C.血汞含量
D.腎臟中汞含量
E.腦中汞含量
108.苯的急性毒性作用主要損害的系統(tǒng)是
A. 呼吸系統(tǒng)
B.神經系統(tǒng)
C.造血系統(tǒng)
D. 心血管系統(tǒng)
E.消化系統(tǒng)
109.毒物在接觸部位發(fā)生毒作用,稱為
A.全身作用
B.局部作用
C.吸收作用
D.刺激作用
E.致敏作用
110.防止噪聲危害最根本的措施是
A.制定合理的噪聲衛(wèi)生標準
B.控制噪聲的傳播和反射
C.控制和消除噪聲源
D.使用有效的個人防護用品
E.廠區(qū)廠房的合理規(guī)劃
[B1型題]
以下提供若干組考題,每組考題共用在考題前列出的A、B、C、D、E 5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與問題關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方框涂黑。某個備選答案可能被選擇一次、多次或不被選擇。
A.X±t0.01,ν Sx
B.X±1.96S
C.X±l.96 Sx
D.X±t0.05,νS
E.X±2.58S
111.雙側95%的正常值范圍是
112.總體均數(shù)的99%可信區(qū)間是
113.雙側99%的正常值范圍是
A.直方圖
B.宜條圖
C.構成圖
D.普通線圖
E.半對數(shù)線圖
114.表示各相對獨立指標的數(shù)值大小用
115.表示某現(xiàn)象隨另一現(xiàn)象而變動的趨勢用
116.表示全體中各個部分的比重用
某醫(yī)生在學習中,要說明幾個統(tǒng)計學名詞的關系,即均數(shù)、標準差、標準誤的關系如下:
A.標準差大,均數(shù)的代表性大
B.標準差大,均數(shù)的代表性小
C.標準誤大,均數(shù)遠離總體均數(shù)
D.標準誤小,均數(shù)遠離總體均數(shù)
E.標準差與標準誤成正比
117.標準誤與均數(shù)的關系是
118.標準差與均數(shù)的關系是
119.標準差與標準誤的關系是
A.計算均數(shù)最合理
B.計算均數(shù)最準確
C.計算均數(shù)最復雜
D.可用于計算觀察值差別較小的分組資料
E.可用于計算觀察值差別較大的分組資料
120.均數(shù)的直接計算法
121.均數(shù)的加權計算法
A.拒絕錯誤的無效假設
B.拒絕正確的無效假設
C.接受錯誤的無效假設
D.接受正確的無效假設
E.上述都不是
122.把握度是指
123.一類誤差是指
124.二類誤差是指
A.15歲以上成人識字率
B.衛(wèi)生資源分配
C.安全水普及率
D.兒童營養(yǎng)狀況及發(fā)育
E.人口增長指標
125.屬于衛(wèi)生服務指標的是
126.屬于健康狀況指標的是
127.屬于衛(wèi)生政策指標的是
A.倫敦煙霧事件
B.洛杉磯煙霧事件
C.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
D.美國多諾拉煙霧事件
E.印度博帕爾事件
128.二氧化硫和氟化物為主要污染物的事件是
129.二氧化硫和金屬粉塵主要污染物的事件是
A.肉、禽、蛋、奶等動物性食品
B.海產品及鹽漬食品
C.玉米、花生仁
D.蔬菜
E.肉、禽、蛋、奶等動物性食品和魚、蝦、蟹、貝等海產品
130.引起沙門氏菌屬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
131.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
132.可引起亞硝酸鹽食物中毒的是
133.引起黃曲霉毒素食物中毒的是
[A2型題]
每一道考題是以一個小案例出現(xiàn)的,其下面都有A、B、C、D、E 5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方框涂黑。
134.1986年某醫(yī)師開始對500名心絞痛病人進行隨訪研究,至1992年只有其中200人的隨訪資料,在這200人中,36%死亡,3596病倩加重,29%病情無明顯變化,該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是
A.缺乏對照組
B.缺乏分母
C.未進行年齡校正
D.缺乏完整的隨訪資料
E.未對社會經濟階層進行校正
135.某醫(yī)師在處理一項實驗資料時,發(fā)現(xiàn)其服從正態(tài)分布,但病例數(shù)太少,共24例,如果用正態(tài)分布法確定該數(shù)據(jù)的雙側正常值范圍,應為
A.X±t0.05,ν Sx
B.X±1.96S
C.X±l.96 Sx
D.X±t0.05,νS
E.應該適當?shù)卦黾訕颖纠龜?shù),再確定參考值范圍
136.某醫(yī)師要評價某市一名5歲男孩的身高是否倔高或偏矮,其統(tǒng)計方法是
A.用該市5歲男孩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圍來評價
B.作身高差別的顯著性檢測來評價
C.用身高均數(shù)的95%或99%可信區(qū)間來評價
D.不能做出評價
E.以上都不對
137.在21個國家中,調查了1950年至1960年和1960年至1970年的心臟病死亡率,并分析了心臟病與該國家1971年口服避孕藥使用情況的關系。校正這些國家的年齡差別后,表明口服避孕藥越多的國家心臟病死亡率越高。該研究可能是
A. 病例群研究
B.生態(tài)學研究
C.回顧性定群研究
D.定群研究
E.上述答案都不是
138.某醫(yī)院為驗證某藥品的療效,對其進行了雙盲實驗,雙盲實驗的主要目的是
A.使研究更合乎道德
B.減少抽樣誤差的影響
C.盡可能減少退出和失訪的人數(shù)
D.使對比組間人口特征和臨床特征有可比性
E.盡可能減少來自研究者和受試者的主觀偏倚
139.某醫(yī)師選擇了100名被診斷為新生兒黃疸的兒童和同期住院的100名非黃疸兒童,然后調查他們母親的產科記錄和分娩記錄,以確定各種產前和圍產期的暴露情況,該研究屬于
A.現(xiàn)況研究
B.病例對照研究
C.定群研究
D.篩檢
E.以上都不是
140.在某研究中,某系列稀釋實驗的高稀釋度與疾病有聯(lián)系時將診斷標準降低一個稀釋度則可能會導致
A. 敏感度和特異度都減小
B.敏感度和特異度都增加
C.特異度減小敏感度增加
D.敏感度減小特異度增加
E.敏感度增加時,特異度根據(jù)周圍情況增加或減少
141.對某社區(qū)20至25歲婦女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婦女中宮頸癌的年發(fā)病率為4.5/10萬,未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婦女中,年發(fā)病率為2.5/10萬,如果從上述資料推斷口服避孕藥能引起宮頸癌,則
A.不正確,因為服藥和未服藥的人群的年齡結構不同
B.不正確,因為末計算發(fā)病率和患病率
C.正確,因為兩個宰相比有顯著性差異
D.不正確,因為兩組人群可能還有其他因素不同
E.以上都不對
142.在對印度某地區(qū)的一次意外中毒中死亡的300名兒童進行調查時發(fā)現(xiàn),在這些兒童中,家庭社會經濟地位低的兒童比家庭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兒童多6倍。因此,推論在該地區(qū)中社會經濟地位低的家庭中,兒童意外中毒者比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家庭多6倍,這個推論
A.正確
B.不正確,因為研究中沒有對照組
C.不正確,因為兩組沒有可比性
D.不正確,因為這種比較不是根據(jù)率
E.不正確,因為這種統(tǒng)計結果有偏倚
143.某醫(yī)師測得100名新生兒童體重均數(shù)為3000g,標準差為100g,分布范圍為2800―3290g時,其標準正態(tài)曲線下的u值是
A.1.96
B.2.58
C.2.00
D.1.00
E.以上都不是
144.某一老年人,68歲,長期來只食用瘦肉、雞蛋等動物性食品,幾年來一直有便秘之苦,從營養(yǎng)學角度來說,他應該多食入哪類食物可緩解便秘。
A.大米飯
B.疏菜水果
C.肥肉
D.牛奶
E.魚類制品
145.一行五人相聚為一朋友慶祝生日,他們吃了生日蛋糕后幾小時內相繼惡心,劇烈而頻繁的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膽汁、粘液或血,上腹部劇烈疼痛,同時有腹瀉,呈水樣便,體溫正常。該食物中毒可能為
A. 葡萄球菌腸毒素食物中毒
B.副溶血性弧茵食物中毒
C.肉毒毒素中毒
D.沙門氏菌屬食物中毒
E.致病性大腸桿菌食物中毒
[A3型題]
以下提供若干個案例,每個案例下設若干個考題。請根據(jù)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題下面的A、B、C、D、E 5個備選答案中選擇一個最佳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方框涂黑。有時在試題中提供了與案例相關的輔助或假設信息,要根據(jù)這些信息來回答問題。
某臨床醫(yī)生要對甲、乙兩種療法治療胃腸道脹氣的效果進行比較,列表如下:
146.比較時應該選擇何種指標
A.定性指標
B.等級指標
C.定量指標
D.率
E.構成比
147.如果選用t檢驗,已知條件是
A.Ho
B. 標準誤
C.Ⅱ
D.Σp1-σp2
E.甲法的治愈率
148.選用下列哪種假設檢驗為宜
A.T檢驗
B.四格表X2檢驗
C.行×列表X2檢驗
D.Q檢驗
E.配對X2檢驗
提高人群的總體健康水平,是醫(yī)學和社會的共同任務,一個健康的人群應該是身體發(fā)育平均水平比較高,急性傳染病發(fā)病率比較低,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病發(fā)病率比較低,死亡率比較低,平均期望壽命比較長。因此,人群整體健康的好壞常用人口統(tǒng)計指標,疾病統(tǒng)計指標和身體發(fā)育指標來衡量。
149.下列反映人群健康狀況的統(tǒng)計指標是
A.殘疾率
B.新生兒死亡率
C.高血壓患病率
D.年齡、性別與身高百分比
E. 心臟病病死率
150.反映人群健康狀況的生長發(fā)育指標是
A.殘疾率
B.平均期望壽命
C.年齡、性別與身高百分比
D.肺結核患病率
E.嬰兒死亡率
151.反映人群健康狀況的疾病統(tǒng)計指標是
A.死因構成比
B.肝硬化患病率
C.孕產婦死亡率
D.死因別死亡率
E.平均期望壽命
村里幾家人一同從山上采了蘑菇,食用后多人出現(xiàn)惡心、嘔吐、精神錯亂、壓抑、神經興奮、多汗、流涎、瞳孔縮小、聽覺味覺改變。
152.該毒蕈中毒為哪一型
A.胃腸炎型
B.肝腎損害型
C.霍亂型
D.神經精神型
E.溶血型
153.要迅速緩解該食物中毒,可用藥物
A.二筑基丙磺酸鈉
B.腎上腺皮質激素
C.解磷定
D.美蘭
E.阿托品
154.該食物中毒可能是由哪一毒蕈引起的
A.毒肽類和毒傘肽類
B.毒蠅鹼類
C.鹿花蕈素
D.黑傘蕈屬
E.乳茹屬
答案:
1.B 2.A 3.D 4.A 5.C 6.D 7.B
8.D 9.D 10.E 11.E 12.C 13.B 14.D
15.C 16.C 17.A 18.A 19.C 20.C 21. C
22.B 23.A 24.D 25.D 26.B 27.B 28.C
29.B 30.C 31.C 32.C 33.E 34.A 35.B
36.E 37.E 38.C 39.D 40.C 41.A 42.C
43.C 44.C 45.D 46.D 47.D 48.B 49.D
50.D 51.A 52.B 53.A 54.E 55.B 56.C
57.D 58.D 59.B 60.B 61.A 62.D 63.A
64.B 65.E 66.D 67.C 68.C 69.E 70.B
71.E 72.B 73.D 74.B 75.E 76.D 77.A
78.C 79.A 80.A 81.C 82.D 83.E 84.C
85.B 86.C 87.D 88.B 89.E 90.D 91.C
92.E 93.B 94.A 95.B 96.B 97.A 98.A
99.D 100.B 101.D 102.D 103.A 104.D 105.A
106.D 107.D 108.B 109.B 110.C 111.B 112.A
113.E 114.A 115.D 116.C 117.C 118.B 119.E
120.B 121.E 122.A 123.B 124.C 125.C 126.D
127.B 128.C 129.D 130.E 131.B 132.D 133.C
134.D 135.E 136.A 137.B 138.E 139.B 140.C
141.D 142.D 143.C 144.B 145.A 146.D 147.E
148.B 149.B 150.C 151.B 152.D 153.E 154.B
最新資訊
- 衛(wèi)生職稱行業(yè)資訊:截至11月6日24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況2020-11-09
- 執(zhí)業(yè)護士考試試題:《婦產護理學》(7)2008-05-12
- 執(zhí)業(yè)護士考試試題:《婦產護理學》(6)2008-05-12
- 執(zhí)業(yè)護士考試試題:《婦產護理學》(5)2008-05-12
- 執(zhí)業(yè)護士考試試題:《婦產護理學》(4)2008-05-12
- 執(zhí)業(yè)護士考試試題:《婦產護理學》(3)2008-05-12
- 執(zhí)業(yè)護士考試試題:《婦產護理學》(2)2008-05-12
- 執(zhí)業(yè)護士考試試題:《婦產護理學》(1)2008-05-12
- 執(zhí)業(yè)護士資格考試試題(兒科護理學)2008-05-12
- 執(zhí)業(yè)護士資格考試試題(內科護理學)2008-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