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基礎理論相關輔導(4)


②負外部性或外部不經濟:當某一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動使其他市場主體或社會成員的利益受損,而又并不為此進行相應的賠償,那么這種活動所導致的外部影響就是“負外部性”,亦稱“外部不經濟”。例如,某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由于排放大量的煙塵和污水,從而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而又不為此付出任何代價或只付出很小的代價,這時,企業所獲得的私人收益就會高于社會收益,而私人成本則會低于社會成本,于是就會產生負外部性或外部不經濟。
不僅廠商的生產活動會產生外部經濟或外部不經濟,消費者的消費活動也會產生正的外部影響或負的外部影響。前者被稱為生產的外部性,后者被稱為消費的外部性。
(3)外部性對資源配置的影響
外部性的存在會對資源配置產生什么影響呢?
①正外部性或外部經濟,通常會使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動水平低于社會所需要的最優水平。
②外部不經濟,通常會使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動水平高于社會所需要的水平,并給其他經濟主體乃至整個社會帶來巨大損失。
無論是外部經濟還是外部不經濟的存在,都表明資源沒有實現最優配置,帕累托標準未能實現。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與產權不清晰有關,而對產權的明確界定,市場機制通常是無能為力的。顯然,市場機制在外部性面前失去了或部分失去了自己的作用,市場失靈就是難免的。
3.公共物品
(1)私人物品與公共物品
產品可以分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是指那些物品數量將隨任何人增加對它的消費而相應減少,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特點的產品。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如果增加對這些產品的消費都不會減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費水平,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特點的產品。
私人物品在消費上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所謂競爭性或抗爭性(rival),是指如果要增加一個消費者對該產品的消費,就必須增加產量,從而增加產品的成本;所謂排他性(exclusive),是指只要一個人消費了某一產品,另一個人就不能同時消費這種產品。兩個人不能同時穿一件衣服,開同一輛汽車,就是指產品的排他性。對于具有排他性特點的私人物品,可以采取收費的方式對消費者的消費進行調節,這意味著,只有對產品支付了價格的人才能消費該產品,而其他未支付價格的人則不能消費。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產品并不具備上述兩個特點。如果某種物品不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該種物品即為公共物品。因此,公共物品是指不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的產品。公共物品的非競爭性是指,在任意一個給定的產出水平上,如果增加一個人消費該產品,并不需要增加該產品的產量,因而不會引起該產品成本的增加。例如廣播、電視等產品就具有這一特點,因為額外增加一個消費者收聽廣播或收看電視并不需要額外增加廣播和電視的播出成本。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某一經濟社會客觀上存在公共物品,就不能阻止任何人不支付價格也能消費該種產品,即不能阻止任何人免費“搭便車”。最典型的例子是國防和公安。一個國家的國防和公安系統一經設立,就無法排斥該國的國民免費享受國防和公安服務。
最新資訊
- 統計師真題回顧:2021年初級、中級統計師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附2025年高頻考點)2025-09-22
- 2025年統計師考試備考寶典:近5年統計師考試真題及答案(初級+中級)2025-09-19
- 統計師真題回顧:2023年統計師真題及答案解析(初級+中級)2025-09-17
- 統計師備考資料:2024年統計師真題回顧+2025年高頻考點(初級+中級)2025-09-16
- 2025年初級統計師備考指南:思維導圖+高頻考點(附歷年真題)2025-09-16
- 2025年中級統計師考試備考資料:思維導圖+高頻考點(附歷年真題)2025-09-15
- 統計師備考:2025年統計師高頻考點(初級+中級)2025-08-18
- 統計師備考:2025年統計師思維導圖(初級+中級)2025-08-18
- 2025年初級統計師思維導圖-《統計業務知識》2025-08-18
- 2025年中級統計師思維導圖-《統計業務知識》202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