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統計相關知識輔導:經濟學基礎理論(3)


(3)四部門經濟循環模型(政府、企業、家庭、進出口貿易)
三部門經濟加上國外部門,就成為四部門經濟。在現代社會,任何國家的經濟運行都不是封閉的,或多或少都會與外國發生某種經濟聯系,其中最主要的經濟聯系是進出口貿易。如果把所有的外國也視為一個經濟部門,即外國部門,在宏觀經濟運行過程中又會增加兩個變量:出口(X)和進口(M)。顯然,企業部門出口產品會使其生產規模擴大,并因此增加對生產要素的購買,從而導致國民收入的增加和經濟活動水平的提高;而企業部門進口產品只能導致相反的結果,因此,出口是具有注入效應的變量,進口則是具有漏出效應的變量。
在存在四個部門的條件下,宏觀經濟均衡的條件為:
C+I+G+X=Y=C+S+T+M
方程左邊是四部門經濟中的總支出或總需求,其中X可以視為來自國外的對本國產品的需求;方程右邊為四部門經濟中的總收入或總供給,在這里,總收入不僅要用于消費、儲蓄和納稅,還要從國外購買產品,因此M可以被視為外國部門的收入。在四個部門經濟中,宏觀經濟的均衡條件依然可以用總支出等于總收入或總需求等于總供給來表示。
如果公式兩邊去掉消費,并移項整理,在四個部門經濟中,宏觀經濟均衡的條件仍然可以用投資等于儲蓄來表述。即:
I=S+(T-G)+(M-X)
公式左邊為投資,右邊仍然為儲蓄,其中S為私人儲蓄,(T-G)是政府儲蓄,而(M-X)是外國部門所獲得的收入與支出的差額,即外國部門所獲得的凈收入,因此可以稱為外國儲蓄。
從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一個經濟社會的宏觀經濟要實現均衡,總支出必須等于總收入,或者總需求必須等于總供給,也可以說,投資必須等于儲蓄。如果上述條件不具備,宏觀經濟運行就會呈現非均衡的狀態。例如,當投資大于儲蓄時,意味著經濟中存在著過度需求,即總需求大于總供給,這必然導致資源的短缺,并引發通貨膨脹;反之,當投資小于儲蓄時,則意味著經濟中存在著需求不足,即總需求小于總供給,這又會導致失業并引發通貨緊縮。因此,只有在投資等于儲蓄或總需求等于總供給時,宏觀經濟才能實現均衡。
2010年統計師考試輔導招生簡章 轉自環球網校edu24ol.com
最新資訊
- 統計師真題回顧:2021年初級、中級統計師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附2025年高頻考點)2025-09-22
- 2025年統計師考試備考寶典:近5年統計師考試真題及答案(初級+中級)2025-09-19
- 統計師真題回顧:2023年統計師真題及答案解析(初級+中級)2025-09-17
- 統計師備考資料:2024年統計師真題回顧+2025年高頻考點(初級+中級)2025-09-16
- 2025年初級統計師備考指南:思維導圖+高頻考點(附歷年真題)2025-09-16
- 2025年中級統計師考試備考資料:思維導圖+高頻考點(附歷年真題)2025-09-15
- 統計師備考:2025年統計師高頻考點(初級+中級)2025-08-18
- 統計師備考:2025年統計師思維導圖(初級+中級)2025-08-18
- 2025年初級統計師思維導圖-《統計業務知識》2025-08-18
- 2025年中級統計師思維導圖-《統計業務知識》202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