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統計師 > 統計師備考資料 > 統計業務知識:現狀分析-差異評價(3)

統計業務知識:現狀分析-差異評價(3)

更新時間:2010-09-21 10:21:05 來源:|0 瀏覽0收藏0

統計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3.結構差異的顯著性評價

  結構相對指標是總量中的部分數值與總量的全部數值相除的結果。這里所說的總量,可以是標志總量,也可以是總體單位總量。

  結構相對指標是在統計分組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滿足互斥性和包容性的所有各組結構相對指標數值之和等于1。

  結構相對指標可用于描述總體的內部構成,從而反映總體的性質,并通過總體內部構成的變化反映總體性質的變化;也可用于反映總體內部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如,比例關系、制約關系、對立關系等等。

  如果按照一般的結構評價方法,對同一總體不同時間或同一時間不同總體的結構構成進行比較,并將比較結果綜合起來進行定性評價,在很多情況下只能說明結構是否有變化(事實上任何結構經歷一段時間后都會發生變化),而不能說明是否發生了“質”的變化。

  例如,對1984看農村居民各項生活消費支出占全部消費支出的比重與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進行比較,有關數據見表2-8:

  表2-8 我國農村居民家庭生活費支出構成比較

生活消費支出項目

占全部生活費支出比重(%)

1978

1984

1984年-1978

食品

衣著

燃料

住房

用品及其他

文化生活服務

67.7

12.7

7.1

3.2

6.6

2.7

59.0

10.4

5.5

11.7

11.0

2.4

-8.7

-2.3

-1.6

8.5

4.4

-0.3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

  表2-8給我們的印象是,與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相比,我國農村居民1984年消費支出構成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食品、衣著、燃料、文化生活服務的支出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在表中第4列可以顯示出來,為負值;住房和用品及其他比重有所提高,在表2-8中第4列中我們可以看到為正值。那么,能否認為消費支出構成的變化足以反映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在改革開放前后有了“質”的改變呢?要說明這樣的問題,統計假設檢驗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方法。

  采用統計假設檢驗方法對結構問題進行評價,能夠根據人們對顯著性的要求,來說明我們所評價的結構變化是否是顯著的,以及有多大把握認為是顯著的。

  2010年統計師考試輔導招生簡章  轉自環球網校edu24ol.com 

  2010年統計師考試10月24日開考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統計師資格查詢

統計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統計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