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統計基礎知識預習: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2)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有價證券以控制貨幣供給和利率的政策行為。當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進有價證券時,就等于向貨幣市場注人基礎貨幣,如果這些貨幣流人到社會中,例如流人到家庭部門和企業部門中,會直接增加貨幣供給量;如果流人到商業銀行,在貨幣乘數的作用下,則會導致貨幣供給量的多倍增加。在貨幣供給增加而貨幣需求不變的情況下,還會導致利率下降,從而引起總需求的增加,并進而引起國民收入和就業的增加。反之,如果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賣出有價證券,無論這些證券被家庭部門還是企業部門或者被商業銀行購買,總會有相應數量的貨幣回籠,從而減少貨幣供給并引起利率上升,并進一步導致總需求和國民收入以及就業的減少。因此,當政府運用擴張性貨幣政策干預經濟時,通常要在公開市場上買進有價證券,反之,如果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就會在公開市場上賣出有價證券。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政府干預宏觀經濟運行的貨幣政策除包括上述三個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外,還包括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這些政策工具是:(1)不動產信用控制,即中央銀行根據宏觀經濟運行的狀況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在房地產放款方面進行限制;(2)消費者信用控制,即中央銀行根據宏觀經濟運行的狀況對不動產以外的耐用消費品信貸條件的控制;(3)證券市場信用控制,即中央銀行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對證券市場有關證券交易的各種貸款的控制。
除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選擇性政策工具外,還有其他一些貨幣政策工具,如道義勸告。所謂道義勸告,就是中央銀行利用自己在金融體系中的特殊地位和權威,通過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勸告,以影響其發放貸款的數量和投資方向,從而達到控制和調節貨幣供給數量和結構的目的。例如,在經濟蕭條時期,中央銀行可以鼓勵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擴大貸款規模,以刺激經濟增長;在通貨膨脹時期,中央銀行可以告誡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收縮貸款規模,以抑制經濟過熱。
2.貨幣政策中的內在穩定器
貨幣政策中的內在穩定器是指在貨幣政策中存在的能夠自動減輕需求對經濟運行的沖擊和經濟波動的機制。貨幣政策中的內在穩定器主要有二。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一是利息率效應。利息率效應又稱凱恩斯效應。在經濟運行過程中,當出現總需求膨脹,經濟中出現正缺口,從而引發通貨膨脹時,由于物價水平上升,公眾對貨幣的交易性需求和預防性需求即 會增加,但對貨幣的投機性需求即 會減少。 是收入的函數,與利率水平無關。但 的減少會導致利率的上升,而利率的上升又會抑制投資需求的增加,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總需求的增加也會受到抑制,從而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貨膨脹,減輕需求膨脹對經濟的沖擊。相反,當總需求不足而出現經濟蕭條時,由于物價水平下降或出現通貨緊縮,投機性貨幣需求 的增加會導致利率水平的下降,而利率的下降會導致投資需求和總需求的增加,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經濟增長,減輕有效需求不足對經濟形成的沖擊。
二是貨幣余額效應。貨幣余額效應又稱庇古效應。在經濟運行過程中,當總需求膨脹引發通貨膨脹時,由于價格水平上升,人們所擁有的貨幣余額所能購買到的消費品數量會減少,即實際購買力降低,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費需求。如果其他條件不變,總需求的膨脹和通貨膨脹就會受到一定的抑制。相反,在經濟蕭條和通貨緊縮時期,由于價格水平下跌,人們所擁有的貨幣余額所能購買到的消費品數量會增加,即實際購買力會上升,這又有利于增加消費需求,刺激經濟增長,并對通貨緊縮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同財政政策中的內在穩定器一樣,貨幣政策中的內在穩定器雖然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經濟波動,穩定經濟運行,但其作用是極其有限的,不可能單純依靠這種內在穩定器的作用使經濟實現持續均衡增長,熨平經濟波動。在此情況下,政府運用積極的貨幣政策干預經濟就是十分必要的。
最新資訊
- 統計師真題回顧:2021年初級、中級統計師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附2025年高頻考點)2025-09-22
- 2025年統計師考試備考寶典:近5年統計師考試真題及答案(初級+中級)2025-09-19
- 統計師真題回顧:2023年統計師真題及答案解析(初級+中級)2025-09-17
- 統計師備考資料:2024年統計師真題回顧+2025年高頻考點(初級+中級)2025-09-16
- 2025年初級統計師備考指南:思維導圖+高頻考點(附歷年真題)2025-09-16
- 2025年中級統計師考試備考資料:思維導圖+高頻考點(附歷年真題)2025-09-15
- 統計師備考:2025年統計師高頻考點(初級+中級)2025-08-18
- 統計師備考:2025年統計師思維導圖(初級+中級)2025-08-18
- 2025年初級統計師思維導圖-《統計業務知識》2025-08-18
- 2025年中級統計師思維導圖-《統計業務知識》202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