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穩步提升


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穩步提升
京津冀協同發展統計監測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
2018年8月2日
為監測京津冀區域發展變化,服務國家戰略,國家統計局、北京市統計局和中國區域經濟學會聯合開展了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課題研究。經過持續研究和修改完善,構建了基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的區域發展指數評價指標體系,并測算了2010年以來區域發展指數,對區域發展情況進行監測評價。
測算結果顯示,2017年[1]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為153.99,與2010年[2]相比,平均每年提高7.71個點。特別是2014年以來,指數出現較大幅度提高,2017年比2013年上升36.29個點,年均提高9.07個點,明顯快于2010-2013年期間水平,反映出協同發展戰略對區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帶動作用。其中,共享發展指數最高且上升態勢最為明顯,創新發展指數呈穩定提升趨勢,綠色發展指數后期上升幅度較大,2017年三個分指數分別達到216.21、153.56和143.22,是推動總指數上升的主要力量;開放發展指數和協調發展指數分別為138.54和118.43。1.區域創新發展成果顯現
京津冀區域創新發展指數持續平穩上升,2017年為153.56,與2010年相比,年均提高7.65個點。“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和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的政策利好激發了“雙創”熱情,對創新發展發揮了重要帶動作用。
在創新投入方面,區域研發經費投入強度(R&D經費支出相當于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從2010年的2.72%提高到2017年的3.18%,京津冀三地的研發經費投入強度之比由2010年的7.49:3.22:1(河北為1,下同)變為2017年的4.52:1.96:1,差距明顯縮小。在創新產出方面,區域每萬常住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由2010年的4.7件增加至2017年的22.7件,增長3.9倍。其中,北京由19.9件增加至94.5件,增長3.8倍;天津由5.0件增加至18.3件,增長2.6倍;河北由0.4件增加至2.9件,增速達到5.6倍。在創新效率方面,2017年區域每億元研發經費產生的專利授權量為72.7件,比2010年增長60.7%;其中,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別增長64.5%、61.9%和36.5%。
2.區域協調發展穩步推進
2017年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指數為118.43,與2010年相比,年均提高2.63個點。其中,城鄉協調、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協調的積極變化促進了區域協調發展。
從城鄉協調發展看,區域城鎮化率從2010年的55.7%上升到2017年的64.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天津均在80%以上,2017年分別為86.5%和82.9%,河北由2010年的44.5%提高到55%。
從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協調發展看,區域加大文體娛樂方面的投入力度,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區域文體娛樂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0.6%提高到2017年的0.9%。同時,隨著基礎設施建設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區域互聯網普及率由2010年的41%提高到2017年的60.2%,區域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由2010年的9.8%提高到2017年的10%。
3.區域綠色發展出現積極變化
京津冀區域綠色發展指數波動上升,2017年為143.22,與2010年相比,年均提高6.17個點;其中2013-2017年平均上升幅度為9.42個點,表明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進入實施階段后,生態環境的聯防聯治成效明顯,區域綠色發展水平明顯提高。
在節能減排方面,區域能耗持續下降。與2010年相比,北京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31.5%(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天津下降35.0%,河北下降34.5%。在空氣質量方面,區域PM2.5年均濃度由2013年的1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17年的64微克/立方米,下降了39.6%。其中,北京由89.5微克/立方米降至58微克/立方米;天津由96微克/立方米降至62微克/立方米;河北由108微克/立方米降至65微克/立方米。在綠色投資方面,區域節能環保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由2010年的2.9%上升至2017年的5.5%,提高了2.6個百分點。其中,北京由2.2%上升至6.7%,提高4.5個百分點;天津由2.0%上升至3.4%,提高1.4個百分點;河北由4.1%上升至5.3%,提高1.2個百分點。在生態建設方面,區域人均城市公共綠地面積由2010年的14.43平方米/人增至17平方米/人以上。其中,北京由31.94平方米/人增至37平方米/人以上;天津由14.79平方米/人增至21平方米/人以上;河北由9.59平方米/人增至11平方米/人以上。
4.區域開放發展取得進展
京津冀地區對外開放從“大進大出”“引進來”向“走出去”、全方位高水平開放轉變。2012年以來區域開放發展指數持續走高,且上升幅度較大,2016年達172.24,比2012年年均提高19.41個點,2017年受高基數影響,指數有所回落,為138.54。
在利用外資方面,區域實際利用外資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3.3%上升至2017年的4.8%,提高1.5個百分點。在對外投資方面,區域資本“走出去”規??焖贁U大,一大批企業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倡議,擴大海外投資。2016年全國對外投資規模快速擴大,京津冀三地也出現大幅增長,合計達到365.3億美元,與上年相比增長1.3倍。2017年北京、天津對外投資規模回調到往年水平,河北繼續增加。在貿易開放方面,受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外部需求疲軟影響,區域進出口規模自2014年持續縮減,2017年有所回升,合計為4864.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8%。在人員往來方面,區域國內外游客接待量穩步增長,入境旅游人數呈波動性變化。2017年,區域國內外游客接待量為10.8億人次,比2010年增長1.5倍,其中入境旅游人數增長19.1%。
5.區域共享發展成效突出
京津冀區域共享發展指數呈現快速上升趨勢,2017年為216.21,與2010年相比,年均提高16.6個點,在5個分指數中水平最高且上升幅度最大,基本公共服務共享、教育基礎、脫貧攻堅等方面均有明顯改善。
在基本公共服務共享方面,區域人均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快速增加。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人均教育、社會保障、就業和醫療衛生支出合計是2010年的2.3倍,京津冀三地人均支出之比從2010年3.02:2.18:1縮小至2017年的2.64:1.81:1。在基礎設施共享方面,區域高速公路里程穩步延伸,增速超過40%。在教育基礎方面,區域人口受教育程度穩步提升,北京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數占6歲及以上常住人口比重由2010年的32.8%提高到2017年的37.3%,天津由18.2%提高到26.7%,河北由7.9%提高到10%。在脫貧攻堅方面,區域脫貧攻堅取得較大突破,其中,京、津兩地在2013年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河北省貧困發生率由2010年的15.8%降至2017年的1.86%[3]。
最新資訊
- 四川省2023年統計師考試繳費時間:8月1日至8月18日2023-07-20
- 2022年內蒙古(赤峰考區)統計師補考疫情防控規定:考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2022-12-06
- 延考地區2022年統計師考試補考通知匯總(12月7日更新北京取消補考)2022-11-10
- 2022年江蘇統計師考試延期舉行:目前5個考區延期2022-10-28
- 徐州人事考試網發布延期舉行原計劃于10月30日在徐州考區的統計師考試2022-10-26
- 2022年山東中級統計師打印準考證官網入口:中國人事考試網10月25日打印2022-10-05
- 2022年初級統計師考試題型和分值占比2022-09-22
- 2022年安徽統計師考試費用2022-07-25
- 2022年統計師能直接考中級嗎2022-05-03
- 2020年廣東各市統計師證書領取信息匯總(4月15日更新)202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