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級統計師考試《統計工作實務》第五章專業統計


【摘要】環球網校編輯為考生發布“2017年中級統計師考試《統計工作實務》第五章專業統計”的新聞,為考生發布統計師考試的知識點,希望大家認真學習和復習,預祝考生都能順利通過考試。2017年中級統計師考試《統計工作實務》第五章國民經濟行業統計的具體內容如下:
第五章 專業統計
包括能源、財務、固定資產投資、對外經濟貿易、財政金融、人口、勞動工資、社會、科技、資源與環境統計等。
一、能源統計
計算購進量的能源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已實際到達本單位;二是經過驗收、檢驗;三是辦理完入庫手續。但是在未辦理完入庫手續前,已經投入使用的或已經銷售的,要計算在購進量中。購進量遵循誰購進,誰統計的原則。
下述情況不能計算在購進量中:一是供貨單位已發貨,但尚未運到本單位,即使已經付款;二是貨已運到本單位,但尚未辦理驗收、入庫手續前的;三是經驗收發現的虧噸(按驗收后的實際數據計算購進量);四是借入的,自產自用的,車間、工地上年領用今年退回的,以及加工來料(作價的除外)。
能源消費量統計原則:
1.誰使用、誰統計;
2.何時投入使用,何時計算消費量。
3.消費量只能計算一次。對于反復循環使用的能源,消費量不得重復計算,如余熱、余能的回收利用。
4.耗能工質(如水、氧氣、壓縮空氣等),不論是外購的還是自產自用的,均不統計在能源消費量中。
5.企業自產能源,凡作為企業生產另一種產品的原材料、燃料,又分別計算產量的,消費量要統計。如煤礦用原煤生產洗煤,煉焦廠用焦炭生產煤氣,煉油廠用燃料油發電等。但產品生產過程中消費的半成品和中間產品,不統計消費量中,如煉油廠用原油生產出燃料油后,又用燃料油生產其他產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燃料油不計算產量,那么作為中間產品的油也不計算消費量。(如果燃料油計算產量,那么也要計算消費量)
工業企業能源消費具體指:
1.用于本企業產品生產、工業性作業和其他生產性活動的能源;
2.用于技術更新改造措施、新技術研究和新產品試制以及科學試驗等方面的能源;
3.用于經營維修、建筑及設備大修理、機電設備和交通運輸工具等方面的能源;
4.用于勞動保護的能源;
5.其他非生產消費的能源。
不包括:
1.由倉庫發到車間,但在報告期最后一天沒有消費的有源。這部分能源應在辦理假退料手續后計入庫存量。
2.回收利用的余熱、余能;
3.撥到外單位,委托外單位加工用的能源;
4.調出本單位或借給外單位的能源。
工業生產能源消費包括:
1.用于本企業產品生產、工業性作業的能源,包括用作原料、材料、燃料、動力;作為能源加工轉換企業,還包括用作加工轉換的能源。
2.產品生產過程中作為輔助材料使用的能源;
3.生產工藝過程使用的能源;
4.新技術研究、新產品試制、科學試驗使用的能源;
5.為了工業生產活動而在進行的各種修理過程中使用的能源;
6.生產區內的勞動保護用能等。
車輛用油:如果工業企業所屬的車隊是獨立核算的企業,其消費的成品油即不能包括在“工業企業能源消費”中,亦不能包括在“車輛用油”中,它的消費應為交通運輸業企業消費。
能源加工轉換產出的各種二次能源產品:如火力發電產出的電力,熱電聯產同時產出的電力、蒸汽、熱水,洗煤產出的洗精煤、洗中煤、煤泥等;煉焦產出的焦炭、焦爐煤氣和其他焦化產品;煉油產出的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油氣、煉廠干氣和其他石油制品(石腦油、各種原材料、溶劑油、石蠟、潤滑油、石油瀝青等);制氣產出的是焦爐煤氣、其他煤氣、焦炭和其他焦化產品(煤焦油、精苯等)。
能源庫存量: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性質,分為生產企業產成品庫存、經銷企業(批發、零售企業)用于經營銷售的庫存、使用企業用于消費的庫存。P147-148:包括和不包括范圍。
庫存量的核算應遵循的原則:
1.時點性原則。
2.實際數量原則。
3.庫存量的核算,以驗收合格、辦理完入庫手續為準,未經驗收或不合格的,不能計入庫存。
4.能源生產企業產成品庫存和能源經銷企業(批發、零售企業)用于經營銷售的庫存按照能源的所有權原則統計,能源使用企業用于消費的庫存按照能源的使用權原則統計(建筑企業庫存按照“誰管理、誰統計”的原則統計)。
能源統計的主要分析指標:
能源生產彈性系數=能源生產總量年平均增長速度/國民經濟年平均增長速度
電力生產彈性系數=電力生產量年平均增長速度/國民經濟年平均增長速度
一般來說,電力的發展應當快于國民經濟的發展,也就是說電力應超前發展.國民經濟年平均增長速度用國內生產總值指標計算.
能源消費彈性系數=能源消費量年平均增長速度/國民經濟年平均增長速度
電力消費彈性系數=電力消費量年平均增長速度/國民經濟年平均增長速度
能源加工轉換效率=能源加工轉換產出量/能源加工轉換投入量*100%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能源消費總量/國內生產總值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電耗=全社會用電量/國內生產總值
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工業能源消費量/工業增加值
二、財務統計:
根據會計制度的不同,分為企業財務統計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統計
企業財務統計包括企業資產負債財務統計、企業損益財務統計以及企業工資、福利增值稅財務統計等三方面內容。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資產按其流動性(即資產的變現能力和支付能力)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其他資產和遞延稅項。
流動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短期投資、應收及預付款項、待攤費用、存貨等。
短期投資:包括股票、債券、基金等;
存貨:包括原材料、周轉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在產品、自制半成品、產成品等;
流動資產年平均余額=1至12各月月初、月末流動資產余額之和/12
固定資產:不屬于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過2年的,應作為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凈值=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凈值年平均余額=1至12各月月初、月末固定資產凈值余額之和/24
無形資產:分為可辨認的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非本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不可辨認的無形資產是指商譽。
流動負債:包括短期借款、應付和預收款項、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應付股利、應交稅金等。
長期負債: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
所有者權益包括實收資本(或者股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
實收資本按投資主體分為國家資本、集體資本、法人資本、個人資本、港澳臺資本和外商資本。
企業損益財務統計:收入-費用=利潤(虧損)
營業稅金及附加:包括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和教育附加。
營業費用:指企業在銷售商品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包括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展覽費和廣告費,以及為銷售本企業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的職工工資及福利費、業務費等經營費用。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增值稅:稅率為6%、13%、17%
經營稅金包括: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和教育費附加等。
三、對外經濟貿易統計
對外貿易統計對象包括中國對外貿易實際進出口貨物,通過中國關境的轉口貿易貨物,加工貿易進出口貨物,租賃期一年及以上的租賃貿易貨物,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貿易,國家間和國際組織無償援助的物資以及華僑、港澳臺同胞和外籍華人的捐贈品。不包括未通過中國關境的轉口貿易,租賃期一年以下的進出境貨物,暫時進出口尚需復運出進口的貨物,進出境運輸工具添裝的燃料和食品以及經過中國領土的的直接過境貨物。
進出口統計價格:進口貨物按到岸價格統計,出口貨物按離岸價格統計。到岸價格包括貨價和貨物運抵中國關境輸入地點起卸前的包裝費、運費、保險費和其他勞務費等費用。離岸價格不包括貨物離開中國關境后運費、保險費和其他費用。
進口貨物統計原產國,出口貨物統計最終目的地國。
利用外資統計對象是指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登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有利用外資的單位和部門。具體包括:經批準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外商投資股份制企業、合作開發項目等具有法人資格的獨立核算企業(包括港澳臺投資企業),在華從事經營活動的外國及港澳臺地區企業及外國公司在中國境內獨立的分支機構。
利用外交統計方法為全面調查。
對外經濟任憑包括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對外設計咨詢等三個方面。
對外直接投資統計的對象是指我國境內各種類型投資主體通過直接投資在境外設立的各類公司型企業和非公司型企業,或控制10%或以上投票權(對公司型企業)或其他等價利益的境外企業。包括子公司、聯營和分支機構。
四、財務統計
財政收支差額=財政收入-財政支出
財政收支差率=財政收支差額/財務收入
國家財力集中程度=財政收支總額/國內生產總值
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財政支出額/國內生產總值
財政收入彈性系數=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
財政支出彈性系數=財政支出增長速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
財政收入邊際傾向=財政收入增加額/國內生產總值增加額
財政支出邊際傾向=財政支出增加額/國內生產總值增加額
五、金融統計
按照不同的統計范圍和不同的統計口徑,將貨幣供應分為四個層次加以統計:
1.M0—通貨凈額或現金,指流通中以現金形式存在的貨幣。它是最具流動性,最活躍的。
2.M1—M0+居民及企事業單位的活期存款,被稱為狹義的貨幣供應量(簡稱貨幣)。
3.M2—M1+準貨幣。在準貨幣中包括居民、企事業單位及財政的各種儲蓄、定期存款以及其他存款(如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是較廣義的貨幣。
4.M3—M2+各類銀行機構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各種存款的總和。是廣義的貨幣的供應量。
期末市場貨幣流通量=期初市場貨幣流通量+本期現金投放總額—本期現金回籠總額
現金歸行次數=當期銀行現金收入合計額/期內貨幣平均流通量
現金歸行天數=當期貨幣平均流通量×當期日歷天數/當期銀行現金收入總額
編輯推薦:
【摘要】環球網校編輯為考生發布“2017年中級統計師考試《統計工作實務》第五章專業統計”的新聞,為考生發布統計師考試的知識點,希望大家認真學習和復習,預祝考生都能順利通過考試。2017年中級統計師考試《統計工作實務》第五章國民經濟行業統計的具體內容如下:
六、勞動統計
1.從業人員包括在崗職工、單位其他從業人員、私營業主、個體戶主、私營企業雇工和個體戶幫工、鄉鎮企業從業人員、農村從業人員等。
單位從業人員包括在崗職工、再就業的離退休人員、民辦教師以及在各單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員和港澳臺方人員、兼職人員、借用的外單位人員和第二職業者。不包括離開本單位仍保留勞動關系的職工。
2.各單位在計算從業人員時按“誰支付勞動報酬誰統計”原則進行統計。只要是本單位支付勞動報酬的人員,都應統計為本單位的從業人員。
對于新招收的人員,從其報到參加工作之日起,不論是否發放當月工資或勞動報酬,即應統計為本單位人員;對于自然減員、參軍、不帶工資上學等人員,從其離開單位之日起,即不再統計為本單位從業人員;對于調往其他單位工作的人員,如已經在本單位領取當月工資,則其人數應該由原所在單位進行統計,調入單位從發工資之日起統計。
月平均人數=報告月每天實有人數之和/報告月日歷天數(對于變動較小的單位,月平均人數可以簡便計算為:月初人數與月末人數之各除以2)
季平均人數=報告季內各月平均人數之和/3
年平均人數=報告年內各月平均人數之和/12或=全年4個季度的平均人數之和/4
上期末人數+本期增加人數-本期減少人數=本期人數
3.就業人員:在城鎮勞動力調查中對城鎮16歲及以上,具有勞動能力并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人員列為就業人員:
一是為取得報酬或經營利潤,調查周內從事了1小時以上(含1小時)的勞動;二是由于學習、休假等原因在調查周內暫時處于未工作狀態,但有工作單位或場所。
失業人員:在城鎮勞動力調查中對城鎮16歲及以上,具有勞動能力并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人員列為失業人員:
一是在調查周內未從事為取得報酬或經營利潤的勞動,也沒有處于就業定義中的暫時未工作狀態;二是在某一特定期間內采取了某種方式尋找工作;三是當前如有工作機會可以在一個特定期間內應聘就業或從事自營職業.
失業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并列為反映市場經濟運行的三大指標.
城鎮失業率=城鎮失業人員/(城鎮就業人員+城鎮失業人員)*100%
城鎮登記失業率=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城鎮從業人數+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00%
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指非農業戶口,在一定的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無業而要求就業,并在當地就業服務機構進行求職登記的人員.
工資總額構成: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其他工資。
平均工資=報告期工資總額/報告期平均人數
平均實際工資=報告期平均工資/報告期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平均實際工資指數=報告期平均工資指數/報告期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勞動統計報表采用的是全面調查的方法,<勞動力調查>是以居民戶為統計調查單位的抽樣調查制度.
七、固定資產投資統計
企業不屬于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過兩年的也作為固定資產。
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為5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設備和物品。
農村集體經濟單位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兩年以上,單位價值200元以上的物品。
農村住戶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兩年以上,單位價值50元以上的物品。
1.建筑安裝工程投資完成額的計算方法:用已經完成的實物工作量*預算單價。實際工作中主要彩單價法和部位進度法。按預算價格計算。
2.設備、工具器具購置投資按實際價格。
3.其他費用一律按財務部門實際支付的金額計算。
本年施工規模包括報告期以前已開工跨入本年繼續施工的單項工程的設計能力和報告期新開工工程的設計能力.也包括報告期內建成投入生產的或報告期施工后又停緩建的單項工程設計能力.在報告期以前形式并已投產的或已停\緩建的工程,以及報告期內尚未正式形式的單項工程的設計能力不應計算在內.
竣工房屋價值一般按結算價格計算.
固定資產投資統計除農村個人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彩抽樣調查方法外,均采用全面調查的方法,通過布置基層表收集資料.
八.人口統計
1.人口統計調查指標:與戶主的關系、出生年月/年齡、出生地、戶口登記狀況、是否識字、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初婚年月、生育子女數、遷移時間、遷移原因、是否有工作、工作時間、精選、職業、未工作者狀況、未工作者主要生活來源、死亡時間。
常住人口:指居住本地時間超過半年以上的人口。包括居住本地暫時外出的人口,不包括外地人暫時居住的人口。
現有人口:指在一定時點上的住于該地域范圍內的全部人口。包括外來暫住人口,不包括本地暫時外出的人口。
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自然增加數/當期平均人口數(人口自然增加數=當期的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用‰表示。
人口年發展速度=年末人口/年初人口
人口年平均發展速度=各年人口發展速度的幾何平均數
人口年平均增長率=人口年平均發展速度-1
平均年齡=∑(各年齡組的級中值*各年齡級人口數)/總人口
老年人口系數=老年人口數/總人口數*100%
少年兒童系數=少年兒童人口數/總人口數*100%
總負擔系數=總被撫養人口/(15-64歲)人口
負擔老年系數=老年人口/(15-64歲)人口
負擔少年系數=少年兒童人口/(15-64歲)人口
成人文盲率=15歲及15歲以上文盲和半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人口
總遷移率=(一定時期的遷入人口+遷出人口)/該時期的平均人口*1000‰
凈遷移率=一定時期的遷入遷出人口差額/該時期的平均人口*1000‰
出生率=年內出生人數/年平均人口數*1000‰
死亡率=年內死亡人數/年平均人口數*1000‰
嬰兒死亡率=0~12個月的嬰兒死亡數/(2/3本年度出生嬰兒數+1/3上年度出生嬰兒數)*1000‰
結婚(離婚)率=一年內結婚(離婚)人數/年平均人口數*1000‰
平均初婚年齡=期內初次結婚的男(女)性年齡總和/期內初次結婚的男(女)性人數
育齡婦女生育率=出生人數/15-49歲育齡婦女人數
九、科技統計:研究與發展(R﹠D)活動、科學技術教育和培訓活動、與R﹠D密切相關的科技服務活動。
專門從事科技活動人員:累計從事科技活動的實際工作時間占全年制度工作時間的10%以下(不包括10%)的人員不統計。不包括保衛、醫療保健人員、司機、食堂人員、茶爐工、水暖工、清潔工等為科技活動提供間接服務的人員。
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中的全時人員,指在報告年度從事R﹠D活動的工作時間占全年工作時間的90%以上(含90%)的專職人員。
十、社會統計
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普通中學初中畢業數+職業中學初中畢業數)/9年前小學一年級招生數*100%
傳染病發病率=26種甲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例數/同時期的平均人口數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指7-69周歲,每周參加體育活動不少于3次,每次活動時間30分鐘以上。
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家庭總收入-交納所得稅-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障支出-記賬補貼
農民家庭純收入=家庭總收入-家庭經營費用支出-稅費支出-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贈送農村內部親友支出
城鎮(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總額/家庭消費支出總額*100%
恩格爾定律公式:
食物支出對總支出(或收入)的比率=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總支出(或收入)變動百分比
恩格爾系數=食物支出金額/總支出金額
劃分貧困和富裕的參考標準:
恩格爾系數大于59%為絕對貧困,50%-59%為勉強度日,40%-50%為小康水平,30%-40%為富裕,30%以下為最富裕。
基尼系數是測定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進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最大為“1”,最小等于“0”.“1”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個單位的人全部占有了,“0”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平均,即人與人之間的收入完全平等,沒有任何差異。但在實際生活中一般不會出現。基尼系數的實際數值只能介于0-1之間。
基尼系數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間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間表示“相對平均”,在0.3-0.4之間為“比較合理”,國際上把0.4作為收入分配貧富差距的“警戒線”,0.4-0.6為“差距偏大”,0.6以上為“高度不平均”。
享受低保的人數占救濟總人數的比例=(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數)/社會救濟總人數*100%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閱讀完統計師論壇與廣大朋友一起交流學習,共求進步!
最新資訊
- 統計師真題回顧:2021年初級、中級統計師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附2025年高頻考點)2025-09-22
- 2025年統計師考試備考寶典:近5年統計師考試真題及答案(初級+中級)2025-09-19
- 統計師真題回顧:2023年統計師真題及答案解析(初級+中級)2025-09-17
- 統計師備考資料:2024年統計師真題回顧+2025年高頻考點(初級+中級)2025-09-16
- 2025年初級統計師備考指南:思維導圖+高頻考點(附歷年真題)2025-09-16
- 2025年中級統計師考試備考資料:思維導圖+高頻考點(附歷年真題)2025-09-15
- 統計師備考:2025年統計師高頻考點(初級+中級)2025-08-18
- 統計師備考:2025年統計師思維導圖(初級+中級)2025-08-18
- 2025年初級統計師思維導圖-《統計業務知識》2025-08-18
- 2025年中級統計師思維導圖-《統計業務知識》202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