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社會工作綜合能力習題:人類行為和社會環境


推薦:2013社會工作者考試全科保過班上線!五折搶購! 2013年社會工作者考試報名入口
單項選擇題
1.在某次期中考試中,小明估計自己的語文考試成績為70分,但其實際成績為80分。于是,他將期末考試中語文的理想成績定為85分。根據阿爾德弗爾的ERG理論,這反映了小明的( )。
A.成長需要
B.關系需要
C.求知需要
D.認知需要
2.小趙期望孩子考上名牌大學,因此給孩子報名參加了各種周末補習班,不讓孩子看電視、玩游戲、干家務,小趙的家庭教養模式屬于( )。
A.民主型
B.支配型
C.沖突型
D.專制型
3.亮亮的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平時與亮亮很少交流,以至于他覺得在家沒有意思,經常偷偷去打游戲。影響亮亮這一行為的主要社會環境是( )。
A.家庭
B.學校
C.社區
D.文化
4.家庭教養模式從縱向和橫向兩方面影響個體。下列家庭教養模式影響因素中,對個體具有縱向影響的是( )。
A.家庭的人員結構
B.家庭的成員互動
C.家庭背景
D.家庭的社交關系
5.德國心理學家勒溫認為,人的行為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他提出的行為公式是B=f(P•E),其中B代表( )。
A.行為
B.個體
C.群體
D.環境
6.孫某夫婦反映12歲的兒子貝貝到處闖禍、無法管教,他們認為兒子是受了朋友的不良影響,禁止兒子再與他們交往,并向社會工作者求助。社會工作者適宜的做法是( )。
A.找貝貝談話并質疑他的行為
B.找貝貝的朋友了解情況
C.了解張某夫婦和貝貝對問題的看法
D.教給張某夫婦管教貝貝的技巧
7.現在很多女孩子都追求骨感美,認為越瘦越美,有些女孩子為了減肥每天只吃1~2個水果,甚至不吃,結果體重是下降了,甚至遠遠低于標準體重,但與此同時也患上了厭食癥。根據( ),可以判斷這是一種偏差行為。
A.內省經驗標準
B.統計學標準
C.社會規范與價值標準
D.行為適應性標準
8.兒童情緒社會化的重要標志是( )。
A.出現害羞情緒
B.出現憤怒情緒
C.母嬰依戀的形成
D.表現出興趣情緒
9.在( )的家庭教養模式下,孩子由于得不到必要指導和正常約束,會形成缺乏自信、自制力差、不負責任、情緒波動異常,待人處事具有攻擊性,易受誘惑,做事權宜敷衍,缺乏理想等心理傾向。
A.專制型
B.嬌縱型
C.放任型
D.沖突型
10.近年來,學生為了上網逃課的現象非常多,劃分這些學生這種行為為偏差行為的標準是( )。
A.社會規范與價值
B.個人主觀體驗
C.統計規律
D.行為適應性標準
11.人生發展階段的“黃金時期”是指( )歲。
A.18~30
B.1 8~35
C.22~35
D.25~35
12.李明是國內某重點大學的大三學生,其父母均是大學老師,而爺爺是軍隊的離退休干部,奶奶是醫生,李明從小就受到良好家庭環境氛圍的熏陶,不僅學習成績優秀,而且待人接物處理得很得當,從小學到大學,在學校中各方面的表現一直很出眾。下列關于這個案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李明如果能有效利用自身的遺傳稟賦,將會獲得很好的發展
B.李明的發展取決于遺傳力量和外部環境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
C.作為個體的李明,在某種程度上其行為也能夠改變社會環境
D.李明能有如此好的發展,主要是李明的遺傳稟賦起了作用,環境沒有起到作用
13.20世紀50年代,( )提出了需要層次論。
A.阿爾德弗爾
B.馬斯洛
C.弗洛伊德
D.愛德華•泰勒
14.現在不少家庭中的獨生子女都養成了自我中心、驕橫跋扈、疏懶散漫、貪婪無度的“霸王”心態,這些家庭的教養方式可能是( )。
A.放任型
B.支配型
C.嬌縱型
D.專制型
15.張女士老來得子,對兒子十分疼愛,但不幸的是兒子在一次學校組織的外出活動中突發疾病不治身亡,由于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張女士不吃不喝,不愿與人交往,每天天一亮就拿著小凳子到小區門口坐著,說要等兒子放學回家。如果判斷張女士的行為是偏差行為,則劃分標準是( )。
A.內省經驗標準
B.行為適應性標準
C.心理學標準
D.統計學標準
1.[答案]A ERG理論中成長需要,這是個人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這種需要通過發展個人的潛力和才能,才能得到滿足。
2.[答案]B家長過分溺愛與嚴加管束結合,構成支配型家庭教養模式。在這種家庭中,家長在生活方面對子女無微不至,在學習上嚴加管理,一方面是過度保護,包攬生活中的一切,另一方面又期望過高。
3.[答案]A家庭對個體的影響主要通過家庭教養模式。家庭教養模式的影響包括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其中,橫向影響主要關注家庭成員間互動如何影響個體的成長與發育,屬于微觀層面。亮亮的行為正是家庭成員中缺乏互動的表現和帶來的后果。
4.[答案]C家庭教養模式中的縱向影響主要來自家庭背景和家庭中過去的事件,多在宏觀層面展開。
5.[答案]A德國心理學家勒溫認為人的行為是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他提出的行為公式是B=f(P•E),其中,B代表行為,P代表人,E代表環境。
6.[答案]C家庭對個體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家庭教養模式,不同的家庭教養模式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同的。正因為社會工作服務對象的幾乎所有問題都和家庭有關系,因此,社會工作者應首先了解張某夫婦的教養方式以及小明本人的看法。
7.[答案]B統計學標準是指,與大多數人相似或一致的行為被認為是正常的,如果不一致或嚴重偏離則會被認為是偏差或反常行為。
8.[答案]C 1周歲左右時孩子可能出現害羞、驕傲和負罪感等情緒,母嬰依戀的形成是兒童情緒社會化的重要標志。
9.[答案]C家長既缺少愛心、耐心,也缺乏責任感,對孩子放任自流構成了放任型家庭教養模式。
10.[答案]A社會規范與價值標準是指,如果個人的行為符合當地社會規范和價值觀念,該行為就是正常的,否則就被視為有偏差的行為。根據這一標準,逃課去上網的學生行為屬于偏差行為。
11.[答案]C 22歲左右,人的生理發展完全成熟,這種狀態一般持續到35歲左右。因此,22~35歲的青年人正處于生理發展上的“黃金時期”。
12.[答案]D社會環境對人類行為的影響不能脫離生物遺傳因素的制約,同樣,良好的遺傳特性也需要依托適當的社會環境才能得以發揮。人的發展是遺傳和環境相互影響的產物,其路徑取決于遺傳力量和外部環境影響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
13.[答案]B馬斯洛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需要層次論。他認為人有五種基本需要,依次構成需要的層次。
14.[答案]C父母盲目的溺愛和疏于管束,構成嬌縱型教養方式。在這種溺愛嬌慣的家庭環境中,孩子容易養成自我中心、驕橫跋扈、疏懶散漫、貪婪無度的“霸王”心態,而這種“霸王”心態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矯正,很容易發展為反社會型人格。
15.[答案]A 內省經驗包括兩方面:①指人的主觀體驗,即一個人不能適當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因而尋求他人支持和幫助;②從觀察者而言的,即觀察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做出某行為正常還是偏差的判斷。
2013年社會工作者全科保過套餐熱招中 2013年社會工作者考試輔導免費試聽
2013年社會工作者輔導招生簡章 2013年社會工作者考試輔導報名入口
2013年社會工作者考試報名指南 2013年社會工作者考試輔導多款優惠套餐報名中
最新資訊
- 福利來襲!2025年社工考試成績公布,憑成績單速兌,時間有限,速來!2025-07-25
- 2025年中級社工考試考點匯總(法規+綜合能力+實務)2025-05-07
- 【2025年中級社會工作者兌換福利】2025年社會工作者各科真題解析課程免費拿!2025-04-29
- 2025年社工考試考點匯總(初級+中級各科目)2025-04-25
- 2025年社工考試考點梳理:初級與中級的高頻知識點2025-04-11
- 2025年高級社會工作師考試大綱2025-04-09
- 2025年社工三色寶典來襲,邏輯梳理助力備考新高度(中級3科目)2025-04-08
- 2025年中級社工實務考點(內含重點難點、易錯點、理解點)2025-04-08
- 2025年社會工作者綜合能力中級考點(內含重點難點、易錯點、理解點)2025-04-08
- 2025年社工《社會工作法規與政策(中級)》考點(內含重點難點、易錯點、理解點)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