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社會工作者考試輔導:場域理論的內容


理論內容: $lesson$
場域理論是社會心理學的主要理論之一,是關于人類行為的一種概念模式,它起源于19世紀中葉的物理學概念。總體而言是指人的每一個行動均被行動所發生的場域所影響,而場域并非單指物理環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為以及與此相連的許多因素。
考夫卡認為,世界是心物的,經驗世界與物理世界不一樣。觀察者知覺現實的觀念稱作心理場(psychologicalfield),被知覺的現實稱作物理場(physicalfield)。為了說明兩者的關系,可用圖1為例。這是一種人們熟知的視錯覺。不論觀察者對該圖觀看多長時間,線條似乎都是向內盤旋直到中心。這種螺旋效應是觀察者的知覺產物,屬于心理場。然而,如果觀察者從A點開始,隨著曲線前進360度,就又會回運到A;螺旋線原來都是圓周,這就是物理場。由此可見,心理場與物理場之間并不存在――對應的關系,但是人類的心理活動卻是兩者結合而成的心物場,同樣一把老式椅子,年邁的母親視作珍品,它蘊含著一段歷史,一個故事,而在時髦的兒子眼里,如同一堆破爛,它蘊含著在女友面前陷于尷尬處境的危機。
心物場含有自我(Ego)和環境(environment)的兩極化,這兩極的每一部分各有它自己的組織(organization)。這種組織說明,自我不是欲望、態度、志向、需求等等的束捆,環境也不是各種感覺的鑲嵌。環境又可以分為地理環境和行為環境(geographicalandbehaviouralenvironments)兩個方面。地理環境就是現實的環境,行為環境是意想中的環境。在考夫卡看來,行為產生于行為的環境,受行為環境的調節。為此,他曾用一個生動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在一個冬日的傍晚,于風雪交加之中,有一男子騎馬來到一家客棧。他在鋪天蓋地的大雪中奔馳了數小時,大雪覆蓋了一切道路和路標,由于找到這樣一個安身之處而使他格外高興。店主詫異地到門口迎接這位陌生人,并問客從何來。男子直指客棧外面的方向,店主用一種驚恐的語調說:“你是否知道你已經騎馬穿過了康斯坦斯湖?”聞及此事,男子當即倒斃在店主腳下。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那么,該男子的行為發生于何種環境之中呢?考夫卡認為,在他騎馬過湖時,地理環境毫無疑問是湖泊,而他的行為環境則是冰天雪地的平原。倘若那個男子事先知道他要途經一個大湖,則他的行為環境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正因為他當時的行為環境是堅硬的平地,才在聞及他騎馬穿過湖泊時大驚斃命。所以,在考夫卡看來,行為受行為環境的調節。
但是,行為環境在受地理環境調節的同時,以自我為核心的心理場也在運作著,它表明有機體的心理活動是一個由自我一行為環境-地理環境等進行動力交互作用的場。例如,一個動物受到某一障礙物的阻擋(地理環境),無法獲得置于障礙物后面的食物(行為環境),在這樣一種心物場中,自我的張力是明顯的。當頓悟使這個場獲得重新組織時,也即當動物發現它可以繞過障礙物時,問題就得到了解決。問題的解決使動物得到食物,同時清除了這一心物場中的張力。這里,一個重要的內涵在于:動物在產生一個真正的心理問題之前,必須意識到這一問題情境的所有因素。如果動物不知道障礙物后面有食物,即沒有行為環境,問題就不會存在,因為產生不了心物場的張力;如果動物知道障礙物后面有食物,但它的自我沒有這方面的欲望或需求,問題也不會存在,因為同樣產生不了心物場的張力。以此類推,地理環境也是如此。
勒溫在界定他的場的概念時援引了愛因斯坦的定義:“場是相互依存事實的整體。”[2]但是勒溫的場主要是人的心理和行為場。勒溫所借用的是物理學場論的觀念,也即他自己所說的把場論作為一種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勒溫在這種觀念和方法指導下的心理學研究和理論建構則是一種全新的創造。
在勒溫的心理學理論中有兩個最基本的概念,即心理緊張系統和生活空間,前者表明了一種動力觀點,后者則突出了整體在動力中的意義。事實上這是兩個彼此相互依存的概念,即可分而為二,也可合而為一。因此我們曾提出了勒溫的“整體動力觀”,它蘊含著整體與動力的統一,結構與功能的統一。從某種程度上說,整體動力觀已是勒溫場論思想的體現,但它卻不是場論的全部,以整體動力觀為線索來理解場論,可把動力性和整體性看作是場論的兩個基點。從勒溫的思想發展上來說,當他開始建構起緊張系統學說時,場論已具雛形。勒溫自己就曾說,“用緊張系統這一概念來代表心理需求,已明確含有一種場論的意義”。因為從概念水平上進行分析,緊張指一種系統的狀態與其周圍諸系統狀態的關系,已經體現了場的動力特點。隨后,當勒溫的生活空間理論成熟的時侯,他的心理學場論也就形成了。生活空間就是人的行為發生的心理場,人與環境被看作是一個共同的動力整體。它包含三層意思:構成生活空間的要素是人和環境,而這個環境只有在同人的心理目標相結合時,才起環境作用,即生活空間才成立;生活空間具有動力的作用,表現為吸引力和排斥力,這種動力作用驅使一個人克服排斥力,沿著吸引力方向,朝著心理目標前進;生活空間的動力作用是逐級展開的,行為者越過一個個帶壁的領域,最后實現目標。把動力觀與整體觀結合起來,或把緊張系統與生活空間結合起來,就是勒溫心理學場理論的基本形式。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考夫卡的行為環境論和勒溫的生活空間論,都把心理因素注入到客觀環境的作用過程中去,強調了主體的作用;行為環境和生活空間都是由心理和環境兩種因素構成的主-客混合環境。從其強調主體作用的角度看,把社會生活環境描述成富有活力的社會空間,揭示了人類行為的進取性,他們的理論是有積極意義的。但他們都忽視或否定了客觀環境對心理的決定作用,因此,他們的環境論帶有隨意性。60年代隨著認知心理學的發展,他們的理論逐漸暴露出明顯的不足。
場域理論對小組工作的啟示:
場域理論認為每個人的行動均被行動發生的場域所影響,它既包括物理環境,也包括他人的行為以及與此相連的的許多因素,且這個場域是此時此地發生的。因此,要通過個人、小組和社會系統之間的開放和相互影響,以達到增強個人和社會的功能。小組成員之間是互動的,每位成員都會受到其他成員的影響。
最新資訊
- 福利來襲!2025年社工考試成績公布,憑成績單速兌,時間有限,速來!2025-07-25
- 2025年中級社工考試考點匯總(法規+綜合能力+實務)2025-05-07
- 【2025年中級社會工作者兌換福利】2025年社會工作者各科真題解析課程免費拿!2025-04-29
- 2025年社工考試考點匯總(初級+中級各科目)2025-04-25
- 2025年社工考試考點梳理:初級與中級的高頻知識點2025-04-11
- 2025年高級社會工作師考試大綱2025-04-09
- 2025年社工三色寶典來襲,邏輯梳理助力備考新高度(中級3科目)2025-04-08
- 2025年中級社工實務考點(內含重點難點、易錯點、理解點)2025-04-08
- 2025年社會工作者綜合能力中級考點(內含重點難點、易錯點、理解點)2025-04-08
- 2025年社工《社會工作法規與政策(中級)》考點(內含重點難點、易錯點、理解點)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