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港回歸20周年:社區互助關懷 中國香港暖流涌動


【摘要】環球網校編輯為考生發布“中國香港回歸20周年:社區互助關懷 中國香港暖流涌動”的新聞,為考生發布社會工作者考試的相關行業動態,希望大家認真學習和復習,預祝考生都能順利通過考試。中國香港回歸20周年:社區互助關懷 中國香港暖流涌動的具體內容如下:
今年5月初,中國香港血庫存量一再亮起短缺紅燈,最嚴重時僅夠維持全中國香港4天的血液供應。為此,中國香港紅十字會連續向市民發出捐血的緊急呼吁。
呼吁發出后的首個周末,在銅鑼灣捐血站,排隊捐血的人早早就擠滿了等候室。據統計,5月6日當天共有1728人登記捐血,血庫成功收集1338袋血液,創近年來單日新高。中國香港市民何先生說,平時整個捐血過程僅需半小時,但今天從登記至完成足足花了近4小時。
“社區內外,互幫互助”一直是中國香港特區政府提倡的重點之一。翻查中國香港社會工作者注冊局的統計發現,截至今年6月12日,全港范圍內注冊社工總人數為21322人。除此以外,更有百余萬名服務于各慈善團體、機構的義務工作者們,每天奔波在中國香港的街頭巷尾,為社區的和諧安定出力。
社工注冊服務全覆蓋
據中國香港社會工作者注冊局介紹,中國香港對社工采取強制注冊的管理方法,未注冊或登記的人士不得從事社會工作或自稱社工。現時,超過99.5%的注冊社工擁有社會工作的學位或文憑。
在中國香港,每340人中就有一位社工,遠超西方發達國家的水平。中國香港的特色在于,超過九成的社工隸屬于各個社區服務機構,在特區政府的政策引導下完成社會服務。
以青少年服務為例,每個學校都會配備至少一名學校社工,每個社區內也會下設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對于邊緣青少年,例如違法者、夜場少女、吸毒者、性侵犯受害者等群體,社區內還會配備區域性青少年外展服務隊等常設或項目性服務。
有社工介紹說,如果在校園發生欺凌事件,學校社工會立即開展4個方面的工作:首先對受害者進行心理輔導,若情況嚴重,將轉介至青少年心理輔導中心或臨床心理學家;其次對欺凌者進行行為矯正,若行為問題嚴重或有街頭童黨等情況,就由專門的地區青少年外展隊跟進;接著是對同校其余同學的教育及預防性介入;最后則對家長進行輔導。
曾在中國香港大學社會工作系從本科一口氣讀到博士的裴諭新是一名資深社工,在她眼里,學習、深造、工作,進而向無數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都是在愛的名義下進行”。
“幫助家庭主婦樹立職業觀念、改善社會保障制度、在小區內做試點推廣新的福利政策……”聊起之前參與過的社會工作項目,裴諭新滔滔不絕。她認為,社工不僅要懂心理學,還要兼備演說、溝通和培訓的技巧,而且社交能力也必不可少。同時,因中國香港慈善機構很多,為籌得資金,社工還必須跟社會不同階層的人打交道,進行游說。
據統計,截至2016年9月,全港共有約9000家規模不等的慈善組織及機構。創辦于1870年的東華三院,已由一所向貧窮和病患者贈醫施藥的醫院,發展成為今日中國香港最具規模的慈善機構之一。中國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多次公開贊譽東華三院“對社會貢獻良多”,包括醫療、教育、安老、青少年及家庭以及社會企業等。

編輯推薦:
【摘要】環球網校編輯為考生發布“中國香港回歸20周年:社區互助關懷 中國香港暖流涌動”的新聞,為考生發布社會工作者考試的相關行業動態,希望大家認真學習和復習,預祝考生都能順利通過考試。中國香港回歸20周年:社區互助關懷 中國香港暖流涌動的具體內容如下:
義工靈活奉獻在基層
相比于社工,義工的社會參與則更為靈活。“施比受更為有福”,一位義工在獲得嘉獎時這樣說。
經過多年積淀,義務工作在中國香港蔚然成風。中國香港特區政府社會福利署署長葉文娟向記者介紹說,截至2016年底,在中國香港提供或參與義工服務的慈善機構共有2927間,登記義工多達127萬余人,約占全港人口近1/5,全年共進行逾2400萬小時的義務工作。
“其實人人都有條件成為義工”,已加入義務工作發展局近20年的黎同濟認為,平時大家在生活中一次讓座、一次撿拾廢紙等小事,都是善心的體現,而如果將這份善心用于服務社會,那么每個人都可以是義工。
2017年農歷新年到來之際,全港最具規模的非營利青年服務機構中國香港青年協會在全港十八區舉行了暖心的“鄰舍團年飯”活動。青協100支“鄰舍第一隊”逾2500名青年義工邀請1.2萬位街坊鄰居,席開1000余桌,飽享盆菜宴,載歌載舞,共迎新歲。
協助籌備工作的筲箕灣青年義工代表朱可殷已是第五次參加團年飯活動,她仍記得第一年籌備時以“拍攝微笑”為主題組織游戲,逗得老人小孩都開懷大笑,“我們青年人也可以很有力量的。”
像朱可殷這樣的青年義工正逐漸成為義務工作者團體內的中堅力量。根據社會福利署的統計,14至35歲的學生及青年登記義工人數已超過65萬人,占全中國香港義工總人數的一半以上,是推動義工服務的中堅力量。
細水長流,積水成淵。近年來中國香港扶貧紓困工作得以不斷推進,民間各界的義工們功不可沒。
助人自助促融合共榮
近日,致力于服務新來港及少數族裔人士的慈善機構新家園協會舉行慈善晚宴,共同見證協會成立7年來累計籌款突破4億港元。
會長許榮茂自豪地表示,協會會員已超過13萬,服務人次逾140萬,包括協助即將移居中國香港、新來港人士和少數族裔適應文化差異、住房、求學、就業及法律等系列問題,成功營運了中國香港及內地共13間服務處和支援中心。
“四海一家、和諧共榮、助人自助”的理念不僅是新家園協會的目標,更是不少港人社工、義工的愿景。
作為第一批北上服務的中國香港社工,梁秋莎專注化解跨境婚姻糾紛及青少年問題,一直活躍于粵港兩地。20年來,她經手的個案超過2000個,成為“治療”粵港民間矛盾的“社會醫生”。
隨著粵港社情的變化,梁秋莎的工作逐漸由點到面。從跨境婚姻矛盾,到跨境家庭小孩上學難問題,再到就業輔導和養老難題,梁秋莎游走于各個政府部門,求助、咨詢、建議,她的忙碌從未間斷。“從紅磡火車站到廣州東站,每月至少往返3次”,梁秋莎20年的車費差不多近30萬港元。在街坊眼里,她是“拆彈老師”,更是粵港跨境家庭的穩定器。
中國香港女教授羅觀翠,在港從事社工服務多年后,赴廣州中山大學創辦了社會工作系,是首批將社工服務帶入內地的中國香港社工之一。在內地,她與服務對象打成一片。例如在廈門創辦“啟福”社會工作服務點,特別配上閩南人喜愛的功夫茶具,“一杯熱茶,就能夠迅速拉近和爺爺奶奶們的距離”。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閱讀完社工論壇與廣大朋友一起交流學習,共求進步!
最新資訊
- 四川德陽2024年社會工作者考試一次性獎勵申報通知:最高可申領2000元2025-09-23
- 福建南平浦城縣2025年社工證一次性獎勵申請通知:最高可申領2000元!2025-09-23
- 海南陵水社工證獎勵申請通知:最高可申領一次性獎勵10000元2025-09-22
- 2025年江蘇南通通州區社會工作者證書補貼通知:獲取社工證最高可申領3000元2025-09-18
- 新疆阿克蘇地區拜城縣2025年社會工作者考試獎勵通知:最高可申領2000元2025-09-18
- 2025年江蘇南通如皋市社會工作者證書一次性獎勵申請通知:最高可申領2000元2025-09-17
- 江蘇南通如東縣2025年社會工作者證書獲證獎勵申請通知:最高可申領3000元2025-09-17
- 江蘇南通崇川區2025年社會工作者證書獲證獎勵申請通知:最高可申領3000元/人2025-09-16
- 四川德陽經開區2024年社會工作者考試一次性獎勵發放通知:最高可申領2000元2025-09-16
- 四川德陽旌陽區2024年社會工作者考試一次性獎勵發放通知(最高可申領2000元)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