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三社聯動”推進基層社會治理 社工進社區


【摘要】環球網校編輯為考生發布“云南‘三社聯動’推進基層社會治理 社工進社區”的新聞,為考生發布社會工作者考試的相關行業動態,希望大家認真學習和復習,預祝考生都能順利通過考試。云南“三社聯動”推進基層社會治理 社工進社區的具體內容如下:
社區老人多,需要上門服務;流動人口多,安全教育缺乏;打工子弟多,渴望課外活動……一件件具體的小事,就是老百姓的需求。
這些事,政府想管,但太小太細,管不過來;居委會想管,但人手不夠,力不從心。云南做出探索,以社區為服務平臺、以社會組織為服務載體、以專業社會工作為服務手段,通過社會組織進駐社區,提供更加專業、定制化的服務,也激發了老百姓參與進來,自我服務自我管理。
“要給他們點個贊!”說起社區里春熙社會事務服務中心的小姑娘和小伙子們,昆明西山區復興社區的88歲老人鄧梅芳豎起了大拇指,“原來的居委會人太少,這些年輕人來了之后經常上門來看我,外出打車都是他們陪著我,一些時髦的語言也是他們教給我的。”
老舊社區來了一群年輕人,這樣的變化來自于近年來云南探索的“三社聯動”治理模式。
云南以社區為服務平臺、以社會組織為服務載體、以專業社會工作為服務手段,通過信息共享、場地提供、活動支持、資源引薦、職責明確等多種方式,形成了開放的社區空間,激發了社區活力。
目前,云南持證社工中有2/3以上在社區,已開發基層社工崗位6000多個,以社區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民辦社工機構達190余家。社區與社會組織、社工的碰撞,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又面臨著什么樣的短板和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
社會組織與居委會互補,提供個性化服務
“老城區、老舊居民區、老年人較多地區”——復興社區是昆明典型的“三老”社區,社區里的服務對象多,需求多元,居民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和社區服務能力有限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2015年,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復興社區引入了專業的社會組織春熙社會事務服務中心,成立社會工作站。工作站一成立,就接手了很多深入細致的工作。
社區對可轉移的公共服務職能和服務事項進行清理,制定出委托轉移服務事項目錄清單,將社區志愿者發動、老年人服務、婚姻家庭輔導等一些社區無法做深做細的工作交由社會工作站開展。每一項服務,都有詳細的服務指標和服務進度,比如在老年人服務指標方面,主要包括日常探訪、外出陪伴、文體娛樂活動等方面的服務,贏得了社區老人們的點贊。
除了提供細致服務,針對不同需求,社會服務組織還可以提供定制、特色服務。
針對以流動人口為主、社區情況非常復雜的五華區王家橋社區,政府引進了云南連心社區照顧服務中心,搭建兒童之家、反家暴社會工作站、農民工維權站等社區公共服務平臺,為社會困境人群提供了專業服務。“這個社區的流動人口多,貧困人口數量巨大,治理的難度很大,我們的服務主要是面向老人、婦女、兒童、農民工等重點群體,通過服務的注入協助社區進行管理。”云南連心社區照顧服務中心負責人蘭樹記說。
“社區居委會有場地、有群眾基礎,也能調動一定的轄區資源,但是提供的服務以公共服務為主,缺乏專業化、個性化的服務。社會組織在整合社區和社會資源上有優勢,也有很多專業的工作方法,但卻缺乏場地,群眾信任度也不夠。”昆明五華區社區建設辦公室主任楊艷萍說,“社區與社會組織的‘聯姻’,可以形成優勢互補,透過專業社會工作力量,有效彌補居委會在專業服務方面的短板,全方位多層次回應社區群眾的需求。”
目前,昆明市西山區建立了社會組織培育基地和社會工作人才服務中心,運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培育孵化了25家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承擔了城市社區大量的社會服務,彌補了基層社會治理力量的不足,形成了基層社會治理的整體合力。

編輯推薦:
【摘要】環球網校編輯為考生發布“云南‘三社聯動’推進基層社會治理 社工進社區”的新聞,為考生發布社會工作者考試的相關行業動態,希望大家認真學習和復習,預祝考生都能順利通過考試。云南“三社聯動”推進基層社會治理 社工進社區的具體內容如下:
吸引居民自我管理,培育社會自治組織
“剛搬進來的時候,我差點要抑郁了,都準備回去了。”今年53歲的王凡凡從東北跟著女兒住進了昆明西山區廣福小區社區,人生地不熟的她語言不通、整日無所事事地待在家中,直到她發現了社區的公共文化學校。“我現在在這兒是剪紙老師,同時還是太極拳班的學生,還加入了巾幗志愿服務隊,除了周末,天天都來。”她說。
從抑郁到老有所忙、老有所樂,王阿姨的變化來自于綠磚瓦社區服務中心的進駐。
2015年,綠磚瓦社區服務中心入駐廣福小區,承接了社區兒童之家、居家養老服務、流動兒童課后一小時等服務平臺,搭建“一刻鐘服務圈”。
“比如我們發現在廣福小區社區辦的公共文化學校里,聚集了一群熱心公共事務、又多才多藝的阿姨們,而這些阿姨又有大量的閑余時間。她們發現社區里很多高齡老人沒有人陪伴,社區的文明宣傳人手不夠,就想著自己能做點什么。”綠磚瓦城鄉社區服務中心負責人辛婷婷介紹,社區里的巾幗志愿服務隊就是這樣成立起來的,從最開始的25人,已經發展到現在的65人。
“剛搬過來的時候覺得不好玩,現在有了這么多組織活動,才覺得生活慢慢熱乎起來了,整個小區生龍活虎的,一件件事情做了下來,暖了別人也熱了自己。”巾幗志愿服務隊的陳阿姨說。
“在社區工作主要是以服務為主,但這不是單純的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辛婷婷說,“關鍵在于要真正提高居民參與管理社區的意識,激活和培育社區的社會自治組織。”
社區里類似的社會組織還有很多。“社會組織的成立,實現了從‘社區能人’到‘能人社區’的轉變,形成了一群帶一片的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教育的自治氛圍。”廣福小區社區書記丁川明說,“通過這種自助、互助的服務過程,可以真正調動起社區的有用資源,提高居民對社區的滿意度、認可度和參與度。”
社會工作認知度低,需健全人才培養體系
“現在社會工作的認知度還是偏低。剛進社區的時候,還有人以為我們在搞傳銷。”一位社會工作者的玩笑道出了現在社會工作面臨的一些問題,“有的將社會工作等同于民政工作,有的將社會工作等同于社區工作,有的認為社工就是不收取任何報酬的志愿者。”
“前兩年,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用在熟悉社區和建立關系上、平臺的搭建上,社會工作這份職業對于很多普通人來說還是一知半解。”一名社會組織的負責人說,“我們剛開始進社區搞調研,需要社區居委會的配合,才能取得居民的信任,不然門都敲不開。”
“居民需求日益多樣化和高要求,社區治理的多方合作已經是必然趨勢,但是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還待進一步開拓。”辛婷婷說,“與傳統的扶貧濟困社工相比,社會工作落地城市社區的挑戰更大,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評價、使用、激勵政策還不完善,在很多關鍵環節、關鍵領域的政策創制需要加強,社區工作資金的多元化和可持續性還需要多方的參與和支持。”
目前云南省社會工作專業人士總量只有4.8萬人,持證社工僅有2766人。“專業人才的數量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很大,社會工作的專業性不夠高,存在服務方式簡單、專業實踐不深、服務領域較窄等問題。”云南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要以專業化、職業化為目標,逐步健全學歷教育、專業培訓和知識普及有機結合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力爭到‘十三五’末期,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總量達7萬人,力保每個城市社區至少配備1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

編輯推薦: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閱讀完社工論壇與廣大朋友一起交流學習,共求進步!
最新資訊
- 四川德陽2024年社會工作者考試一次性獎勵申報通知:最高可申領2000元2025-09-23
- 福建南平浦城縣2025年社工證一次性獎勵申請通知:最高可申領2000元!2025-09-23
- 海南陵水社工證獎勵申請通知:最高可申領一次性獎勵10000元2025-09-22
- 2025年江蘇南通通州區社會工作者證書補貼通知:獲取社工證最高可申領3000元2025-09-18
- 新疆阿克蘇地區拜城縣2025年社會工作者考試獎勵通知:最高可申領2000元2025-09-18
- 2025年江蘇南通如皋市社會工作者證書一次性獎勵申請通知:最高可申領2000元2025-09-17
- 江蘇南通如東縣2025年社會工作者證書獲證獎勵申請通知:最高可申領3000元2025-09-17
- 江蘇南通崇川區2025年社會工作者證書獲證獎勵申請通知:最高可申領3000元/人2025-09-16
- 四川德陽經開區2024年社會工作者考試一次性獎勵發放通知:最高可申領2000元2025-09-16
- 四川德陽旌陽區2024年社會工作者考試一次性獎勵發放通知(最高可申領2000元)2025-09-10